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随心译】J.M.韦特1880英式军刀第14期(博弈,针对几类对手的打法)(重要!)

2020-11-07 20:21 作者:舌尖上的狮子  | 我要投稿

本篇和下一篇都非常重要。我们可以看到从这一篇开始,韦特已经脱离招式本身,在讲一些原则和思路上的事情了,而这往往是信息量最大的部分。

在下一篇翻译中,我们可以看到韦特关于斩和刺的理解,还有他在军刀剑斗中总结出来的有用的小经验。

一、佯攻的博弈

当你的对手向你发起佯攻,你若是发觉了他的意图,那么就不要响应佯攻动作,而是等到真实攻击到来时再格挡。这是对抗佯攻的原则,当你执行这项原则的时候,要警惕对手突然做直接的攻击,如果对手这么做了,你可能会太慢,而他能在你格挡动作形成之前击中你。

如果你要对佯攻进行响应,那也请让第一个格挡动作尽可能地小,且保持格挡选择的正确性。只有这样,你才有足够的时间去做第二个格挡。

若是你的第一个格挡没有选对,那么你的对手就有可能利用你的失误,而让一个不应该打得到你的攻击得手。诸如前文讲过的,第五张图、第六张图、第七张图的招式就能做到。【注1

当你不确定对方是否采取佯攻时,那就在对手做第一个动作的同时,向后撤退一步。

当一个人不对你的佯攻采取任何反应的时候,你可以把佯攻动作做的更加有力更加迅捷,压迫对手来触发反应。

 

——【注1】:Plate VPlate VIPlate VII,分别在本译文的第五期(三,四);第六期(一);第六期(二)。


二、如何对付一个总是同时攻防(conterattack)的对手

当你遇到一个技艺不佳,以至于总是想着打同时攻防的人的时候,你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式去对付他:

1.选择防守的策略,让他先行进攻。格挡他的攻击之后,立刻发起迅捷的反击,并尽快地撤出距离

2.选择发起虚假的进攻(false attack)【注2】,引出对手的同时攻防,格挡之后立刻发起迅捷的反击,并尽快地撤出距离。

3.使用压制占线(opposition)。当你确信他的同时攻防会朝着你的头部或者左侧来的时候,你可以先行进攻,发起一个不带佯攻的直接的斩击【注3】,并且做一个良好的压制占线。(实际上会比一般的压制占线动作更大一些)。从而挡住你认为他可能攻击你的位置。

若是你确信他的同时攻防会朝着你的右侧打来,你可以先行进攻,发起一个不带佯攻的直接的刺击,压制占线你的右肩膀外侧,和肩膀同高的线路。手掌朝下。

 

——【注2】:这里的false attack 不仅是指佯攻,还指任何“打不到对手”的攻击动作,诸如在较远地方发起的,可能只打得到对手武器的斩击。

——【注3】:这里的斩击应该都是单数斩,即cut1cut3cut5

 

三、如何对付一个以内侧/外侧接战式接战的对手

当你遇到一个用外侧接战式的对手时,你会发现他的右侧会被接战式保护起来;当你遇到内侧接战式的对手时,他的左侧被保护了起来。于是你可以按照以下几种建议的方式发起攻击:

对付外侧接战式的对手

1.斩击对手的内侧手腕。

2.佯攻内侧手腕,实则斩向外侧。

3.佯攻内侧胸膛,实则斩向外侧前臂。

 

对付内侧接战式的对手

1.斩击对手的外侧手腕。

2.佯攻外侧手腕,实则斩向内侧。

3.佯攻对手右脸,实则斩向对手左脸。

4.佯攻对手右侧,实则斩向对手左侧。

 

这种对手的阻止之刺可以用这个方法去规避:

当你上步时,无论他是在外侧接战式还是内侧接战式,都拍击他的剑,从而防止他直线刺击。

如果他打算用脱离换边(disengage)的技术避开拍击,并在这之后才刺向你,那么你应该这么做:上步之前先拍击他第一次,在他脱离换边之后立刻拍击另一侧,并伴随上步。之后再发起你的攻击。第一下拍击大概率会引出他的脱离换边,但变向后的第二下则会挡住他的剑。

