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购物公园的引流努力|困境与转型
针对前段时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生物与科学伦理工作委员会base(下称我会base)持续关注、并已向有关部门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河北某购物公园海狮表演事件,今天该购物公园的负责人来到我会办公室,真诚向我会说明举办海狮展演活动的相关情况,并携带了本次展演动物所涉及到水生野生动物的相关证件以供查看。
同时,购物公园的负责人也向我会讲述了企业在疫情中的生存困境,近两年来,因疫情原因,商场不止一次被关门歇业,趁现在暑假期间,为了吸引人流量,所以,提前发布了海狮展演的广告,商场不收门票,还为河南来的表演公司提供数千元的酬劳,只是提供表演场地,以增加客流为目的。
我会base工作人员对来访者阐述了我们的立场,首先,自新冠疫情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决定,要求对野生动物非食用性利用严格审批和检疫。其中浙江省已禁止在商场、居民小区等地进行陆生野生动物的展演。但仍有很多临时性无固定场所野生动物表演活动依然在举办,这不符合生态文明的理念。其次,在商场这种密闭的空间内,近距离的进行野生动物展演,这种“亲近”动物的方式,极易造成病毒交叉感染,不利于防控人兽共染病,存在病毒传播的潜在风险,给社会公共安全带来隐患,也不利于动物福利的保障。所以,商家为了商业利益,出于满足某些顾客观赏的目的,举办这种室内展演活动,既违背了新时代生物伦理,也违背了生态文明思想的要求。
我们对商场目前的生存困境深表同情与关切,但是,以举办动物展演的方式来提高客流量,这种营销模式不值得提倡。在交流中,购物公园的负责人也表达了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服务的热情,愿以后利用商场的条件和设施,积极参与社会生态文明宣传方面的工作。我们也真诚的提出一些建议,建议他换一种方式来吸引客流量,比如可以在暑假搞海洋类主题的科普观影活动,免费播放一些以海洋保护为主题的影片,满足大家对海洋的向往;可以举办海洋主题日,海洋摄影展等,普及海洋知识,宣传海洋环境保护与海洋生物。这些活动同样能够达到商家吸引客流的目的,并且对社会产生积极的正面引导作用。
购物公园的负责人告辞后,周晋峰秘书长带领大家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开了一个讨论会。会上大家表达出一种很纠结的情绪,一方面,对疫情之下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深感同情;另一方面,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也同样重要;而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寻求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契合点则是需要认真考虑与探讨的,这首先需要中小企业经营者转变理念,发展经济与建设生态文明并不矛盾,相反,建设生态文明可以为社会经济提供更长久的支撑力量,所以,经营者如何引导消费者实现消费转型,从单纯的刺激消费到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升生态文明觉悟,在此基础上的消费增长才是一个更健康的社会常态。
绿会BASE将对实施表演的河南公司及提供的河南有关部门的许可证将进一步调查,以实现督促购物中心禁止动物表演的目的。
文/Yang 审/DF 审/Co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