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世界史个人归纳---中世纪西欧(十三)

2021-01-18 10:24 作者:東越粗人  | 我要投稿

中世纪的城市


汉萨同盟 成立于1358年,最重要成员是波罗的海沿岸的城市吕贝克、施特拉尔松、吕恩堡等城市。汉萨同盟在鼎盛时期有160个以上的城市加入,包括了德国的一些内陆城市。同盟城市甚至垄断了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的贸易。将东欧和北欧各国的木材、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等运到西欧,再把西欧的呢绒、金属制品和奢侈品运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波兰和俄国。

14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汉萨同盟军队与丹麦交战,最终迫使丹麦国王在1370年签订《施特拉尔松和约》,承认同盟商人的一切特权,统一同盟船只可以在松德海峡自由航行。后在15世纪之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西班牙、英国、法国等民族国家和专制王权的兴起形成,汉萨同盟势力迅速衰落。

16世纪中叶,荷兰控制了北海和波罗的海的贸易。1669年,汉萨同盟正式解散。


中古欧洲封建城市兴起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11-13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和演化在西欧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1世纪以来西欧城市的兴起源于地区间的商业联系和长距离贸易的开展。城市人口的增长带来了居民生活需求的高涨,农业生产技术改进,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突破和货物运输技术的革新,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西欧社会11-13世纪城市兴起的基本动因。

西欧城市兴起的主要表现在于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加,城市空间规模扩展,城市功能的转变和城市经济繁荣等诸多方面。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对资本主义在西欧产生并取代封建制度起着重大作用。

城市一产生就是工商业的中心,城市兴起标志着封建经济结构分解的开始。西欧城市的手工业、商业贸易、金融业都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使得城市成为西欧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工商业的发展加强了各个地区之间的交流联系,为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国家的形成准备了条件,还为资本的原始积累做好准备。

城市的兴起使得西欧社会的阶级关系和政体形式发生了变化,市民阶层的出现,构成反封建的重要力量。随着城市的发展,国王与市民形成联盟,西欧一些国家的政体在13世纪末到14世纪初由分裂格局的领主君主制过渡到等级君主制,随后又在16世纪成为君主专制。资产阶级则在王权的庇护下迅速发展。

西欧封建社会最初由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以及以日耳曼人为代表的蛮族入侵,古代文学、艺术、哲学、政治、法律和科学消失。随着城市的兴起,世俗学校不断出现,从意识形态领域起,对封建制度发动进攻,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


世界史个人归纳---中世纪西欧(十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