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目前最全最细的CODM对比原作细节勘误以及原型和相关内容介绍(NMW: JAK-12/Oden)

2022-07-08 16:27 作者:FNG丶Blyat卐NooB7_  | 我要投稿

好。😄

事先声明:本篇已经是被锁定后经过备份重新编辑的版本。由于B站的审核机制,已被迫进行删减,剔除了部分枪械内部结构的图片和动图。在此表达歉意,不求谅解。🙏


●请自觉遵守国家枪支管理条例。


如题,今儿是俩贵物枪嗷。😋


CODM最近又更新了,大家也都知道了。JAK-12和Oden的存货也是尽快放出来为好,要不然搁手机里头占地方不说哪天“不小心”删了都不知道。(十多天发一篇你快一个拉米了,啊米诺斯🖕😅)


这一篇的内容说多那就是扯犊子,但是说少倒也没有太少。总的来说,也就是十来分钟的样子。👌🏿


其实JAK-12我也很早就考虑跟着某一篇一起放出来,但是没有。怎么会事呢?……🤔


哦!😧

那没事了


当然现在JAK-12闭膛待击的bug已经修复了。


(注:本篇素材均在高清材质包和高清音效包下录制,图片均有经过后期处理。👌🏿)


盲射和瞄准射击对比:

CODM这边又开始轮胎肩带复进簧搁这前后上下往复运动了😇。我说过我最tm烦的就是这种CF式前后坐的后座模式,CODM还要上下摆,属实膈应人了嗷。🤗再来看看我们的MW2019罢,很明显这个后坐力对于JAK-12这个结构来说,多少有点用力过猛了。🥶但是至少是有一个持续后坐的这种叠加的感觉,效果倒还不错。至于瞄准射击,这个没啥好说的,MW2019摇摆的非常狂野啊,好悬妹给我鼻梁子干凹下去一块😨。CODM相比之下还是太嫩了。


但是众所周知现实中MPS AA-12后坐力非常小,想必大家也都看到过假毛子(FPSRussia)双持AA-12倾泻火力的视频。

两把13英寸(330mm)枪管的MPS AA-12 CQB型,一把安装了制退器另一把则没有。


MPS AA-12采用“恒定后坐”系统(Constant-Recoil),这是詹姆斯·沙利文在研究StG44时所发现的。沙利文在给新加坡CIS公司设计的Ultimax100/无敌100轻机枪中就应用了这种“恒定后坐”系统,简单来说就是枪机组在后坐过程中不撞击任何固定物件,而是通过复进簧逐渐减慢运动速度直至停止。


好处是能将后坐力降低至极低的水平,提升可控性。但坏处就是相比于同类型的正常枪械射速慢不少,枪机后座不能碰到固定组件,后座行程很长,自动机所占的空间会非常大,这就增加了重量。而且恒定后座虽然好控制但对精度相当不利,或者说枪机后座行程长的枪,虽然操控性好但在相同条件下精度普遍会低于同类型武器。(比如大家喜闻乐见的MP40 vs PPsh-41啥玩意的)此外恒定后座在开膛待击上运用比在闭膛待击上效果要好一些。


恒定后座原理的MPS AA-12理论射速为300发/分,此外开膛待击也有助于降低后坐力,因此在连发射击中后坐感极低。

将MPS AA-12固定在小型无人机上射击,无人机依旧十分稳定。感谢枪炮世界


因此像游戏中枪身猛烈后座是不存在的✋


此外, MPS AA-12在枪托底部还有一段大弹簧用于消耗掉枪机最后的冲力。与之类似的设计貌似还有B&T(Brügger&Thomet,布鲁加-托梅)的APC-9的“液压缓冲”系统,但是它不是恒定后座。

233,能看懂就看吧,我是真一个拉米无奈了。
Ultimax 100
APC-9的“液压缓冲”装置。


而且这个机瞄也过于简陋了,下面讲枪匠的时候我会放出现实中MPS AA-12机瞄的图片。👌🏿


弹匣战术换弹动作对比:

(y1s1,你这玩意你搞战术换弹属实有点别扭😇)

✋先,天美的祖传加速抽帧大法自然是无需多言,原作本来就十分“具有张力”换弹,再一加速一抽帧,直接进阶到nmd尿急+帕金森。😰不过慢放分开看一下,有一说一这个动作CODM前两步还原的非常不错了,包括余弹量的细节也有做。不过可能是因为是因为光线之类的问题,CODM这个弹匣的质感略显扁平和单薄,而且上方抱弹嘴的颜色看上去像是铜的材质,而不是原作里面银色类似不锈钢的质感。👀当然霰弹上面的印字也是不存在的,不过这些都是小问题了。而在插上弹匣的这一步CODM则是完全败北了。😫我说啊,在我用AR的时候,你有在偷看罢?(恼)这个动作看样子就像是AR插上弹匣然后左手大拇指去按空仓挂机按钮一样。总之就是非常诡异。😇


弹匣空仓换弹后拉拉机柄挂住动作对比:

看样子CODM角色的手挺短的,枪得往后面嗦一嗦。(bushi)不过不管怎么说,天美这次还原度确实很不错有一说一。无论是这个拉拉机柄的手势,行程控制的都很好,除了祖传的抽帧加速基本没啥可挑的了。(虽然抽帧加速就已经让我很😅了🤗)哦,忘了,天美这个拉机柄滑槽前面一片黑是nmd喷自喷漆时拉机柄挡住了妹喷上然后直接敷衍了事了吗🧐,啊米诺斯?✋🥶建模这块害得加强嗷。


游戏中的JAK-12使用的拉机柄类似G36的顶部拉机柄,但是拉到后方锁定又有些G3的味道。er现实中的AA-12拉机柄则只是一个三角形的片片,但是为了防尘,在拉机柄滑槽下面有一个和拉机柄一起的遮盖,拉机柄复位后遮罩就会完整的垫在滑槽下面,防止异!物!进入。👁而MPS AA-12也是能自清洁的,并不需要什么维护,自身结构的可靠性还是很不错的,不清洁打上个几千发也是问题不大。👌🏿




弹匣空仓换弹换弹匣以及拉机柄复位动作对比:

除了角度略有不同以及抽帧加速以外基本上完全一致,无解读空间。硬要说的话可能就是CODM这最后一步手看上去略显无力,仅此而已。


但是关于这个换弹我觉得我有必要说两句。✋先,已经后拉拉机柄使枪机待击了,换完弹匣然后才又把拉机柄推回去(其实即使拉机柄没有复位直接开火也没问题,开膛待击的原理,射击枪机前冲就会把拉机柄顶回去,虽然这很明显是不规范操作),这就是明显的脱裤子放屁嗯拖时间。✋😇哪怕是你换弹匣的时候加一个扔出弹匣,或者说是弹匣插上了之后再拍一下确保稳当之类的动作稍微拖延一下,那也算是换弹的基本步骤,总比你这在拉机柄这一块反复拉扯强上百倍。👎😇




不过这个弹匣的换弹也是有说道的。可以看见游戏里是把弹匣斜着扣到导槽上来的。但是现实中不是这样。👇

要把弹匣顶对准导槽底,然后才能从导槽滑上去。

有关于JAK-12的其它细节下面会提到。👌🏿


弹鼓非空仓换弹动作对比:

依旧看不清右手的动作。

CODM这边枪露出的少一些,角度基本一致。唯一的缺陷可能就是感觉左手握的不够紧。不过瑕不掩瑜了。


空仓换弹鼓动作对比:

ps:拉拉机柄动作是和弹匣的换弹完全一致的,因此只对比换弹鼓的动作了。

除了角度略有不同基本上是完全一致的,CODM拉机柄那一块黑依旧大煞风景。


NMW弹匣快手空仓换弹动作展示:

这次就很正常了,先是换弹匣,然后拉拉机柄枪机待击,然后拉机柄复位。


弹匣检视动作对比:

动作很还原没什么好说,主要还是建模的问题了。一是枪上的刻字,二是霰弹上的印字,这一块CODM质感差一些。


弹鼓检视动作对比:

两边都穿模了,意料之中。除了第一步CODM打持枪视角有点出入,此外基本都保持一致。


空仓检视:

枪机依旧挂在后面待机,烂。👎😅至于为啥我要狠狠的拷打这个玩意呢,那就讲点枪械工作原理罢。😄众所周知,自动枪械的在全自动状态的基本工作原理都是扣动扳机,闭膛待击枪械释放击锤/击针,开膛待机释放枪机前冲推单弹入膛击发,然后依靠子弹后坐力,或者是火药燃气使枪机后座到一定位置完成抽壳抛壳,然后通过复进簧枪机继续推动新子弹入膛,击发,循环往复。如果最后子弹打空,枪机后座完成抽壳抛壳后复位,但不会推动新子弹入膛,有空仓挂机的话枪机则会被挂在后方。这样一来循环就被打破了。扳机在全自动射击中起隔断器的作用,松开扳机挂住击针/击锤/枪机。而我们的JAK-12作为开膛待机的枪械,在打空弹药后枪机不带弹前冲,自然就无法击发,更没有后座回推枪机,因此正常来说枪机应该是在前面处于闭膛状态才对,除非一个拉米你手指头带个nmd计数器,设置每分钟tm300次的速度连续扣nm8次扳机,打完第8发正好松开扳机把枪机挂tm后面。你心里不会真有这个b数然后放着全自动模式不用搁这玩嗨科技全自动手指吧?真的吗?我不信捏。🖕😅


FRAG-12检视对比:

至于为啥不对比爆炸效果,主要是我两边看了一下觉得实在没必要了✋😥


很明显CODM套的还是鹿弹的模型。

现实中的FRAG-12弹药:👇

下面一段则是该图文字部分的翻译,太长了不适合作为注解,故放到正文。👇


该弹药由伦敦实验弹药公司(Experimental Catridge Company.Ltd)于1994年设计,后来专利拓展到直布罗陀的奥林匹克科技有限公司(Olympic Technologies Ltd ),英国国防部(MoD)曾将其作为特种部队应用弹药进行测试。


FRAG-12提供三种弹头:高爆(HE),高爆碎片杀伤弹药(HE- fa))和高爆穿甲弹(HE- ap)。海军陆战队作战实验室联系了FRAG-12并获得100发高爆弹用于初始测试。基于早期的测试结果,实验弹药公司和行动制造公司(Action Manufacturing Inc)正在更新FRAG-12的设计,以允许使用安装改进调节(Improved Modified,IM)喉缩或更大的装置的武器安全射击。


概述:FRAG-12弹由一枚标准3英寸12号口径弹壳和发射药组成,发射一枚无固定19mm弹头,使用MIL-SPEC 1316引信组件。弹丸被设计在距离枪口3米处自动解除保险并且在与表面碰撞时引爆。高爆弹丸具有足够的爆发力,可在0.25英寸冷轧钢板上炸出直径1英寸的孔。这种弹药的最大有效射程据称是200m,是对标准霰弹枪有效射程的一个显著提升。弹药设计时有考虑适配燃导气和直接后座原理的半自动霰弹枪。穿甲弹是一种聚能装药设计,可以穿透0.5英寸厚的钢装甲。进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检验这种弹药能否提高霰弹枪在城市地区的作战效能。例如使用霰弹枪配合路障和检查站拦截车辆,破障以及远程引爆IED。


