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国内电子正版日漫的几条统计学规律
(不用在意封面图
不会吧,不会吧,都现在了,还有人看见b漫上清晰地标出【此漫画的翻译由版权方提供】时,认为这些正版汉化日漫都是日方或者是平台做的吧,不会吧,不会吧……
不过,有的日漫作者,他就是这样地任性:

但是,大多数的电子正版日漫汉化,还是由国内我们自己的人来做的——你甚至可以在国内其它日译中实体引进图书上找到这些译者的名字。

有的来自版权方的汉化,也是由汉化组负责的——这些汉化组经平台推荐(目前主要是b漫)与国内版权方签约,然后正式负责某本日漫的正版汉化。另外,汉化组签约对象也不一定就是版权方或者翻译对接方。目前看来,翻翻动漫对集英社这块儿的相关权利要抓得严些,尤其是嵌字权。
温馨提示:此篇专栏没有任何额外的干货,所以想溜就溜吧~
好了,接下来开始正文,说说目前关于这一块儿可以总结出来的几条统计学相关规律:

1.代理不变,非独家翻译不变
典型例子:目前国内所有集英社和讲谈社作品,曾经全平台上线的由布卡二次代理的双叶社作品。
其它单个作品例子:小学馆《深夜食堂》、《乱马1/2》、《名侦探柯南》,秋田书店《动物狂想曲》等。
这些都是由国内代理负责翻译,然后再提供给国内各个电子正版平台。这里就不再详细展开叙述。
有的作品前序章节版权方提供的是国内实体翻译版本,或者是电子翻译版本先出,后续的实体翻译版本与电子版保持一致(如讲谈社《尖帽子的魔法工坊》。你干脆在实体书上也写版权方翻译算了,还“翻译组”)



规律实践:假如快看漫画也虎视眈眈《咒术回战》漫画的人气,那它后来上架(有可能哦,因为这部不是独家版权)这部漫画的翻译及素材(无论是单行本图源和连载版图源分界位置,还是后来b漫联系版权方补充的后续部分单行本附加内容)都是完全一样的。
不得不说国内电子正版日漫版权保护措施海星:因为我现在想找《炎拳》、《极速老师》等集英社电子正版漫画腾讯动漫源(即带有腾讯动漫水印的图源)都很难找到。但是,目前已经证实,b漫上的《极速老师》正版漫画源,仍保留着当时腾讯动漫上单行本和连载版的混合特征。
不过之前我们发现了一小部分反例:其中一个就是集英社的《黑塔利亚World Stars》。




可以看出,该作品在换了平台后,由按话发售改为了按卷发售——照理来说应该还是原来的连载源才对,为什么b漫上的就是单行本素材了呢?难道是后来加的吗?


此作品连载版和单行本分话方式不同。从上面的对比可以看出,翻译是没有变过的,仅仅是嵌字有点不同——也许真的已经换了源?
不过,当我们看到b漫上《勿言推理》第2.5-3话时,某一个规律便出来了:







原来,这部国内最早是漫番买了其电子版权。在版权方的要求下,b漫继承了漫番上的翻译和素材。这一话在漫番上是准备同步连载时发布的,所以有连载版的彩图,开本也比单行本规格要小。而我们也看得出来,此作品b漫源也补上了后来单行本里的附录。
在目前的情况下,可能囿于版权原因,当原电子正版连载源要变为单行本源时,可能只会加后来的单行本附录,彩图一般不会变。至于单行本里修改的内容会不会替换,这个我们尚未得到求证。
SE《元气囝仔》那一批靠后的章节就比较符合这个规律,现在的话在b漫上也有《鬼灭之刃》和《咒术回战》之类的例子。

