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田有稗子不肥,家有败子不富”,稗子是何物?有什么习性
农村有句老话说“田有稗子不肥,家有败子不富”,这画中的“败子”指的是败家子,败家子花钱大手大脚,又不想着挣钱经营家业,所以家庭也就很难富起来了,那么“稗子”是什么呢?可能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即便生活在农村,也未必知道它是什么,本文就来讲一下这种植物。

稗子又称稗草,在有经验的老农眼中,稗子就是一种杂草,它看上去和稻子的外形极为相似,只是叶片毛涩,颜色较浅,其生长范围也极为广泛,我国南方地区的稻田里、沼泽、沟渠旁经常能看到这种草,如果这种草长在稻田里,生长阶段的前期是看不出它跟水稻有什么差别的,只有特别有经验的老农才能分辨出来,不过到了后期,它和水稻的差别就很大了。因为它结出的种子根本就不是水稻,长出的穗状物也很小,和真正的水稻完全是两个样子。


这种草生长着稻田间会和水稻一起吸收土壤中的养分,而且根部发芽能生长出新的草来,因此凡是和它长在一起的水稻,长势都不是很好,所以才有“田有稗子不肥”这句话,若有很多这种草长在稻田中的话,那么水稻是会减产的,它在田里的作用和影响就是导致庄稼长势不好和粮食减产,就好像家庭中有“败家子”一样会导致家业不兴。

但是却有植物学家认为稗子其实是水稻的祖先,只是后来水稻从脖子中间从稗子中进化出来成了原生稻,结出的种子颗粒较大,数量较多,而且营养丰富,数千年前人类开始人工种植原生稻,而人工选择的作用也使得水稻接触的种子颗粒更大,数量更多,渐渐地形成了今天的水稻,但是水稻在植株上却并没有和稗子差别更大。

不过稗子也并非一无是处。它也是马牛羊等的一种好的饲养原料,营养价值也较高,子实颗粒较小,但是也为一些鸟类以及小动物所食用,根及幼苗可作药用,能止血,主治创伤出血,其茎叶纤维也常被用作造纸的原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