实验方式:海军水面作战中心(Dahlgren VA)发射100枚FRAG-12 HE弹,以提供有关弹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操控性的数据。此外还有40发惰性的FRAG-12(战斗部无功能)在高爆弹不能发射的距离内进行精度测试,最严格的测试会在处理,存储,运输和射击安全几方面进行以向作战指挥官提供所需的数据以确定是否能保证在战斗中安全弃用。


优势:👇

•12号口径霰弹枪的威力和有效射程有了很大的上升空间。

•提升了对轻型车辆的打击能力。

•具备了可高速连续射击烈性炸药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在城市作战的“震慑力量”。

•以相对较低的成本,风险和投入提高了作战效能。


以上是比较有用的东西,感兴趣的话认真看看吧。🙏


现实中的FRAG-12使用绿色的弹壳✅,而非游戏中的黄绿色。✋👇

●JAK-12的扳机,保险,弹匣卡榫以及导槽:

双侧保险,而且带有限位。总体上和现实中差异不大。弹匣卡榫的结构上有差异,但位置倒是相同。只是JAK-12的弹匣导槽是和外壳一体的,而非MPS AA-12和内部的冲压机框一体。扳机貌似是直推扳机而非铰链扳机。而且我很纳闷为啥这些原本是不锈钢的银色件,到了CODM里就成了那种被盘过的紫铜的颜色。🧐🤔

现实中的MPS AA-12操作系统:👇

真铁的高清细节图不好找,只能让马路易(Tokyo Marui)代劳。可以看见是保险有两个限位凸起,弹匣卡榫位置较为靠后,而且总体上是一个杠杆的原理,类似汤姆逊冲锋枪的弹匣卡榫。扳机则是铰链扳机。弹匣导槽也是和内部机框一体,穿过外壳。

品鉴一下枪匠系统罢😋。


●枪管:👇

原作中三款枪管配件从左至右分别是:

JAK Urban King(JAK城镇王者)

ZLR J-2800 Influx(ZLR J-2800喷涌)

ZLR J-3600 Torrent(ZLR J-3600洪流)


从枪管配件改变的部位不难看出JAK-12这把枪是一个典型的分体双层护木布局。护木分上下两部分,其中下部分内外两层,内层和上护木,枪身是一个整体,而外层则是可自由更换。


⊙JAK Urban King:

典型的短枪管定位,牺牲操控性和弹丸密集度换取机动性。安装了一个类似于缩颈的枪口装置。下护木上面四条横向的加强筋,兼做防滑作用,但是依旧只有两个螺丝接口用于安装导轨。👀


⊙ZLR J-2800 Influx:

中等长度的加长枪管,目测不带枪口装置应该有18英寸左右,也就是MPS AA-12标准型的枪管长度。提高弹丸密集度增加射程的同时又不会过多损失机动性。枪口装置更换为3隔层的制退器,这个布局可能有参考现实中MPS AA-12的7隔层制退器。外层护木也更换了防滑纹还是什么加强筋的款式,但是导轨的螺丝接口依旧只有两个。😐

18英寸标准型MPS AA-12和13英寸的MPS AA-12 CQB,配8发弹匣和20发弹鼓。但是现在游戏中的AA-12普遍都是以CQB型作为基本型,反而18英寸的标准型极其罕见。(骂谁罕见!)


⊙ZLR J-3600 Torrent:

牺牲大量机动性换取弹丸密集度和射程的长枪管。枪管前端做了凹凸设计,明显是为了减重。而外层护木则是换成了带有延长前截的款式,看上去十分的威武霸气,但是除了保护外露的枪管以外这个前截就没有任何卵用了,徒增重量:两侧没有任何借口可供安装导轨使用,上方直接是空的,无法安装PEQ之类的装置。而下方导轨并非一体,中间的隔断略微限制了拓展性,但是问题不大。而外层护木主体的导轨接口依旧十分贫乏。✋


