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世界读书日书单分享

2021-04-23 07:56 作者:-今天也想吃肉-  | 我要投稿

        今年在进行一个九月份之前不再买新书的挑战,去年一年基本都是自己读,与其他人交流也不太多,所以没有什么故事可以讲。只好分享一些比较喜欢的书,随手写来,也不是很细致,如果有问题,请大家指正。现在选了15本,分三类来说。


一 教师教育

1《初职教师20个怎么办》

        这本书是北京十一学校的校本教材,把新教师成长路上常见的许多问题提炼为20个问题,结合具体的案例来说明,读起来很接地气,就仿佛是在和一个活人在对话。这20个问题分为课堂教学、课堂管理、技术助力教学、角色转变和人际相处五部分,各方面案例都很典型,比如学生不交作业怎么办?每天都感觉时间不够用怎么办?与学生相处,太近不好,太远也不好怎么办?里面的方法倒是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使用,不同学校的领导、学生、风气都不一样,个人的力量实在微不足道。

       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很有帮助的,对于马上要参加工作的预备役教师们十分推荐。

2《早恋,怎么看?怎么办?》

        早恋这个事情在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主要的矛盾也在不同的方面,对待的思路也不同,根本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增强爱自己和爱人的能力。这个观点和方刚《赋权型性教育》的想法差不多,但是那本书我没有看完,就不多说了。具体到教学实践中,现在知道学生恋爱确实藏不住,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来,大学英语的韩老师给我们分享过如何判断课堂上有没有谈恋爱的同学的办法,百试不爽。我曾经在一次晚自习上与学生认真谈过一次,发现他们对这个话题很有兴趣,但是在询问一些情况如何应对的时候,比如你喜欢人家,对方不理你?有人喜欢你,你不喜欢他?谈恋爱分手了怎么办?学生的表现还是有点慌张,可能有开玩笑的成分,有的回答还有点极端。因为我自己对于恋爱是有点悲观的态度,觉得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不好,所以没有说太多,课后把书借给他们自己看,自己思考。但是她们只看里面的案例,前面讲道理的地方都说没意思,还是一个八卦的心态。他们现在还没有和我反馈心得,效果怎么样以后在说吧。

        PS虽然自己没有谈过恋爱,但是自己班孩子谈恋爱以后居然也有一种老父亲的心态,怎么瞧对方都不满意。

3《我的二本学生》

         这本书去年得了个什么奖,说明确实发现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就是上大学对于学生的成长有什么意义。书里作者通过描述两批学生在校和就业的各种表现,得出了一个并不是很乐观的结论,不乏一些诛心之论。里面提到的问题不是仅仅靠教育系统本身所能解决的,还涉及到社会的发展,成果的分配,地区差异,家庭背景等等各方面。另一个有待讨论的问题是二本学生的经历在同龄人中有多大的代表性,按照网上粗略的算法,中考刷掉一半人,高考本科率也是一半多,这个比例也不算很多,这样就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高等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到底有什么作用?有多大作用?现在社会变化的太快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也很难确定。

4《如何成为一个抗压的人》

         这本书属于心理自助的那种书,一套五本,内容互补,基本观点差不多是不管什么问题困扰你,首先要接纳他,然后使用一些简单的方法顺其自然的皆可以解决了。里面的道理大家都不陌生,只是有时候当局者迷,就想不起来了,这时候这本书可以来提个醒,但是最后克服各种问题还是要靠自己的行动。

5《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

        这本书系统的介绍了设计的四大原则:对比、重复、对齐、亲密,还有大量的案例。这这本书的时候觉得一个对做PPT的排版有点帮助,看完实操的时候发现设计这个东西真的看天赋。有志于此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做好了真的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二  生物学科

6《普通生物学》

        你可以永远相信陈阅增,经典之作,不多解释,拿来当小说看都没有问题。你将拥有一段非常完美的阅读体验。

7《生命科学导论》

        这本书比较简练,重在构建生命科学的框架,能够从一个更高更全面的角度去思考生物学这门学问,对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的理解也有帮助。

