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读后感
书名:《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 世纪,下》
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目录:
下册分为四大部分。其中:
第一个部分描述了公元1500年以前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二部分描述了新兴的西方的世界,1500-1763
第三部分指代了西方持续扩张,占据优势的世界,1763-1914
第四部分讲述了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1914-至今
正文:全球通史下册描述了莫卧儿,儒家文化,奥斯曼等等上个时代的强国是如何因为在西方对外扩张的工业化发展扩张之下,被一步步沦落为西方的半殖民地的过程。而在西方扩张的顶峰,是如何爆发了世界大战和民族自决主义,反过来加速了西方的衰落和非西方中心的崛起的。《全球通史》涉及方面众多。
在讲述西方的扩张时,他提出西欧的成功有政治改革、奴隶贸易、市场需求、人口爆发工业革命等等因素。同时探讨了由这些社会发展带来的思想启蒙运动和西方中心化等思想其中,他对于西方扩张强加而来的统一和各个地区的民族自决与分裂抵制的矛盾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对未来政治模式的可能性抱有期待和展望。
主要观点:
这本书最主要的特点是利用一种全球史观的眼光,归纳了世界上种种地区变革之间的关系和纽带。
本书前半段着重描述了欧洲的宗教改革和思想解放,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变化的发展,西方继而不断向各个洲扩张势力,建立殖民体系。而不同于其他书的地方在于,因为是用一种全球史观的角度,所以作者在讲到西方的发展的同时,也提出了西方冲击带来的思想混乱和对美洲、非洲等地区的伤害与迫害。在赞扬了技术发展对各个地区产生的生活水平,教育医疗等等诸多的好处的同时,也指出了资本不断发展之下的不公平和不均等的收入问题。
本书的后半段,他着重探讨了西方霸权之后各族人民的反抗与斗争。他提出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完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非西欧本土地区出现了两大巨头一一美国和苏联,这进一步说明了欧洲的衰落。

感思
阅读这本书,我思想上最大的是颠覆是,我们想当然的认为的并不是对的。或者换句话说,只是在某些人的语境中,出于某些人的利益上来说,是对的。比如做人要谦卑,人们应该追求自由与民主,以及分配不公导致的贫富差距的政治不正确等等。
为什么我会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呢?打个比方,我们中华民族所推崇的谦让,礼貌,和谐等等概念,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美德吗?
如果从美德这个词的词义上剖析,传统美德属于一个民族的文化教育的部分。教育文化等,用全球通史的话来说就是:
“所有民族的所有文化,都由为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而设置的控制机制构成。文化是在主社会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因为体现了它们生存的智慧。构成各种文化的社会标准被认为增强了社会的结合和生存。因此通常体现在诸文化中的社会标准有利于最大限度的繁衍以保证种族的永存,最大限度的生产以保证经济的维持,最大限度的加强军事力量以保证实际的生存。”(全球通史 790页)那么美德就是一种独属于中华民族的一种传承。中华民族“四面一直被山脉、沙漠和辽阔的太平洋所隔断。(全球通史 297 页)”我们习惯于一直在种族内不断更替,极少收到不同的文明进行侵犯,而在我们周边生活的部落文明程度往往不及我们而被我们同化侵吞。而为了克服我们的人民内部的矛盾,中国人大多都是宣传的一种隐忍,和谐,保守,友好的态度但是中国并不是西方。西方的资本主义是一种急剧扩张性的,侵略的,完全不会用大同和合作的思想来交流的一种文明。“中国这些非凡的远航探险到 1433 年却由于皇帝的命令而突然停止。为什么要他们停止正如为什么会使他们首先开始那样,至今仍是个谜......总之,欧洲有一种强大的推动力一种牟利的欲望和机会。修这种独特性在当时欧洲人和中国人的作品中都有所反映。1618年时,张发写道:“.......人们唯一真正应该担心的事情是掌握海上风浪的方法,最可怕的危险是那些渴望利润且贪得无厌的想法。与此相反,葡萄牙船长乔,里贝罗则在1685年吹嘘道:“从好望角往前,我们不愿意让任何事情脱离我们的控制,我们急于得到从索法拉到日本的5000 里格的广大土地上的一切东西,没有一个角落我们不占领或不想控制。”(全球通史398页)这种截然不同于中国人的思想在中国人看来无异于一种偕越,似乎在说,我就是想要剥削,想要征服。这让我联想到凯撒的“我至,我见,我征服”。
