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碎为星,便凝星成月
我是一名精神分裂患者。 在2021年7月,确诊于老家景德镇第四人民医院。 事情发生在当年的六月,当时我的是刚经历高考的应届生,我想迎接我的应该是自由与快乐。但事情并未如此。 在时间上,我确实获得了自由,有大把可支配的时间,但同时,我也感到了无尽的空虚。 曾经梦寐以求的“自由”的快乐,如同黑夜中的明月,指引着我前进。 高考结束的铃声响起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明亮的光辉,我误以为是黎明的到来。 不曾想,那是月亮碎了。 突然从忙碌的题海战术中剥离,压在心中的大山被移空,原本脑海中日日夜夜反复的无穷无尽的枯燥的知识被迷茫的情绪取代。 我确实“自由”了。 代价是孤独与迷惘。 高中三年,甚至中小学十二年,我鲜少与人沟通,身边没有亲密的朋友。 当时的我将“朋友”定义为“麻烦”,等同于“浪费时间”,喜欢独来独往。 不与人分享取得好名次的喜悦,看到有趣的事物的开心:也不与人倾诉被人误解的委屈,犯错误的自责。 不论喜悦,抑或悲伤,由当初的我独自一人承受。 当我看到成群结队的同学们一同前往用餐、进行体育活动、加入部门时,内心是悲伤的,只可惜无人说,或者说不会找人倾诉。 如此日积月累,容积并不大的心灵挤满了各类情绪,终于在高考结束时爆发:我发疯似的找人宣泄,不论他们是否愿意,也不论是陌生或熟悉。 家人与朋友们察觉到了我的反常,也很有幸被注意。 平日对我不闻不问的父亲开始关心我的心理状态,会询问我的感受,因学业繁忙而少有联系的外婆更是直接领我去了精神病院求医,让我逐渐清醒冷静,及时止损。 我的几位女性长辈知情后,没有视我为另类,而是像朋友一般带我去商场、影院放松,予以我足够的关心,让我好好休息调养。 他们如同星辰,给予我力量——将碎月重凝。 在他们的支持下,我成功在休学调养一年后回到校园。 其实,初来乍到的我内心有一丝担忧,害怕跟不上学习进度,也害怕融入不了班级体。在学长学姐的描述下,当时的我对即将面临的实验产生畏惧。 现实自然不似想象。 现实比想象中的要好上许多,我遇见了一群善良可爱的人,我们在日常的课程、一次次素拓中逐渐熟悉,深入了解彼此,和谐友爱相处。 我也在自我和他人的鼓励下,通过一次次上课发言、素拓积极自我介绍的方式,积累起了自信与勇气。 我在一次协助同学完成学习任务后体会到了助人的快乐,另外,我从此形成了“服务同学,奉献班级”的意识,并身体力行。 我遇见了四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无数次外出活动、互帮互助中培养了深厚的友谊,这让我找到了归属感,让我体会到了幸福其实很简单。 我由此变得阳光开朗了起来,敏感的性格也被化成了敏锐的观察能力,我将其转化为无限的创作动力,或写文,或画图,如此循环往复,培养自信心,逐步成长。 我开始在课余时间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课外书籍,广泛涉猎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我开始养成跑步的习惯,通过运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自我放松,我正在成长为一个自律、优秀的人;我开始积极参与校内的活动,如知识竞赛、游戏比赛、观看公益演出等,认识了很多善于学习、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我开始设立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我正将那点点星光汇聚,凝成一轮崭新的月,就此“披星戴月,日夜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