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世间》读书笔记

2022-01-20 23:34 作者:樱子1761  | 我要投稿

        作者,梁晓声,原名梁绍生,祖籍山东荣成,1949年生于哈尔滨市,当代作家、学者。

        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看这本书的,只记得,看了很久很久,中间断断续续的。

        连续改了几天的代码,眼睛痛到不行,晚上回家煮了一碗螺蛳粉,没有像往常一样看《屋檐之夏》,而是想到了这本还没看完的书,就打开了,没想到,书籍的最后一部分,让我看哭了三次。

        在最开始还只看了一小部分的时候,某一天突然看到新闻写到《人世间》被拍成电视剧了,主演是雷佳音和殷桃,然后阅读书籍后面的内容的时候,就自动带入他们的脸了,感觉导演很会选人呀,很期待电视剧!

        先说说郑娟吧!

        在遇到秉昆之前,郑娟的生活其实挺苦的,被棉猴强奸怀孕,有一个眼睛失明的弟弟,只能靠年迈的母亲做一点小生意来养家糊口。认识秉昆之后,虽然秉昆家也不是特别富有,但是秉昆对郑娟一直挺好的。从秉昆的两次入狱可以看出来,郑娟还是挺能扛事的。

        作者写到:

    有一类女人似乎是上帝差遣到民间的天使,只要他们与哪一户人家发生了亲密关系,那户人家便蓬荜生辉,大人孩子的心情也会好起来。她们不一定是开心果,但起码是一柱不容易灭的提神香。

    对于秉昆,郑娟便是那样的女子。

        看到这番评价,很难不对郑娟表示羡慕,还有一些敬意。

        对于生活中发生的不如意,她也总是乐呵呵的,秉昆有时候对她的评价也是“她确实挺‘二’的”,我还挺喜欢她这种乐观主义,该快活就快活,相信总有好事发生!

        再说说周蓉,周蓉不仅长得好看,还才华横溢,这种就是天之骄子吧!无奈,自己选男人的眼光不怎么行,放着蔡晓光这样的男人不要,偏偏喜欢上了冯化成,还能在冯化成出轨之后,一而再再而三地原谅他,这不是她这样心高气傲的女子,应该有的做法呀!

        在书籍的前面大部分,感觉她比较偏执、自大,不太顾忌其他人的感受,直到最后,她写了《我们这代儿女》,对于哥哥周秉义去世后、嫂子郝冬梅再嫁这件事情,她是这样写的:

对于人类,世上的好事、美事是多种多样的。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未免太多,并且仍在不断的产生着。一个人即使活到两百岁,也不可能遍享无遗。对于全世界的人来说,美好的事却又太少太少,少到绝大多数人的一生与之无缘。所以,即使我们的一种幸福感只不过是因为曾有一位好嫂子,也应谢天谢地。如果我的嫂子某一天不再是我的嫂子,成了别人的妻子,我不但不会感到遗憾,反而会在心里经常祝福她--好女人不可以长期寡居……

        周蓉真的活的通透,对于曾经的美好,时刻怀有感恩之心,越来越喜欢这个又个性的女子!也难怪,蔡晓光在周蓉嫁人之后,还是一直对她念念不忘,在周蓉去国外的那十来年里,虽然偶尔也会跟其他女生在一起,但是始终没有变过心,在没什么希望的情况下,一年又一年的等她回来。

        再说手蔡晓光这个人,他本身已经不是什么普普通通的人物了,但是跟周蓉比较时,他却能说:

    她是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总希望超越普通人生。而我是自认天生我辈本无用,既已无用,也就不用努着劲儿的为难自己,只要活出点儿快意就好,如果还能让亲人和朋友们沾点儿光就更好。

        超级喜欢这位导演,洒脱,仗义,基本上周家发生了什么事情,他都在帮忙解决。而且,他很善于抓住机会,不管是对于周蓉,还是对于拍电视剧的机会。他也很懂得享受,还能时常保持一份谦逊,对于周蓉,也是超级宠,好喜欢他!

        大哥周秉义呢?似乎从小就知道自己要什么,书中说,

    他虽然是一名建筑工人的儿子,但高中时的他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已甚为自信。他要求自己必须是那么一种男人-不论时代如何风云多变,自己在同龄人中都不但要努力争取出类拔萃,而且还要始终是一个好人。

        他也确实做到了,他是光字片最有出息的孩子,在官场那么年,还能保持一身正气、清正廉洁,也实现了父亲的心愿,拆除了光字片,让大家住上了新区的楼房。

        从秉义为秉昆、常进步、赶超争取新房子来看,他其实是个很有温度的人,但是因为身在官场,有时候也有很多的身不由己。

        中间有一段,万副主任和龚维则分别开了一辆车,都要送秉义去机场,龚维则开了警车、鸣警笛开道,周秉义被一位老将军批评了,他是这么解释的:

    我们知道我的时间从容,不会误点啊,却不知道你们赶的是哪一趟航班。见你们一路超车,以为你们的航班比我们的航班早。

        看到这段,就能明白周秉义为什么能在官场多年了,除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强之外,其实也是有一份圆滑在的,说实话,看到这段,我不是很喜欢这种圆滑,但是又很佩服这种说话的艺术,感觉这一段,让周秉义这个人物更饱满了。