2.引进渠道不同,翻译嵌字(无论是平台还是代理负责的)不同
典型例子:布卡和b漫上一迅社、双叶社和竹书房的作品(一迅社的代理由创河变为讲谈社北京,双叶社和竹书房的代理由创河变为MEDIA DO)
其它单个作品例子:集英社《仁医》(腾讯和布卡)、秋田书店《飙速宅男》(爱动漫和b漫)、德间书店《神推(偶像)登上武道馆我就死而无憾》(漫番和b漫)、EARTH STAR《魔法少女什么的已经够了啦》(布卡和b漫)、IMA《我不喜欢那个人的笑脸/无法喜欢的那张笑脸》(b漫、快看和新漫画)、祥传社《他国日记》(漫番和b漫)等。
下面上图:









规律实践:假如b漫后续要上一迅社的《月色真美啊》、《摇曳百合》等,竹书房的《鬼畜岛》等,那b漫的翻译嵌字一定与之前布卡上的不同。

3.平台负责的翻译终归代理,任由其授权于下一个平台
这其实也是第一条规律的延续。之所以总结这一条,源于我们才发现的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我们在考古过程中发现的部分HERO'S国内电子正版漫画素材(这批漫画16年6月由大角虫首先引入国内。看下面的例子时,注意其来源):


翻译嵌字一模一样吧?
因为当时我们对某个问题还是搞不懂,所以我们当时找到了负责这本漫画前序章节的翻译(之前动态里也说过。至于是什么问题,后文会提):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认为,这部漫画的前序章节翻译,就是大角虫负责的。如果其代理不变,那b漫上相同的翻译是说得通的。
事实上,这批其它部分漫画也有这个现象——这让我们对“版权方翻译”的认识又更深一层:难道这批漫画的前序章节,实际上并不是版权方(代理)负责的,而是平台负责的?




例3.《灵魂夺还者》(b漫源,19年上架)
第二个是漫番和b漫上的《圣斗士星矢 NEXT DIMENSION 冥王神话》:


《圣斗士星矢 NEXT DIMENSION 冥王神话》b漫源(一模一样)

《圣斗士星矢 NEXT DIMENSION 冥王神话》原版权页(翻译标明了由漫番统筹汉化组负责)

《圣斗士星矢 NEXT DIMENSION 冥王神话》b漫版权页 (一看就知道是漫番的版权页)

因此,目前b漫上的前88话,全是漫番的翻译。漫番的独家版权应该是到期了,随后上海碧日统一全平台(如果后面还有其它平台来买的话)漫番翻译。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总结出一条规律:
平台在代理允许下翻译制作正版日漫→上架并将制作好的母版提供给代理→代理保存→下一个平台买版权时,代理直接提供上一个平台已经制作好的母版
也就是说:国内简体中文版版权归代理所有。它可以任意处理,比如通过电子或实体途径进行发布。
规律实践:之后我们又采访到了一位——他是大角虫上《巴别塔》前序章节的翻译。


也就是说:如果代理不变,b漫后续如果上架这部作品,那么前序章节的翻译肯定是他的。
也就是说:按这两位翻译的说法,现在b漫上部分HERO'S漫画前序章节(甚至是之前的咪咕圈圈)可能也沿用了当年大角虫的翻译。
顺便提一下:国内这方面换翻译真的太频繁了,经常让不同的人处理不同的单行本或连载源(如之前布卡上的《小林家的龙女仆》共9卷。第6、7、8卷翻译由三日月万事屋负责,其余的全是布卡自己找人负责)。我个人还是希望一个翻译团队能负责一整部作品的翻译。
所以,每当b漫标注【此漫画的翻译由版权方提供】时,它常常意味着阿b的态度:我不知道这漫画的翻译嵌字是谁做的,反正不是我做的()

4.同一出版社会给不同的代理(故有时同一部作品引进渠道不同)
关于这一点,随时查看版权统计表的人都应该知道。这里就简单提一下:
(1)小学馆→翻翻动漫(现已证实为双重代理)、上海碧日
(2)双叶社、竹书房→创河、MEDIA DO
(3)白泉社→翻翻动漫、MEDIA DO
(4)新潮社→Digital-Catapult、MEDIA DO
(5)IMA→翻翻动漫、ULAB
(6)Flex Comix→翻翻动漫、BookLive(漫享创界)
(7)日本文艺社→MEDIA DO、Renta
不得不承认翻翻动漫真的是国内最大的日漫二道贩子。


