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临床流行病学-常用方法之观察法1-描述性研究

2022-10-11 21:38 作者:在痛苦中卓绝  | 我要投稿

临床流行病学常用方法目录:

一、观察法

  1. 描述性研究(本文)

  2. 分析性研究

    (1)病例对照研究(参阅专栏:分析性研究之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

    (2)队列研究(参阅专栏:分析性研究之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

二、实验法(参阅专栏:实验法

  1. 临床试验

  2. 现场试验

  3. 社区试验

三、理论法

描述性研究:观察,正确记载疾病健康状态按时间地点和人群特征地分布特点。包括:现况研究、个案研究、生态学研究
(一)现状研究:
1.别称:横断面研究

2.定义:
1)时间限制:时间点或短时间内
2)方法:普查、筛查、抽样
3)对象:特定人群疾病或健康状况、相关因素;
4)意义:描述该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3.特点:
1)无人为干预
2)研究对象客观存在,不能消除非研究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3)常用调查表
4)短时间内收集资料
5)暴露因素和疾病谁先谁后分不清楚

4.意义
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的现存状况
2)描述因素与疾病的关联

5.分类
1)普查
(1)定义:特定时间(较短的时间点)、特定范围(某地区、某特征)的全部人群均为研究对象;
(2)目的:了解患病率;了解人群的健康水平;建立指标正常值;疾病暴发时了解流行全貌。
(3)缺点:费时费力;不适用于患病率低的疾病;
2)抽样调查:随机抽样,抽取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
(1)优点:费用低、范围广、准确
(2)抽样方法:(抽样误差大小:整群≥简单随机≥系统≥分层
①简单随机抽样:每个抽样单元的入选机会相等;
【步骤】编号→随机数表随机选择开始数字→抽取样本号码
②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机械抽样
【步骤】排序编号→计算抽样距离K=N/n→第一个K个个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每隔k个一抽
【注意】总体排序不要有规律
③分层抽样:减小抽样误差
【步骤】按照特征分为几层,每一层随机抽取一定数量(如:按照年龄、性别分层)
分类】1.各层抽样比例相同;2.最优分配抽样(各层抽样比例不同:变异小的抽样比例小,此时抽样误差最小)
④整群抽样:以群为抽样对象
【步骤】整体分为几个子群体→随机抽出若干个子群体
⑤多阶段抽样:抽样分为多个阶段,综合以上多个方法

6.样本含量估计
1)影响因素:患病率、资料准确度、显著性水平、对象间变异大小
2)估算方法:
(1)经验法:>100;肿瘤死亡率>10万
(2)公式法:调查数值变量(均数)样本与调查分类(率)样本用的不同公式。

7.现况研究实施步骤
1)确定研究目的
2)确定研究对象
3)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人力物力财力、调查对象特点
4)确定研究变量
5)资料收集:背景、暴露、疾病测量
6)资料整理与结果分析:
(1)常用指标: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2)分析方法:
①描述分布:时间、空间、人群
②相关分析:两变量间线性变化的关系
③单因素对比分析:患病组与未患组的某因素的对比
④多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
(3)结果解释:
①研究疾病分布:三间分布特征解释相关因素
②提供病因线索:仅提供线索,但是不能做因果分析

8.现况研究中的偏倚控制:
1)随机化
2)应答率提高:减少失访
3)控制测量偏倚,防止调查者偏倚
4)辨析混杂因素

(二)个案调查
1.定义:对某一个病例的接触史、家属和周围人群的发病或健康状况及发病环境进行调查,以研究病例的发病原因和条件。
2.缺点:病例数量太少,易发生偏倚

(三)暴发与流行的调查
1.定义:对某地区短时间内发生了许多的同一疾病进行调查;
2.目的:找出暴发原因、来源和传播途径

(四)生态学研究
1.定义:研究人群生活方式、生存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2.和现况研究的区别:以群体为单位,不是以个体为单位

参考:临床流行病学(第2版)-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临床流行病学-常用方法之观察法1-描述性研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