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抚仙湖在过一种很新的春天!
春天该做些什么呢?
中国目前现存最早的史书《尚书》中,有一句话。
《尚书·大传》曰:“春,出也,万物之出也。”
春耕是春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耕”意味着付出,也孕育着希望和收获。
我国古代对春耕是非常重视的,儒家经典《周礼》中就有记载:“春耕秋耘,以养人之生”;明代史志书《宛署杂记》中也记载,大明王朝的皇帝曾“圣驾躬耕籍田于地坛”,皇帝亲自下田耕种,鼓励农耕,祈求五谷丰登。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农耕轮回,既是自然规律,也是灿烂的农耕文明。

莫要辜负大好春光,快准备好出门去撞个春光满怀吧!那么古人又是如何“惜春光”的呢?不妨从古画里摘取春天的几个片段,一起围观古人打开春天的N种方式!
先秦时期
在先秦时期,春日出游主要是为了“谈恋爱”!!!
《溱洧》中提到“士与女殷其盈矣”可谓是,十分浪漫风情了!
偷偷聊个孔子小八卦~
65岁的梁纥,春日出游时,遇上了15岁小姑娘颜徵,两人互生情愫,私定终身,后结婚,生下了孔子。

魏晋时期
魏晋时期,为方便男女交流感情,不错过“播种”季节,国家专门设置了一个固定的春游节日:“上巳节”。
再后来,人们把重心放在了陶冶情操上。文人寄情山水,返乎自然,在山山水水间,品茶、饮酒、作诗。《兰亭集序》就是在上巳节这天,王羲之与友人游玩时写下的。

唐朝时期
“春日出游”在唐朝是一个举国狂欢的节日。皇帝都会带着后妃、朝臣游梨园,到渭水边游览祭祀。杜甫有言,“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除此之外,还兴起了骑马郊游,搞野炊等活动。
当时的长安,还有专供女人的春游模式。女士们联袂郊游踏青,路上遇到好看的花,就在花前,“铺席藉草,围坐一圈”,还解下身上的红裙递相垂挂。美不胜收。

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不再举国狂欢,但专门设置了“踏青节”,主要以“扫墓祭祀”为主题,顺带去踏青、郊游、蹴鞠,周密《武林旧事》有言,“寒食祭先扫松,清明踏青郊行”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人们在清明节郊游的情景。《春游晚归图》就记录了一老者骑马踏青回府的场景。

明清时期
“射柳”是踏青的娱乐项目。射柳时,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女子则喜欢在这个季节荡秋千,由于清明节荡秋千随处可见,明清还将清明节定为秋千节。放风筝也是当时普遍流行的风俗,人们相信,放风筝能够消灾解难,赶走晦气。

来仙湖追风
这一次,我们不等风来,逐风而去,
把自己丢给山林原野,
去有风的地方,迎接春日最好的时光。
这一次,我们备好了最充足的过春天仪式感
躬耕仙湖,做一位造物者
寄情纸鸢,放飞诗情画意
漫游春风,沉浸式体验古人风雅盛会
......
#2023年山谷春耕节&风筝节来袭
美好正在酝酿,相逢总有时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