5.存在双重或多重代理
典型例子:二次代理以平台居多(布卡和新漫画)
其它单个例子:如以前的竹书房→BookLive→北京网罗网→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网易云阅读、豆瓣阅读、淘宝阅读等
我们先来看看目前版权统计表里的两个区域:表格链接见其它专栏末尾。
(1)双叶社开头的区域:
当时,布卡是国内最早引进这批双叶社漫画的平台。后来其它平台上的双叶社漫画,都是布卡的翻译——这样的现象,是不是很像之前说的第3条规律?
直到后来我们才正式确定下来:


也就是说:这批双叶社漫画又被布卡代理了一次,并被提供给国内其它电子正版平台(包括后来的b漫)。
(2)新潮社前半个区域:现已在其它平台上全部下架。
同样地,腾讯动漫和快看漫画在2020年上的这批新潮社漫画翻译嵌字与新漫画一致,但同期总体的进度比新漫画要慢。这批作品也表现出了“环b漫上线”的特点——不知道是b漫懒得跟新漫画合作,还是通道没能打通,还是新漫画本身就没有打算卖给b漫。

总之,这两堆作品有一个共同点:其它平台上的相关作品,大多数都是短期版权。b漫引进的少年画报社《惑星公主蜥蜴骑士》,也是从新漫画那里买的。


另外,b漫目前也可能拿到了芳文社、Overlap和MAG Garden电子漫画在国内的代理权。

6.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想在b漫上购买全部单行本,需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随时注意平台上新日漫,看其是否已完结。
(2)即使已完结,日本那边最后一卷单行本发售时间离b漫上架时间至少也要隔半年。关于这一点的解释,请看第8条规律。
(这一条规律同时也适用于腾讯和快看——只要快看上的日漫没有被改成彩色条漫。新漫画上的图源目前还不是特别清楚,详情请看第二篇专栏置顶评论)
有的人可能会说:b漫上有些作品也是卷更啊,那我直接等一本一本单行本来买就是了啊。对此,我只想说:你永远不会知道你追的卷更新作品哪天就会同步更新了(如《彻夜之歌》、《见面5秒开始战斗》、《影宅》、《极主夫道》等)
关于第一点,之前的专栏里也提到过。而关于第二点,在这里我会举讲谈社《女儿的朋友》和《令和花丸学园》的例子。
当时,《女儿的朋友》所有章节是统一一起于b漫上架的——上架即完结。


而当我们正式开坑统计b漫上日漫单行本和连载版分界位置时也发现:b漫《女儿的朋友》从第36话(对应第5卷)起为连载版图源。


同样地,《令和花丸学园》也是上架即完结。

所有章节统一于2020年11月22日上线
而据我们的观察:这部作品从第23话(对应第3卷)起为连载版图源。


说明什么?说明当一个连载已完结的日漫作品在b漫上上线时,后续章节不一定是单行本——即使最后一卷在日本已发售有几个月。
当然,早期国内有引进的作品符合之前的规律。

所以,你有的时候也可以从平台章节标题来判断单行本和连载版分界位置。
对于这一点,我只能说有的时候是真的恶心。


PS:关于SE的拆分,这里补充几点:
1.GANGAN online 和manga up的连载是app自己拆分的。
2.出版到单行本会把拆分的话数合到一起。
3.b漫引进时单行本部分会拆分回app拆开的状态,但图源是单行本。
要追求同步完全没问题,但单行本和连载版的冲突,如果争取不到补充或修改内容怎么办?此外,在之前的讲谈社北京电话访谈里,我也提过这个问题。





其实国内更多的还是想同步,但各方的处理不太尽人意。

7.不同或同一平台,可能会进同一部作品不同的连载或单行本版本(注意与第2条规律相区别)
典型例子:集英社《影宅》(快看彩版,b漫黑白版)、讲谈社《通灵王》(b漫KC完结版)、藤子PRO《哆啦A梦》(b漫彩色数码版)、新潮社《极主夫道》(b漫原出版社黑白版和comico彩版)等
以下举前三个例子:
当b漫上架《影宅》的黑白版时,有人在b漫评论区发声:

