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砥砺前行。——有关豫章书院的看法

2019-11-05 20:01 作者:清风大梦先觉  | 我要投稿

相信大家最近在刷b站的时候,一定被各种各样有关豫章书院的视频刷屏了吧。

不管是有关温柔的视频,还是鬼畜up主的嘲讽,还是生活区up主的看法,或多或少都看过,我也不例外。

为了不让这件事的热度下去,我今天也来蹭一波热度吧!你们就当是热度接力好了!

还有,请不要吐槽我的封面!!



正文:

讲道理,我第一次接触到豫章书院的视频,还是在首页推荐上看到的温柔的视频,当时我看到他的视频的第一个反应是:

什么??八百多万播放量?一个只有60多万粉丝的up主竟然有这么高的播放量?(当时只有60多万,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破百万了)

也许你们会觉得有些搞笑,但这确实是我当时的真实想法(认真脸)。我立即往下拉了一点

(手机版),接下来看到的还是这么高的播放量,还是这个up主。

我立马就重视了起来,如果是一个正常的up主,发了一个视频,就是再好看,播放量也不会有这么高,因为他的粉丝不多啊。即使上了首页,上了推荐,也只会有这一期的播放量最高,其余的视频播放量肯定比这个视频低多了。如果这个up主的视频一直做得很好的话,那为什么,他的粉丝这么少,而不是像敬汉卿、老番茄、敖厂长一样这么多?

我立即打开视频看了以后,真的是让我想起一句话:男人看了会沉默,女人看了会流泪!

虽然这句话已经被一些无量小编用烂了,但是我真是的觉得这句话非常贴切这个视频。

AV73836578

关于豫章书院的始末啊,曝光的风险啊,以及子沫的事啊,还有b站上别的up主分享自己曾经在豫章书院的经历。

毕竟我没有这样的经历,也不只是志愿者,和大多数人一样刚刚了解的这件事。说好听一点,叫路人,说不好听一点,就叫看客。所以这里我就不讲这些话了,就说说我的看法吧:

(PS:这里辟个谣,豫章书院前身是龙悔心理咨询机构,现在叫“堂渊文”,大家不要搞混了!)

我一直以为像这种事情早就已经没有了,只会存在历史中、电影中和游戏中,像第五人格中艾米丽对艾玛不就是有电疗吗?(这个我没跟大家讲过,我会做专栏的)

这让我立即想起了一个人,就是那个被我们称作雷电法王的杨永信。

是的,就是被鬼畜区大佬恶搞的杨永信,他也做过类似的事情,成立了他的戒网瘾学校,并且对所谓的“患者”进行电击治疗。

但是幸好,很快他的戒网瘾中心在2016年已经关闭了,结束了对孩子的伤害。

你觉得杨永信有错吗?

他肯定有错,而且错得离谱。

但是比起豫章书院呢?那真的是叫小巫见大巫。

起码杨永信他只是一个戒网瘾的精神科医生,而且人家真的是一个医生,人家真的是这方面的专家,如果不是他做了这样一件事,恐怕他在当地就是一名享有赞誉的精神科医生,只不过人家的理念错了。

当然,我这里完全没有给他洗白的意思,杨永信是真的可恶,但是我只是想把他和豫章书院的无菌包做个对比,不,是吴军豹!

杨永信他做过专门的论文,以他的想法,就是说:网瘾是一种病,得治!

诚然,我不赞同他的观点。但是他的观点毕竟有一些道理。

网络确实能让人上瘾,毕竟网上新奇、好玩、有趣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让人眼花缭乱,经常看着看着大把时间就过去了,还有的孩子确实痴迷网络简直成了疯魔。

据我以前的心理老师讲,有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家庭条件很好,学习挺不错的。父母常年出差,一直是外婆外公、爷爷奶奶或者叔叔阿姨带。

有时父母回来也会和他团聚团聚,带点礼物,后来奖励了他一部手机,本来是给他一些甜头尝尝,让他努力学习,却没想到他一发不可收拾。以前每天回家本来到书桌前都是认真写作业,结果现在回家都是假装写作业,实则在偷偷打游戏,偷偷看手机,家里的外公外婆也不懂这东西,也不清楚, 叔叔阿姨也不是常来,何况他们家里也有小孩要带,也就没太管。

后来有一次他的成绩渐渐地就开始往下掉,他的老师一直想找他的父母,但是没找到合适的机会,有一次是在考得太差了,就把父母叫来。他们回家一看,儿子哪里在写作业,分明是在打游戏!

气得他们直接把手机摔了,这孩子一看那还得了,就跟父母吵起来了,一直闹,父亲气得不行就打了孩子一巴掌,最终闹的矛盾很大,这孩子的成绩后来就再没上去过。

虽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手机确实是一个极有诱惑力的东西,但是家长一丁点儿责任都没有吗?不,他们的责任很大,若不是他们没有严加看管,怎么会出现这种事?"