        秉义退休之后,跟郝冬梅每天早晚出去散步,在家读书、练习书法,还去和萤心讨论佛教文化,这就是我想过的生活呀,很希望他跟冬梅就这样一起愉快的度过晚年,可是,秉义因为胃癌去世,冬梅按照秉义的遗愿改嫁了,看到这段真的意难平,但是想想,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不是所有事情都能按照想象的样子发展,这种结局,对于我们也是一种启示,能够让我们在面对人生的不如意的时候,更加从容和体面。

        秉义去世后,曾经受到秉义帮助的陶平写了一篇文章,大力褒奖了周秉义为人正派诚信,说当今官场这样的人并不多见,并且讽刺了一些现在官场的现象,在负责安全管理的领导在讨论是否该屏蔽此文时,热搜已经被“某女明星的狗和某男明星的狗配对成功”这样的新闻替代了。

        呵呵,太讽刺了,这真的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吗?

        最后说说秉昆,个人感觉,秉昆在优秀的哥哥姐姐面前,是不是压力还挺大的?但是也是因为有这样的哥哥姐姐,才让秉昆跟赶超他们不一样。

        小时候,秉昆听周蓉、蔡晓光、郝冬梅、周秉义讨论对于文学名著的一些看法,感觉是懵懵懂懂。

        直到看到,赶超说国庆的女朋友吴倩长胡子,不知道怎么办,

    秉昆陪着叹息,他就联想到了《怎么办》--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恍然大悟到也许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所谓人生,原本便是一个怎么办接着一个怎么办的无休止的过程。

        突然意识到,秉昆还是挺善于思考的,阅读了家里哥哥姐姐们留下的书籍,让他比他的小伙伴有更多的想法。

        还有在酱油厂上班的时候,老太太让秉昆多读一些书,秉昆也渐渐意识到上大学的重要性。

   他读了一些书籍之后意识到,如果一人终生都缺少知识和思想,那么,他连一颗黄豆也不如。成吨的黄豆还能榨出豆油或酿成酱油,成群的没有知识和思想的人,除了体力和技能,就再也榨不出别的东西了。而被榨尽了体力和技能的人,注定是一个可悲的人。

        因为秉昆有了这样的想法,喜欢阅读,喜欢学习,最后才能在报社中如鱼得水。秉昆当上报刊的编辑之后,他觉得自己之所以能够从工人成为编辑,是因为人生中遇到了很多对自己的人生起到了推动作用的朋友,而赶超他们,却没有机会跨越到其他层级,认识到新的,对自己有帮助的朋友,

在底层和其他略高于底层的社会阶层之间,仿佛有无形的铜墙铁壁隔离着,底层青年穿而过之,是太偶然的现象。“命好”的他有幸穿过,他才悟到那无形的铜墙铁壁确实存在。

        不想承认,却又不得不承认,圈子不同,也没有什么交集,也没有熟人牵线搭桥,普通人确实只能在普通人的圈子摸爬滚打,周秉义和郝冬梅这样的结合,实属意外,借用周蓉的话来说,“超等级的缘分不具有普遍性,大抵是由异常时代或郎才女貌所导演的”。

        秉昆入狱那段,看的好难受,因为棉猴那样的人,白白搭进去十几年的时间,服刑中母亲离世,那一段我真是哭到不行,感觉可以理解秉昆内心的自责和难受,以及孤单。

        还有曹得宝因为秉义没有滥用职权给他们大房子,竟然实名举报,很难想象,曾经一起共患难多年的好兄弟,因为利益,也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吕川说:

人是容易变的。有时自己没变,朋友变了,关系也就变了。这是很无奈的事,只能接受事实,不必太在意。

        吕川应该是看了很多类似的事情,才能说出这样一番话,但是在吕川和秉昆坐在楼梯上聊天、唱歌,然后不自觉的泪流满面,可以看到,吕川并不冷漠,只不过,他想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其实看的过程中,很担心吕川被官场的不良风气同化,还好,他一直那么正义凛然,保持了自己的初心!

        书中,作者还有一些很好的观点,比如:

穷人之所以为穷人,除了穷,还表现于他们对人生并无所谓长远考虑,基本上都是过一天算一天的活法

生活在光字片的男女老少的精神气质很难好起来,这并不等于说他们的生活中就完全没有高兴的事。有还是有的,但总会被居住状况的低劣和周边环境的脏乱差快速彻底地破坏,如同在穷山恶水的乡间,迎娶之喜带来的兴奋注定短暂。

        想到之前住在很小的一间出租屋里,每天回到家,什么都不想干了,只想用各种电视剧、综艺麻痹自己,居住环境,真的很重要!也希望自己,能够早点儿赚到钱,买自己喜欢的房子,面积不用太大,但是阳光一定要很充足,有落地窗,窗边摆上一张瑜伽垫,再放一张大大的原木色书桌,阳光、瑜伽、阅读……我想要的生活,大抵就是如此了!



    

《人世间》读书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