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混音中并联处理的运用(笔记)

2021-03-22 00:04 作者:杨知道创业说  | 我要投稿

李金城《混音全揭秘》书中157-165页笔记

想要达到的目的

  1. 低频更稳定

  2. 中频,中高频突出,使得人声在乐队的前面

  3. 清晰的超高频和空气声,提升人声的通透感

  4. 提升空气声之后带来的齿音,选择合适的齿音效果器

  5. 如果通透感不足,继续并联的方式提升

  6. 人声整体密度的提升

    在之前的一个操作,人声干音的原轨道上面,已经提升的一定的低频,但是低频还是显得不够足,以及不够稳,但是继续提升的话,人声又会显得浑浊、难听,也就是很容易听出制作痕迹,于是需要用到并联处理。

操作方法:

建立一个单声道的BUS1(在PT里面),或者建立一个单声道的编组轨(在CU里面),在做好的人声干音轨的发送里面加载BUS1轨,然后建立一个辅助轨AUX1(在PT里面),或者建立一个FX1轨(在CU里面),辅助轨1的输入是BUS1。这样就得到了两轨一模一样的人声轨道,其中一个是人声原始轨道,另一个则是要用来做并联处理的轨道。

这个用来做并联处理的轨道,实际上是之前已经处理过的人声轨道,如果在这个轨道的基础上再提升低频,还是会造成低频的浑浊,因此,在这个轨道上,采用衰减的方式来得到更多的低频。

方法有两种,一个是高切,一个是搁架式高频衰减。

  1. 高切,得到更纯粹的低频,但如果高切的频率有问题,则会导致低频的浑浊,并且声音听起来不自然

  2. 搁架式高频衰减,高频的衰减就不是那么干净,不过声音听起来不自然的可能性会降低很多。

高切的用法:

这个频率的选择必须能够尽量得到纯粹的低频,可以将频率切到两三百赫兹,另外就是斜率的选择,斜率越高,高频被切的越干净,这个选择不是固定的,看自己的听觉,比如是喜欢平滑自然一些的低频还是干净有力的。

做好了高切之后,在EQ的输出电平上面做调整,让它能够和之前原本的人声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而不会不自然。

通常低频轨道不需要太大的音量,否则人声会听起来发闷,加入这个轨道之后,人声的底盘变得更稳了。

但是似乎听起来还不够稳定,底盘沉稳的感觉时有时无,因为人声的动态比较大,即使之前做过压缩处理,也仅仅是控制了一部分过大的动态起伏。因此,动态大就会造成任何一个频段本身都是不稳定的。

想要一个稳定的低频,而人声的动态又那么大,因此需要大量的压缩人声的动态。在原始轨道上面之所以不能这么做,是因为如果对整个人声进行大量的压缩,那么人声就会显得难听,不仅仅是因为失去了动态,更因为每个频率的 响度都被压平了。
但是对于低频轨道,就没有这个顾虑,因为这只是针对某一个频率的压缩,而且又是单独的处理,因此不会对整体的人声产生不好的影响。

想要控制这个轨道的动态,通常会使用一个高压缩比配合低阈值的压缩器。因为不用顾及压缩痕迹,所以可以以控制动态作为第一要求。(使用限制器也能把动态控制的很好,但是声音会显得不自然)

完成后,把这个低频轨道按照一定比例,与人声原本的轨道叠加在一起,其中低频轨道的比例从听觉上面来说,不要听到明显有低频加入的痕迹,只需要感觉到人声变得更稳重就可以了。

把低频轨道关闭打开试听两个区别,关掉之后会明显感觉人声变飘了

注意:在做这个低频轨道的时候,不要贪图低频的厚实而把低频轨道的比例做大,导致声音再一次变浑浊。


中高频不够突出,想要提升的话,通常就是使用人声原本的轨道就够了,人声的中频和中高频突出,有利于人声站在整个乐队的最前方,因此这个频率,通常会处在1500-3000Hz之间。可以试着寻找这个频率,听在哪个频率人声会显得突出。

但是在突出人声的同时,不能由于做了提升导致人声出现以下几点:

  1. 人声变得很硬,没有了柔润感

  2. 人声变得刺耳

  3. 人声听起来像被挤扁的一样

如果不想出现这些问题,不但频率的选择要谨慎,频率的提升量也同样要谨慎。

接着就是超高频和空气声了

首先提升的频率,对于不同风格音乐中的人声,提升的频段也有不同的选择,超高频会让声音更有细节感,空气声则会让声音更加有甜美感,那么也就可以根据这个原则来选择所提升的频段。比如一首听起来柔美的歌选择空气声频段进行提升的可能性就大。而一首比较有力的歌,则提升超高频的可能性大。

如果要提升空气声,通常会提升20kHz左右的频率。另外如果选择超高频的话,要注意,某些很难听的齿音频率就产生在这个频段,例如12khz-14khz。当然可以用齿音消除器,但是大部分齿音消除插件都会带来比如空气的缺失,或者某些不是齿音的声音,由于高频量偏多,被插件误认为是齿音而消除。

通常先进行超高频和空气声的提升,如果提升带来了好声音的同时,也带来了刺耳的声音,那么再使用齿音消除插件,否则尽量不要用。

至于提升量,可以轻松做出判断,如果过量,声音就会变得刺耳,而且很明显,最好还是对比样本人声来决定提升多少。(这个插件不是加载在BUS1中,而是原始人声轨道里)

提升超高频之后,如果一定要进行齿音消除的话,推荐fabfilter PRO DS,好处是它能智能识别齿音,每当人声中出现齿音的时候,它就会显示出来,并且加以处理,这个插件对于人声的超高频和空气声影响很小。


紧接着,有可能发现人声的通透感仍然不足,依旧可以使用并联的处理方法来增加空气声,因此再建立一个辅助轨道AUX2,并且仍然从刚才人声发送出去的那条BUS1进行输入(也就是在AUX2的轨道里面,将BUS1作为输入源)。这个时候,要做一个压缩器对人声的动态进行大幅度的控制,之后再去衰减其他频段,跟之前一样,低切或者搁架式衰减。

通常会选择衰减除了超高频之外的其他所有频率,有时候甚至衰减除了空气声之外的所有频率,但是要注意,在使用低切进行衰减的时候,如果仅仅保留空气声频段,可能会导致人声的齿音听起来很奇怪,像大舌头一样。

人声超高频轨道

做好之后仍然把它和其他两个人声轨道按照合适的比例叠加在一起。

现在就是整个人声的密度处理了。

依旧使用并联处理并且使用SPL transient designer来处理,这个时候要增加声音密度的是整个人声,而不是某个频段,因此需要把所有的人声轨道,都再次建立一个发送,注意,不是发送到刚才的BUS1里面,而是重新发送到另一条BUS2里面,并且建立一个新的辅助轨道AUX3,将BUS2作为输入源。

然后在这条辅助轨AUX3上插入一个SPL transient designer插件,进行密度增加,处理之后与原本那几个人声轨道的音量配比很重要,如果这条密度轨道的音量过大,可能会导致人声听起来懒洋洋的,甚至会咬字不清。

最后,书中信号流程图展示


混音中并联处理的运用(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