欧洲在利用强烈的征服欲控制非洲美洲之后,就开始不断地发展资本主义,竞争工业产品,竞争财富,从而大大发展了资本主义。如果用马克思主义的资本发展原理来说,西方如今发展的成功极大地依赖于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 15005 左右原始的资本积累一奴隶贸易三角贸易。利用完全不对等的奴隶的劳动创造价值。而资本,资本家们有了无节制的剩余价值之后,利用剩余价值不断促进再生产,完成原始积累,然后再利用集中的生产资料不断地突破技术上的瓶颈。最后在技术大爆发的信息时代,利用早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和发展优势,举着民主、自由环保的旗号,扼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前途。最终达到了维持自身发展优势和保持表面上的民族优越性的目的。西方从传统的征服,扩张,控制,殖民的意识形态中从世界人民的手中夺得了如今难以撼动的绝对优势和力量。但是其行动所秉承的意识形态一一无限的扩张和征服一一是完全不符合中国的和谐共存的文化传承的(至少是在当代历史中,中国的互不侵犯条约和和谐社会的提出)。
所以这就带给我一个认知上非常颠覆性的变化。这些人们广为流传的,我们将之奉为主桌的美好的号召(平等,自由,环保等)有没有可能是出自于某种某些团体自身的目的所创造出来口号。这些听上去冠冕堂皇的,怀揣大爱与人类等等伟大的思想,只是被一些人用来完成其个人利已主义的棋子。
于是这便在我心中产生了一种恐怖的,难以遏制住的信任危机感。从而又产生了一种无法明说的怀疑主义。
如果按照以往普罗大众的思维模式,那么我们去相信一件事情,并且自我认知正确逻辑上的流程是:
1.因为这件事情是对全社会,全人类共同的利益出发(自由民主是每个人的天性和权力,环保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
2.所以我们应该要为被压迫人民,被独裁的没有人权的人寻求政治权利,减少生产以保护地球环境。
那么现在我去思考一个口号的宣传,一种美德的宣传,一种所谓人间大义大爱无疆的宣传,就会变成这样的思考逻辑:
1. 这个口号是谁提出来的,他代表了什么群体,这个群体的需求是什么。
2.这个口号可以为这个群体的需求带来什么。
3.这个口号可以为我的利益带来什么,如果可以带来利益,其带来的利益和损失是否值得我去拥护这个口号。
“各国的民族主义赞美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他们认为在政治活动中与在自然界一样,最强者是的胜者,好战的品质决定谁将在“国际斗争’中获胜。在经济生活中,这是自由经营和粗俗的个人主义盛行的时期。舒适的,心满意足的上、中层阶级强烈反对国家为促进更大的社会平等而做出的仍和干预。他们论证说,他们应得到幸福和成功,因为它们以证明自己较无能的穷人更“适合’,而且,大公司对小公司的兼并是“生存斗争的一部分。”(全球通史486 页)
正如书中所说,达尔文主义的滥用为当时在整个欧洲盛行的物质主义提供了科学支持。西方的物质主义者,个人主义者利用那些听上去,或者被发现有利于他们的“普适性”法则之后,他们便宣扬着这些口号,寻求自己的利益,企图为自己的这些行动正名。
这不禁让我对那些极尽魅惑的政治性宣传产生了怀疑。既然大家都是披着利己主义的狼为什么我还要相信你们的口号。所谓爱国的,友谊的,善良的。如果这些口号是不是这个社会为了不让我们世界的丑陋而宣传的镇定剂。如果这些政治正确的东西于我而言并不是有利的,我是不是要去做。我要完全屈服于这样的功利主义吗?抛弃掉那些温暖的情感投向极端利已主义的温床吗?我是要选择做一只天真单纯的小白兔最后被傻傻的利用吃掉还是选择放弃人性成为残忍的大灰狼将自己的利爪伸向更弱者?我不知道,但我相信在这个社会上仍有无数跟我一样迷茫于社会的功利主义利已主义和年轻的热血主义,理想主义之中。他们迷惘着,思索着烦恼着,活在这个现代社会,受各种文化所侵蚀,或是否定一切,或是堕入功利主义,或是维持着表面的美好,或是将希望寄托于美好的理想国里。但他们内心深处的迷茫并没有消失只是以某种方式隐射在脑海里。
正如后现代主义中所描述的一样:
“我们后现代主义充满嘲讽,戏谑、拼贴,否定高雅和严肃,否定有价值的追求,语言粗鄙自由,结构松散混乱,反映人在极度压抑下的无意义人生,以荒谬滑稽否定一切,一切都是娱乐,死亡只是游戏。我活在现代社会,无法融入,也不会回归自然。期望用自己的双手,改变时代的节奏这是一种奢望。我们央杂在中间,充满矛盾,不知如何去做一一在我看来,没必要向现实屈服,毁灭也罢,永恒也罢,逆时代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