当时有人去问了b漫的编辑,得到的答复是“版权方不授权”。
结果,2021年4月8日,快看突然上架了《影宅》的彩版。




这波啊,这波是快看的极限背刺()
不过有一说一,快看是真的喜欢进彩色的日漫——即使原本是黑白的,快看也要要求版权方进行彩漫或(和)条漫化处理,或者是自己找国内公司处理。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通灵王》:
之前有人在翻翻动漫微博下发出这样的一条请求:


但实际上,b漫是找讲谈社买的KC完结版,与集英社的完全版无关(这小编怕不是讲谈社混到翻翻里面的间谍,居然给对家打广告。滑稽)



这部漫画的作者后来在2018年转移至讲谈社连载。换出版社后,讲谈社出了个KC完结版与集英社的单行本版本以示区别,当然也有把集英社连载的部分放上去。集英社现在已不能再出通灵王额外的单行本版本。
此外,这部漫画还有其它单行本版本,此处就不再赘述。
PS:很多换出版社的漫画大多有这种情况,新出版社以新的名义把作者在前出版社的部分重新出一遍,例如此花亭奇谭的新装版就是幻冬舍把作者在一迅社连载的部分重新出,只是和通灵王不同的是,在幻冬舍连载的部分换了作品名字(此花奇谭)继续出。更纯粹的比如御伽楼馆,在芳文社已经连载完了,但跟着作者到了幻冬舍,又出了一个新装版。
cygames的漫画也有类似的情况,以前cygames和讲谈社合作出单行本,后来cygames和小学馆合作,原先讲谈社出版过的部分用新装版的名义又出了一遍,所以西顿学园的单行本分为两部分,前者是小学馆重新出讲谈社的部分,后者加上学园的英文继续出。b漫是两个版本都有,只是放在了一个界面下而已。
感谢某位懂哥关于这一方面的科普~
最后是b漫上的《哆啦A梦》。这个一上线,立刻就有人不满了:

当然,他说的“全套实体书”应该就是国内吉林美术出版社45卷的版本(小学馆瓢虫漫画版)。但事实上,b漫上的这一个单行本版本更晚。
以下是在BookLive上搜索到的界面:


2015年7月14日,藤子・F・不二雄的漫画《哆啦A梦》首次实现电子书化,首先推出的便是这个彩色数码版。该电子书版以小学馆出版的一套漫画单行本《哆啦A梦》全45卷和《藤子・F・不二雄大全集版<哆啦A梦>》为内容进行全新编纂和上色。在当年,瓢虫漫画版每卷定价432日元,这套彩色数码版为每卷216日元。
现在来看,每卷价格还涨了4日元。


8.谈电子正版日漫版权的时间真的远超你想象
我们知道的例子:b漫讲谈社《通灵王》和竹书房《埃及艳后的日常》
关于《通灵王》,如今我已找不到QQ上的群聊记录。2020年7月,当时b漫编辑就已经透露:《通灵王》漫画版权已经买了。
“他们看到动画化时慌,实际上我们早就下手了。”
从2020年六七月份,到2021年四月份上架,属实过得久。
你可能会说:UP你口说无凭,你也是b漫的走狗。对此我只想说:我的确没有汉化组那么聪明——聪明到连一两年前的聊天记录都还保存着。



在当年b漫《入间同学入魔了》评论区,软绵绵汉化组同样说明过
另外一个则是真夜汉化组的《埃及艳后的日常》:



有一种拖延,叫日方的监修——虽然其实日本人根本看不懂中文译文,也不管中文译文的对错。这也是如今国内部分电子正版日漫监修后翻译仍差劲的原因。

所以汉化组说的,真的不是谎话。
实际上,其它电子正版日漫平台也是一样的(比如快看抢隐宅彩版也是蓄谋已久的)

关于这方面的认识,总归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如果你发现本专栏里存在错误,也欢迎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