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分享:金钱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Money)
hi 大家好,我是Shawn
又到了好书分享的部分,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书名叫The Psychology of Money(金钱心理学)这本书目前是多个类目的亚马逊的Best seller


作者通过大量历史上的数据和名人轶事,解释了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金钱,怎么处理和金钱间的关系。说不上可以重新重塑你的金钱观,但是读了以后至少让你规避一些对待钱的错误认知。至少对于我来讲,让我多了一个适当储蓄的理由。
接下来我将从4个方面来跟大家分享我在此书中得到的较为重要的启发。
一. 不同人生际遇的人对金钱的认知不同
作者提到,有关你个人在金钱上的感受和经历,可能占这个世界上所有正在发生的事情的0.00000001%,但却影响你个人认为这个世界如何运作的80%,决定了你看待这个世界的很多角度。
作者举例了 Since Yesterday: The 1930s in America, 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
书中所写,1930年的大萧条将在数百万的美国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25年后,当有记者询问正在竞选美国总统的约翰肯尼迪关于大萧条你有哪些记忆,约翰肯尼迪说:
关于大萧条我没有第一手感受,我的家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财富之一,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价值。我们有更大的房子,更多的仆人,我们旅行的次数更多。我直接看到的唯一一件事是,我父亲雇了一些额外的园丁,只是为了给他们一份工作,这样他们就可以吃饭了。直到我在哈佛读到大萧条,我才真正了解它。
一个在贫困中长大的人思考风险和回报的方式,是一个富有银行家的孩子所无法理解的。
在通货膨胀率高的情况下长大的人,经历了在物价稳定情况下长大的人从未经历过的事情。
那么对于我们来讲,其实我的父辈或爷爷辈的人也无法理解现在北上广深这高昂的房价。
总结下来,就是每个人对金钱的认知都有局限,唯一不让自己金钱观落伍的方式就是保持开放心态和不断学习。
二. 我们为什么要储蓄
作者写到,创造财富时,有关收入或投资的部分可做的点不并不多,但在有关如何提升你的储蓄部分却有很多可做的。
通常的概念,我们以为储蓄就是等于收入减去花费,但作者给了一个不同的公式,那就是储蓄等于收入减去欲望。控制自己的物欲,避免陷入消费主义。例如过分去追求昂贵的名牌衣服,高级的车子等。
但对我来讲更看重的是,当你有足够的储蓄在银行,你就在自己的时间上有更多的控制权,可以不用非要用时间去交换金钱。
而且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里,总会在我们一生的某个时间段中出现好的投资机会。当你有足够的储蓄,你就可以抓住这样的机会(例如房产投资的机会)。
关于储蓄观,我个人还有一个理解,就是生活中的物品,如果可以从0到1提升你的生活品质,那么该花就花。例如kindle ,如果你之前没有电子书,买个kindle 用来提升自己没有问题,对于买了以后生活品质从1到2的这种产品,例如单纯追求最新的感受,从苹果13换到苹果14,那我可能就不会这样选择。
三. 如何保持财富
赚钱的过程需要承担风险、保持乐观、全情投入,但保持财富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话题。它需要你保持谦逊和节俭,不能用过去的成功赚钱经验去作为你保持财富的方式,而要将现有财富保持稳定、缓慢、低风险的累加。
作者举例了里克·盖林、查理·芒格和沃伦·巴菲特的故事。
查理芒格和巴菲特是投资界的传奇二人组,打造了超级复利机器伯克希尔哈撒韦,但四十年前他们其实是一个三人组,第三个人就是里克盖林。大多数人其实都不知道里克盖林这个人,那是什么原因让他消失了呢?
直到2008年,一个印度裔的投资者在与巴菲特的午餐中询问了里克盖林到底怎么了。
巴菲特给出答案说,他和查理芒格都坚信他们最终都会变得非常富有,他们不会急于获得财富 ,盖林跟他们同样聪明,只不过他更急于获得财富。在1973-1974的经济低迷期间,他使用杠杆投资股票,而那两年股市下跌了近70%。在这次灾难性的损失后,盖林遭到了保证金追缴。结果,他被迫出售后来价值巨大的股票给到巴菲特 ,而巴菲特则用每股低于40美金的价格收购了原本属于里克盖林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
里克盖林、查理芒格和巴菲特同样擅长创造财富,但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有保持财富的额外技能,这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证明是更加重要的技能。
四. 给错误的投资留出余地
设置好可接受的投资容错率,并做好准备。
作者举例,在微软成立之初,还是一家非常小的公司的时候,比尔盖茨采取了一个非常保守的方法:即使我们没有收到任何付款,我也希望在银行有足够的钱来支付一年的工资。
巴菲特在2008年的股东大会上说 “我已向您、评级机构和我自己承诺,始终以充足的现金运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当被迫选择时,我不会为了获得额外利润而换取一夜的睡眠。
对于我们个人来讲,在面对投资机会时,不要低估投资受损对自己心理造成的伤害。也许你自己设置的投资亏损在30%的这条红线上,但很多的结果证明,当30%的亏损真实发生时,很多人往往无法接受这样的投资结果,从此一蹶不振。
所以在设置投资错误余量时,一定要全盘详尽,冰冷的表格比一拍脑门想出的可容忍度更加可靠。
信心比黄金重要,合理规划容错率避免因为一次失败,就永远退出牌桌,始终保持足够的筹码,总能抓住属于你的机会。
以上,就是跟大家分享的《金钱心理学》这本书的一小部分。这本书内容很多,很多我这篇文章中没涵盖的点,还要大家自己去探索,仍是一本值得花时间阅读和思考的好书。
加上前面给大家分享过的《百万富翁快速路》和《原子习惯》,这是给大家分享的第三本英文书了。分享这些对我来说非常有意义的书籍,也是希望我们在整体环境不好,甚至状态低迷时,大家可以更多地向内思考和探索,找到更多的突破口,以减少外界对我们的影响,坚持自己的信念。
如果你有关于个人成长等方面的好书推荐,也欢迎给我留言。
我们下篇文章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