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特伯雷万岁:无路可退

王国497年6月22日,拉赫帝国与苏联的“友谊”破碎了。拉赫帝国集结其友国,悍然对苏联发起了进攻,苏联被迫从梦中醒来面对现实。
拉赫帝国敢向苏联发动攻势不是没有原因的。
早在战前,大清洗就已经使苏军变得羸弱,这在冬季战争暴露了出来,并让拉赫大本营得到了“苏军战力不行”的印象(同时期的芬军虽然规模小,但训练有素,他们的领袖瑞皮娜·曼纳海姆元帅经常在前线与其并肩作战)。除此之外,苏联的征兵制度也有很大的问题:能力最强、受教育程度最高的新兵(包括军官生)大多不是分配到了内务部,就是被分配到了技术兵种(如狙击手、工程兵、通讯兵);大部分轻步兵都没有接受过像样的教育,军事素质普遍不高,只接受过最基础的训练,而且缺乏技术知识。此外,苏军中相当多的步兵和摩托化步兵单位的人员,不仅训练水平低,而且对一些必须知道的概念完全不懂(包括但不限于步坦协同和步炮协同)。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邓肯才敢在一条战线遭遇失败的情况下,开辟另一条战线。
拉赫军队的进攻分成了三路:北路推进到列宁格勒,中路向莫斯科进发,南路则进攻基辅。
拉赫再次使用了屡试不爽的闪击战,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一路平推,除了拉赫军队早已凝练战场经验之外,苏军的实力尚末完全恢复也是一个原因。
王国497年8月上旬,斯摩棱斯克沦陷,而这座城市是通往莫斯科的必经之路。在这里,唯一让拉赫军队没想到的是他们在此遭遇了强烈的抵抗,直到9月中旬,他们才得以脱身。
王国497年9月,随着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大部分区域沦陷,邓肯下令集中兵力进攻莫斯科——并且做着在红场阅兵的美梦。
但是拉赫低估了苏联人誓死保卫国家的决心。
早在王国497年7月,莫斯科周边就已经在构筑防御工事了。与此同时,大量在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兵力都被调动到莫斯科负责防卫,而负责调动的正是元帅哈娜·朱可娃。
哈娜·朱可娃,这位在诺门坎把日本鬼子打得屁滚尿流从而使日本不敢再忌惮远东区的资源的英雄,作为在大清洗中的少数幸存者,又有作战经验,苏军官方将她晋升为元帅(还是慈父亲自主持的)。临危受命的哈娜自然不会辜负国家对她的期望,因此她对苏军大本营下达的命令认真执行。
除此之外,苏军还使用了新的战术——坦克伏击。事实证明,坦克伏击是非常有用的战法——在列宁格勒,拉赫士兵就没少被一辆神出鬼没的T-50伏击,而这辆T-50也有了一个称号,叫“列宁格勒的幽灵”。唯一鲜有人知的是这其实是军官生克拉斯提娅的座车。
尽管苏联红军进行了顽强反抗,但在拉赫势如破竹的攻势下依旧被突破防御。布良斯克、奥廖尔、维亚济马这些城市先后沦陷,只有很少的人突出重围,留下来的则开启了敌后游击战。
事实上,邓肯命令拉赫军队进攻莫斯科的时间比计划中的要晚——而这也给了苏联喘息的机会。
哈娜又抽调了一批新的部队去莫斯科,莫斯科周边的工事也日渐完备,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动员起来。而雨季带来的泥泞阻碍了拉赫的进攻,拉赫的闪击战在泥泞面前失灵了。不仅如此,哈娜还把有经验的军官派到了防线的所有方向,毕竟她想让她的下级军官们“有一个实战的机会”,而不是“在冥界使者的光环下寻求庇护”。
....