变向的方法是:你的剑从对手的剑旁边通过,然后在另一侧的线路上回到和他交剑的状态。


四、关于大动作重击

当你使用钝刀或者单棍进行剑斗对练时,记住它们都是锋利刀剑的替代物,而利剑每一次命中你,都可能让你受伤,残疾,甚至杀死你。你的所有动作都应该以这个想法为前提。因此你拿着棍子训练时,永远都不要去做那些你拿着真刀时不会想要做的事儿。

你要时刻记得,真正的军刀有着锋利的刀尖和刀刃,就算一个比较轻的攻击,也可能让你失去继续战斗的能力。

因此当你的对手在攻击你的时候,你若是选择同时攻击你的对手,就几乎等于拿着刀抹自己的脖子。在这个情况下,你或多或少会受伤,而免于受伤的机会非常小。所以说,你应该总是尽力地去防御,而不应该尝试同时攻防(conterattack),除非你确信只依靠移动,就足以躲开对手的攻击。

在对练中,你不应该在被击中之后继续攻击。因为在被用利刃像刚才那样击中之后是否还能继续战斗,是一件存疑的事情。【注4

在拳击运动中,同时攻防非常流行,但在剑斗中则是不合理的。一个拳头击中你,可能只是让你晃悠;一把利刃击中的结果可就严重多了。在剑斗中不存在拳击里那样依靠抗击打能力去还击对手的思路。我甚至认为哪怕是用对练的单棍,只要发起了一个有力的斩击,命中面部这样的部分,也可能导致对抗行动能力的中断。

       基于上述原因,应该避免使用过于重的攻击:它会破坏出招的迅捷性,而出剑的速度比起出剑的力度来说更加有意义。

       一个喜欢大动作重攻击的人,会在发起攻击前会需要有很大的预兆动作,在这个过程中,他很容易被击中。而若是他的攻击被挡住了,他也没法立刻回到架势中去,因此迅捷地反击也很容易击中他。而在反击中,喜欢大动作重攻击的人也没法发起迅捷的反击,在他格挡之后,他很可能会把手抽回,从而获得更大的力量。

这种人的格挡,多半也如同他攻击那样,追求大力会暴露他的动作。因此,如果你成功地佯攻,调离了他的格挡,那么他多半来不及做出第二个需要迅速形成的格挡,因为他已经花了太大的动作去做第一个了。

通常来说,追求重击伴随着动作迟滞;而动作迅捷则是追求轻快的结果。所以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技艺高超的剑客,那么请多多练习迅捷轻快的动作。

但在尝试做轻快迅捷的动作时,不要养成“偷抢敲击”的坏习惯【注5

,那种攻击只会在你的对手身上刮蹭。合理的轻巧攻击,要能够让你的利刃能起到利刃的作用,让你的刀尖的力道足以刺入目标。

 

——【注4】:研究表明,被击中之后还能继续战斗的情况并不是特别罕见。在现代的HEMA概念中,同一节拍里的后击是存在的。结合后文,韦特的意思应该是“不应该在被击中之后,像拳击那样继续进行接下来的对抗”,而非“被击中之后立刻停下同节拍的攻击”。

 

——【注5】:原文是snatching hit,指没有完成cut所需要的要素,偷机省去了刀刃在目标身上切割运动部分的攻击。韦特这一段说得很好,轻快不代表斩可以省略切割的要素,轻快不代表刺无法穿透皮肉;应在保持攻击动作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上,尽可能地轻快迅捷。


关于cuthit之间的最大区别,可以看看《Broad Sword & Single Stick》一书中的详细阐述:

出自《Broad Sword & Single Stick》——Allanson Winn与Phillipps Wolley合著

 

这幅图中,AB为剑起始的位置,CD为剑接触到目标的位置,EF则是剑完成“cut”之后的最终位置。书中说到:在图示中的圆弧BD,我们碰到了目标。但此时的“斩”仅仅只是个“击打”,而不是“斩”。这是我们应该避免的事情。(On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circle BD, will meet the object to be cut simply as a hit, and not as a cut. This is just what we want to avoid.

值得注意的是:BD段有多长和判断是cut还是hit没有直接关联,hit转变为cut的判断核心内容是“是否有充分的DF段”。

用这种简单直观的图画来转述韦特在自己的著作中想要表达的内容的话,则是:尽可能缩减BD段的长度,但切记不要省略DF段。

 

 

 

舌尖


【随心译】J.M.韦特1880英式军刀第14期(博弈,针对几类对手的打法)(重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