        以及这本书的图很好看。

8《传情植物》

        这本书是讲的是与植物有关的各种民俗,包括一个人从出生到工作、结婚直到死亡的生活各个方面,不过全部都是欧洲,尤其是法国那边的风俗,不知有无同类型的介绍中国民俗的书籍,请大家来推荐。

        最后这本书的装帧,排版和用纸真的太好看了,绝对适合收藏。

9《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早期生物学知识的来源就是农业和医学实践,医学主要研究人这种生物。在这本书里作者谈到了对医学、疾病等等的看法以及医院工作的日常,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到和想象中不一样的医生的工作,能够更好的互相理解彼此,以及引发自己对于生命和人生的思考,在焦虑盛行的时代,这样的思考很有必要,我自己也很享受这样的思考。

10《大自然观察笔记》

        这是小学生的作品集,他们有着最单纯的好奇心和最真诚的求知的快乐,我也想一直拥有这些。


三   个人兴趣

11《毛泽东选集》

        这几年有人将毛选成为屠龙术,有的人甚至还说只有第五卷才是屠龙术。他们大概是看到屠龙两个字就认为是威力很大的意思,但这个词说的是很精妙但是现实中用不到的技术,所以这个说法并不合适。这几年来网上谈教员同志的人很多,大家都钦佩他的立场,但是却很少认真学习他的方法,更少有人读原文而愿意听其他人加工的讲解文章或者视频。这些视频文章确实很有传播力,但是也只是一个启发,最终还是要自己读书实践的。希望大家来读原文,亲近他,不要把他神秘化。

12《鲁迅小说全集》

        鲁迅是大文豪,但是小说只有三个集子《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据说他生前曾经想以长征为主题写一个长篇,但是没有完成,这个说法好像是高中时语文老师发的材料上的,真实性不好确定,但是鲁迅小说写得好是绝无疑问的,电视剧《觉醒年代》里有一集表现鲁迅创作《狂人日记》的过程,拍的很好。B站up主智能路障有一系列的视频讲鲁迅的生平和逐句分析小说,质量很高,推荐大家去看。

13《谁是最可爱的人》

        去年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的时候,全国上下都重新关注原来很少被提起的这场立国之战。这支人类轻步兵巅峰的军队并非凶神恶煞,而是最可爱的人。不仅自己国家的人民爱他们,朝鲜的老百姓也是这样看待他们的。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所发生的的故事,不需任何加工,只是如实讲出来就感天动地、气壮山河。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每个青年人都应该渴望成为那样的人。

14《显微镜下的大明》

        明朝在历朝历代中人气颇高,很多人乐于谈论奇葩的皇帝、宫廷秘史或者朝堂权谋,都是重在具体的人物性格这些方面。马伯庸这本书把视角聚焦在一县之内,以真实的档案为底本,讲述了人事和制度如何影响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和衰落,没有道德审判和预设立场,就是冷静观察。其中关于黄册制度的全面介绍非常真实的展示了管理这么大一个国家的难处,更让人体会到如今脱贫攻坚中国家治理能力的强大。

15《无人生还》

        这本书是阿加莎的名作,剧情无需多言,这里选择他是由于这是学生送给我的第一本书,由此开启了非常舒适的师生关系,值得一记。


        最后,在写这些东西的时候,也在对过去一年的读书生活进行了反思,主要存在这些不足:

1.多是泛泛而读,基本没有做笔记,很多书都只是看了一遍再不管的

2.多感受而少思考,结果就是想法很乱,认识并没有很大提高,这就是学而不思则罔吧

3.读书类型比较单一,基本都是自己喜欢的,知识结构存在很大不足

        基于这些问题应当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具体方法和效果可以明年再来分享。


                                                      2021.4.23


世界读书日书单分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