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这样应对高考的人,足以应对任何一种人生

2021-06-14 11:08 作者:嘉鱼女侠  | 我要投稿

高考结束了,但许多人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又或者尚未开始。


因为高考本身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意味着一种全新的冲刺。


无论高考的结果如何,其结果都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一个人的人生从来都不会写在高考的答卷里。不过从某种程度来说,一个人会拥有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则与他应对高考的态度不无关系。


女孩小婷的故事就是如此。


上学的时候,小婷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每次考试成绩基本上都处于全年级前五名的位置。但小婷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她也爱玩、爱闹,喜欢看小说、喜欢八卦、喜欢追剧,也喜欢大多数女孩子都喜欢的发卡、饰品、画报等各种小玩意。


因为成绩好,她有时候还会仗着老师们的宠爱,任性妄为地组团翘课跑出去玩。加上一起组团的基本也都是些尖子生,所以老师们也都不怎么计较,顶多虚张声势地吓唬两句也就不再追究了。


临近高考,小婷跟其他几个尖子生一样,认为考取理想的大学基本上是十拿九稳。故而依然跟平时一样该玩玩、该乐乐,学习上则保持按部就班。




然而真正到了考试的时候,小婷却傻眼了。考试试题似乎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容易应付,而且在考语文的时候,她甚至连作文都没写完。小婷的心态彻底崩了。而心态一崩,后面的数学、英语、综合考试,也都或多或少地受了影响。


结果可想而知,她不但没有考上预想中的一本,更是连二本的分数线都没够着。此外,平时跟她玩在一起的几个尖子生也都同样考“糊”了,只上了专科线。甚至包括那个“第三名专业户”。


痛定思痛之后,小婷选择了复读。有了第一年的教训,这次她再也不敢掉以轻心。娱乐活动几乎全部取消,一门心思扑在了学习上。


在此期间,她的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并没有留在身边照顾她。加上她自己的身体本身有点虚弱,所以很多时候都几乎累到头晕眼花,甚至有好几次她都觉得自己的神经已经紧张到快要崩断了。不过好在她终究还是坚持了下来。


然而高考前一晚,糟糕的事情又发生了。不知道是由于紧张还是由于兴奋,总之她无论如何都无法入睡。她越是告诉自己要赶快睡赶快睡,不然明天会影响考试,她就越是清醒。她很焦虑、也很崩溃,但为了不影响宿舍其他人休息,却也只得硬着头皮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


早上起来的时候,一夜未眠的她不知怎的竟突然佛系了起来。虽然感觉有点累,但她既不再焦虑、也不再慌张,而是从容不迫地用牙膏洗了脸,喝了点咖啡,带了瓶提神醒脑的风油精就出门赶考去了。


考场上,她很淡定,也学会了运用一些小小的技巧。比如途中遇到比较难的题目,她也不再像上次一样慌张和死磕,而是果断地暂时放弃,迅速跳到下一题,直到搞定所有容易解决的题目,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解决那些分值颇具有威胁性的难题。


考试结束之后,她自己觉得发挥得还算不错。而结果也证实了她的“感觉”:她顺利考上了一本,并且超出分数线四五十分。


然而事情却并没有到此结束。


填志愿的时候到了。老实说,小婷对此根本没什么概念,也找不到合适的人请教咨询。然后她只好采用了一个自认为高明的办法:按名次来。在分数够得着的情况下,选排名最好的学校,然后再在选好的学校里选择排名靠前的院系和专业。然后她拿到了一所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然后五六年时间过去了。小婷惊讶地发现,当自己还在为就业方向苦恼的时候,那个第一年跟她一样考“糊”的“第三名专业户”,竟然已经能在她自己热爱的传媒业独当一面了。要知道,当时这个“第三名专业户”根本连三本也没考上啊。


为什么会这样呢?小婷百思不得其解。不过后来偶然的一次聊天,她才明白了,原来人家早就想好了自己今后要走的路。


当年高考失利之时,“第三名”表示自己也想过复读,但考虑到当时报考的专业很符合自己将来的职业方向,所以觉得没必要浪费一年的时间去复读,还不如提早一年毕业多积累一些工作经验。


事实证明,她是对的。


那么小婷的故事究竟可以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呢?个人觉得主要是“心态”和“策略”这两个方面。


首先,心态决定一切。


无论是高考,还是人生中其他类似高考这样的时刻,保持一个良好平和的心态都是至关重要的。


所谓良好平和,意思是既不过分放松、也不过分紧张,而是保持一种不偏不倚、从容沉着的精神状态。因为过分放松容易掉以轻心、无法集中精神和心力去应对生活中那些重要的事情,而过分紧张则容易导致心神紊乱、发挥失常,也就是所谓的“过犹不及”。


就像故事中的小婷,第一次高考失利便是由于“太不把高考当回事”,而第二次高考则险些因为“太把高考当回事”而重蹈覆辙。幸好她应对得当、及时调整好心态,采取了一系列的补救措施,方才有惊无险、安然过关。


任何事情,好的心态都是成功的一半。而不好的心态则无异于是自乱阵脚,一开始就输了一半。


故而但凡聪明之人,几乎无一不善于对自己的心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训练。


其次,任何时候,唯有以始为终,方能事半功倍。


小婷和“第三名”的差别和距离在哪里?是一本和专科的区别吗?当然不是。她们真正的差别并不是学校、也不是专业,甚至也不一定是个人能力,而首先是人生策略。


同样是填志愿,小婷想到的仅仅是学校和专业的选择,而“第三名”却早已将目光瞄向了以后的职业,甚至更远的未来。并且更重要的是,她还清楚地看到了通往未来的路径,这是最为难能可贵的。正是因为这次关键性的选择,让她们拥有了迥异的人生轨迹。




诚然,人的一生,很多时候都不可避免地是在迷茫中度过的。唯有少数人总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冲破人生的重重迷雾,精确地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路径和方向。原因便在于,这些人洞悉了一个极其关键的人生准则,那就是以始为终,一切从结果出发,去倒推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打个比方来说,如果你想吃饺子,而你又不知道现在要做什么,那么你就得先研究饺子是由什么组成的、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然后由此向前推导。


其具体步骤大致如下:


1、饺子=皮+馅儿


2、皮=面团做的薄片=面粉+水+揉捏


3、馅儿=剁碎的肉蔬=肉蔬+剁碎


然后你就马上知道,想吃饺子,就得先从准备面粉和肉蔬开始。而你一旦动手开始准备,那么自然就能很快如愿以偿地吃上饺子。


倘若你没有经过这番推导,甚至连想吃什么也没搞清楚,那么当别人吃着香喷喷的饺子的时候,你自然也只有望洋兴叹而已。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的便是策略问题。而凡事讲究策略,谋而后动,正是通往结果的“捷径”和上上之策。


END

这样应对高考的人,足以应对任何一种人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