有的杠精就要说了:“他们常年出差,怎么管啊?孩子自己就不会管管自己吗?我有个朋友家的小孩子就很乖,从来不玩游戏的。”

那我就纳了闷儿了,成年人何况都不能完全抵挡住手机的诱惑,何况是个六年级的孩子?他们只知道给奖励,给手机,却没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每次出差回来都是匆匆忙忙的,只给孩子带了礼物吗,却没带给孩子关心。而且杠精说它(圈起来,这是重点,要考的!)的一个朋友家的孩子就很乖,那这难道不是父母教育的成果吗?

话题扯远了,我们再回到杨永信有关网瘾的话题上来。

确实,网瘾是一种“病”,但这种病的病因却不单单是因为小孩子沉迷手机,更多是因为家长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引导。

杨永信他觉得这件事情赖孩子,家长也从不反思(当然,我没有以偏概全,很多家长也自己反思过了),于是顺理成章的,杨永信就成了家长的救命稻草,就把孩子连哄带骗地送到戒网瘾中心去。

杨永信自然是很乐意了,两者之间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杨永信就用他的电击疗法对孩子实施“治疗”,结果呢?这种方法不科学,自然是只出现了表象上的“听话”。

孩子并不是变听话了,而是装得听话了,毕竟即使是孩子,他也不是傻子,装得听话就不用遭受电击,干嘛不“听话”?

这种心理上的东西家长们自然是看不出来,只知道孩子好像变听话了,这就足够了,于是就有了口口相传,到处推荐,越来越多的孩子遭受了这样的折磨,留下了一生的阴影。

但是仔细想一下,这根那些家暴的家长有何区别?

充其量,杨永信就是他们手上的刀子,如果没有这把刀子,他们赤手空拳也可以打孩子,光是一张嘴就可以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但是如果花点钱,不用自己动手,就可以让孩子变得“听话”,还不用自己动手,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呢,只能说,初心是好的,但是方法不对。毕竟一开始只是为了“戒网瘾”,但是不知道后来建成中心后会不会因为高额的学费而不是为了“戒网瘾”,。

当然了,这个我们不得而知,就不做讨论了。

只不过因为他用的方法不对,所以会被人唾弃、谩骂。


我为什么花了那么大的篇幅去讲我对杨永信的理解,其实是为了让你们更好理解吴军豹的可恶之处。

他最初建这个龙悔心里咨询机构,恐怕就是看到杨永信的戒网瘾学校大赚特赚,只需要严格要求学生,学生不停话就电击就行了。

来钱快,操作简单,所以就眼红,但是自己也不是精神科教授,也没有钱学习这个电机设备,只能假借这个名号,去创建一个这样的学校。

但是他们不会电击,怎么办呢?

打。

这就是他们的方法,但是怎么样才能不被抓到把柄呢?毕竟杨永信的这个电击还是有一层“科学光环”的。

那就是以低廉的工资去召市面上的混混或者无业游民。

对于这种事情,那些人肯定是很乐意的:没风险,虽然钱不多,但是至少吃穿没有大问题。

如果遇到更好的公司就跳槽是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许多所谓的“教官”就这样进了豫章书院。

他们体罚孩子、辱骂孩子,用各种各样的酷刑虐待孩子,甚至..........对孩子进行性侵。

了解到这一条,我真是:IUJT(*&OHUJ)O&*%&*OI&T喔9一人98ysdjha%……&……&……%*……%&&………………%¥~~~(气到开始口吐芬芳)

毕竟杨永信可能还是抱着治疗的想法开的戒网瘾中心,而这些人渣呢?

是为了钱!!!!!!

这是我不能忍的地方,这是我最厌恶的地方。

真的,我想到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救救孩子!”

我们真的是要救救孩子,真的,再迟一点就来不及了。

感谢温柔和他的战士们,你们是我为数不多发自内心敬佩的人!!!


接下来我要将最无耻的部分,请大家准备好一个小人,还有几根针,说一件坏事,给那个小吴军豹插一根针!(容嬷嬷附体)

在遭到曝光后,这些人渣丝毫没有悔过之心,也对,一个人渣怎么会有心呢?他的心早就被金钱腐蚀得千疮百孔了!!只有钱,才能填满他的心,不然,呵,他就只能感到一阵空虚!!

在被迫放走了当时还在里面的八十多个学生后,他们立即就像疯狗一样对战士们展开了报复!!!无耻!!

首先是子沫的事,这个大家都清楚,这是令我们最痛心的一件事!!!

还有给温柔发威胁图片,伪装成受害学生混进交流群,最近甚至有人假装温柔在骗取钱财,企图抹黑温柔!!!!

还有他们可能用钱买通了其他的网站,目前,这有在小破站里能看到有关豫章书院的热搜!!!!!这令我们既庆幸又痛心,庆幸的是我们还有小破站,痛心的是我们只有小破站!!

这里我真的想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恐怕是小破站战友,以及在其他的平台,甚至路人,只要是在关注这件事,支持正义的那一方的人的真实写照吧。

算了,我乏了,写这些真的超影响,我真的佩服温柔,我也现在能理解张纯如当初写《南京大屠杀》的时候为什么会抑郁到自杀。我真的非常难受。

到现在我的心口都在痛,都在痛,仿佛那些受到虐待的孩子是我一样。

对不起了,先生。一百年后,中国人还是没有醒,还是那些看客,让您失望了。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砥砺前行。——有关豫章书院的看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