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海历史等级考·史料实证专题
2023上海历史等级考·史料实证专题
一、史料分类极其对应价值
史料可以按照表现形式、史料价值、记录意图(该角度已包含在前项的史料局限性中,不再具体展开)等角度进行分类。
A.表现形式
具体分类: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传史料、图像文字史料。
a.文献史料:访谈、回忆录;日记、书信;契约、账簿;官方档案、官修史书、方志县志、族谱家谱;历史学者著作;地图册(例如: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图);文艺作品、小说、笔记、游记(例如:《徐霞客游记》);报刊杂志(常见于近代史)、电报。
——文献史料的史料价值:
积极:除有意歪曲、故意隐瞒等类似情形外,大多为当时当事的记录,相对忠实地记录了历史情况。
消极:由于记录者受到时代;阶级;个人视野认知片面、文化水平不足、个人偏见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难以完整客观地记录下历史全貌。
b.实物史料:遗址、遗迹、遗存;墓葬(陪葬品);出土文物。
——实物史料的史料价值:
积极:是历史认知的可靠来源,史料价值较高,且具有形象直观性。与文献史料等其他类型史料相互印证,弥补其他史料的不足。
消极:可能只是历史的部分相貌,难以通过一件实物就还原出整个历史全貌,仍需要与其他史料印证。
(特别注意:实物史料不一定是保真的,需要证明由来,可能被替换过。【例如,曹操墓内的石枕可能被盗墓者替换、破坏。】)
c.口传史料:口耳相传的神话、民歌、史诗、回忆录、录音资料(常见于无文字记录的时期、现代史)
——口传史料的史料价值:
积极:
神话等无文字时期的口传史料: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态。
口述录音等现代史的口传史料:大多是亲身经历,可以帮助还原一些细节,以及旁观者难以体会的感受。
消极:
神话等无文字时期的口传史料:存在大量的创作和虚构内容,且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各种有意无意的加工,导致信息失真,不能算作真正的历史。
口述录音等现代史的口传史料:受当事人所处时代与阶级、记忆、认知程度、情感、价值判断、立场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可能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偏差。
d.图像文字史料:绘画、壁画、照片、墓志铭、碑刻铭文等
——图像文字史料的史料价值:
积极:记录了不见于史传的史实,对文献记载做补充。
消极:存在艺术加工、主管情感、伪造照片等因素的制约。
B.史料价值
具体分类:一手史料、二手史料。
a.一手史料:实物史料;当时当事的资料;当事人根据亲身经历所形成的资料;当事人事后的回忆。
——一手史料的史料价值:
积极:具有当时当事性,真实地反应了当时的历史场景,史料价值高。
消极:往往只能反映一件事情的部分,视野局限,不利于还原历史的全貌。且可能伪造,需要与其他史料互相印证。
b.二手史料:非直接、非原始的史料;由口述转录记载的史料;后世学者及史学家的著作、论文
——二手史料的史料价值:
积极:包含了后人对史料的甄别与筛选,是长期的研究成果。内容更加全面完善,能反映出时代特征。文艺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特征和历史进程,直接反映了作者对某事的看法,折射出社会的反响和民众的心态(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思考)。
消极:文艺作品带有艺术想象、主观见解,需要通过其他史料互相印证。
(特别注意:如果是反映同时代事件的文艺作品,可回答:折射出了XXX时代特征,反映了作者对XXX事件的看法,揭露了XXX社会问题。)
二、如何对上述史料进行印证、补充、质疑?
可以通过文献检索、实地调查访问等方式获得相关史料。
A.文献检索
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查找文献史料。可查找会议纪要、各类档案文件、新闻报道等资料。
B.实地调查访问
走访相关遗址、遗迹;采访当事人、亲历者。
三、答题思路
①判断类型(史料形式、一二手)
②判断价值(存疑、不高、较高、很高、极高)
③二重证据,相互印证
④合理存疑,进行补证
同时,关注时间、人物、来源、节选自等内容。
四、常见破题思路
1.存在“听说”、“好像”等不确定的词语,应当对其存疑。
2.多则史料记录时间之间匹配不上,对其存疑。
3.对于同一事件的多方立场的看法之间,可以形成相互印证。
4.经过官方等权威机构(或学者)长期全面地考证所形成的结论一般可靠性较高。
5.史料形成的时间与历史时间发生的远近。
6.后朝为前朝所著史书可能存在故意抹黑歪曲的行为。
7.实物史料是否确为事件中所涉及的那个史料。(例如,图中所展示的印绶可能并非是汉光武帝授予倭国的印绶)
8.关注史料与研究主题是否匹配。
9.认真阅读材料选自;作者国籍、身份、立场;小字注释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