王国497年11月7日,莫斯科。拉赫大军已经逼近外围,邓肯扬言“要在冬季之前占领莫斯科,在红场阅兵”。灰色的云层笼罩在莫斯科上空,天上正下着雪。
为了提升军队士气,红场阅兵照常进行。《神圣的战争》《我们是人民的军队》《莫斯科保卫者之歌》等乐曲在红场环绕,官兵们精神抖擞穿过红场。在慈父的演讲结束之后,哈娜开始了演讲:
“这里是我们的国土,他们不属于这里。莉莉当年在这里落败,我们要让邓肯遭遇和莉莉一样的命运!我们有的只是抗击侵略者的决心,只是保卫祖国的信念...纵然敌强如斯,我们也将屡败屡战。不管失败多少次,我们终将振作起来!”
(注:莉莉指莉莉·拿破仑,坎特伯雷帝国皇帝,曾经在远征俄国时遭受重创)
“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经无路可退,身后就是莫斯科!撤退到此为止,一步也不许后退!我们会尽全力保卫莫斯科不沦陷,我们永远不会屈服,也永远不会投降!”
这次意义非凡的阅兵表明了苏联会战斗到底、抗击拉赫侵略者的决心,又鼓舞了全苏联正义事业的民心士气。
阅兵之后,听从哈娜元帅和慈父的命令,苏军所有受阅官兵开往抗击拉赫的一线,哈娜也跟着他们奔赴前线,一起努力抵抗,为祖国献出热血。
冬季的到来也成了拉赫军队的噩梦。由于后勤提供的冬装及口粮严重不足,且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将补给送往前线(包括但不限于战线太长、道路泥泞),相当多的拉赫士兵只能穿着夏装,靠一身正气来抵抗俄罗斯的凛冬,即使如此,还是有一部分拉赫士兵冻死或者饿死,并且这种非战损减员现象也越来越频繁。与之相反,冬季战争之后的苏军有了丰富的冬季作战经验,而且士气高昂(也有哈娜亲自上前线指挥的功劳),勇敢的苏军官兵们与“德国畜生”的枪林弹雨和风霜雨雪较量,只为让敌人在这里一败涂地,被迫撤退。
到了王国497年11月27日,拉军已成强弩之末,在各个方向上的进攻都被遏制,苏军则开始了反攻。在莫科科吃不饱穿不暖的拉赫士兵怀念他们的家乡,并向他们的上级军官请求撤退,也有军官表明撤退才是明智之举,但偏偏遇上了邓肯给一线官兵下的“不准后退”的死命令,他们只能转入防守。
因为进攻受挫,邓肯罢免了之前拉赫帝国陆军总司令的职务,并且亲自兼任陆军总司令。他发布命令说:“当后方没有阵地时,绝对不准后退!”不仅如此,邓肯还声称“坚守阵地,直到最后一人战死”“谁敢撤退,溃逃的师长就要被枪毙!”
一线军官撤退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只是因为邓肯觉得如果退却,就会重蹈莉莉的覆辙。事实证明,邓肯在军事指挥上的无能,给拉赫军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在苏军的反攻浪潮之下,莫斯科周边的多座城市被收复,士气低落、损失惨重的拉赫军队被苏军赶到远离莫斯科的地带。尽管苏军同样损失惨重,但毫无疑问,苏军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最后的胜利。
在牺牲烈士公墓的纪念碑前,哈娜将一束花放在纪念碑前,说:
“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你们的功勋永世长存。”
一些事件:
莫斯科的纯白守护使
王国497年11月4日5时14分,在莫斯科周边的一处阵地上,步兵第114师514团(该师人员大部分是流放人员或者惩戒营人员,还有战俘)的狙击手诺艾儿·柳德米拉(祖上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属于流放人员)只用一把莫辛纳甘狙击毙114名拉军士兵,并使用阵地上的反坦克炮和防空炮击毁了5辆坦克和14架飞机。在拉军的猛烈进攻(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派出炮,到最后关头才想到要叫炮)下,步514团依旧在缺乏补给的情况下坚持了一天(约1919180秒),直到伊夏·拉斯科娃的空军支援到达。诺艾儿的战场表现让拉军闻风丧胆,称为“莫斯科的白色女妖”,苏军则称“莫斯科的纯白守护使”,慈父亲自为她颁发了『苏联英雄』勋章,步514团一并升为近卫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