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茶帮带你顺着历史长河看一下茶树发展史
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说茶叶早在神农氏时期就已经被人们开始作为解毒的草药使用,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那茶树的历史又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呢?下面小编带大家顺着历史长河逆流而上看一下茶树的发展史。
人类发现和利用茶树,最早是采自野生的茶树,用做药用。按照《神农本草经》中的记载来推算,在中国,茶的利用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随着茶树从药用发展为饮用,野生茶树已不能满足需要,人们或采茶籽,或挖掘野生茶苗进行人工栽培、种植。公元前317到420年间常璩所著的《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武王伐纣,公元前1066年当时地处于四川、云南的部落纷纷响应,其后国祚八百年的周朝建立。周天子将巴蜀所产的茶已列为贡品,并记载“园有芳蒻香茗”。由此推断,在公元前1000多年已经人工栽培茶树了。
茶树在中国的传播,首先从巴蜀一带传至当时政治文化中心陕西、甘肃一带,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不能大量栽培。秦、汉以后,中国统一,社会趋于稳定,经济开始蓬勃发展,茶树由巴蜀一带传到长江中下游一带,由于地理气候上的有利条件,逐渐取代了巴蜀在茶业上的中心地位。
到了唐宋时期,茶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物品,茶也开始流传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茶叶产区逐渐遍及四川、陕西、湖南、湖北、福建、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 14 个省区,奠定了近代茶叶的主要生产地区,使茶叶从一种地区性的小农生产变成了一种全国性的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的产物。
统治阶级制定了各种制度来控制茶叶的生产、贸易、税收等,自此,茶作为一种产业逐渐普及、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