总结一下就是这三款枪管也仅仅是枪管的作用,护木换了基本等于没换,对于拓展性的改善微乎其微。

但是现实中,MPS AA-12外壳是左右两片塑料壳,,,内部枪机框才是不锈钢的冲压件。说实话,如果真要这个在这个单薄的外壳上面安装导轨,不得不让人担心其可靠性。😧而目前MPS依旧没有推出任何可以在AA-12护木上安装

导轨的方案,如果想安装战术附件,只能通过管夹安装在枪管上。👌🏿


此外,从更换枪管配件的视角我们可以看见JAK-12的准星是在枪身外壳上,这一点也是不同于AA-12的。


MPS AA-12的准星和照门各安装在一个钢制的三角柱上,结构简单。准星可旋转调整高低,而照门通过一个转鼓调整风偏。设计中采用两种形式的鬼环瞄准具(注:即把觇孔直径放大的近战用瞄准具,常见于霰弹枪上),其中一种外形为“8”字形的双孔照门,另一种是普通的单孔照门。


但是有关于MPS AA-12真铁机瞄的细节图确实很难找。无奈之下我只能再次用一下老马机瞄的图了。

老马有还原到8字形的双孔照门。此外这个机瞄还安装了导轨改装件,有一说一这比新版MPS AA-12只有那一小段导轨强。不知道这个改件能不能用于真铁。


此外COD16的JAK-12也并没有保留MPS AA-12的固定卡扣。✋


MPS AA-12的卡扣:👇

TT-33并感(雾)钢制卡扣位于抛壳窗前面,拉机柄下面,两侧都有。扳开来就可以将两片壳中分。如果要进一步分解,只需要把导气箍前方的一个锁环拆卸出来,然后就能从后面依次取出复进簧和枪机组。分解或组合都可在一分钟内完成。通过使用一个简单工具还可以方便地更换不同长度的枪管,以适应不同任务的需求。有一说一AA-12这个设计确实有点模块化内味了。

至于彻底分解图嘛……你们懂的。😇


●枪托:👇

原作中三款枪托配件从左到右分别是:

JAK Rabbit Ultralight(JAK猎兔超轻枪托)

FSS Power Wrap(FSS强力包裹枪托)

ZLR Tsunami(ZLR海啸枪托)




⊙JAK Rabbit Ultralight:

这个枪托更换了一个中空的托垫,底部有防滑纹,侧面有凹刻,很明显是一个橡胶缓冲垫的设计,但是控制属性却全负了。🧐


⊙FSS Power Wrap:

在上面围了一圈类似贴腮什么保护套的东西。看上面FSS的ogo固定方式,可能是缝上去或者是魔术贴,表层可能是那种颗粒面的人造革或者是魔术贴的毛面。不过无论如何这玩意仅仅是一个逼格的作用,顶多也只能是提升贴腮的舒适度。如果是魔术贴或许还能在右侧贴上一条弹带。🤔


⊙ZLR Tsunami:


——lmao。跆拳道😰坏的工作👎又一个非常奇怪的设计来自无限病房一室公寓😇口口的糟糕的瑜伽垫库存没有屁股让我觉得毫无意义和生气🤬巨大的仇恨来自瓷器。🖕😅🖕


(这个我……我是真tm编不下去了,简直nmd神经病。🥶)


这名倒是一个比一个牛逼,但是这枪托的设计到底有没有用,那只能说见仁见智了。😇


●弹鼓:👇

20和25发弹鼓。但原作是20和32发弹鼓,和现实一致。
新款的AA-12 Sledgehammer,限制半自动,闭膛待击。去除了准星和照门,取而代之的是一小段增高的皮卡汀尼导轨。随枪的是三个20发弹鼓,后方透明可以观察余弹数。
18英寸枪管的标准型,配4个20发弹鼓。

游戏中的JAK-12取缔了现实中握把和装具支撑板中间的连接条,少了些许灵魂。

传说中的32发弹鼓找不到图片,摆了。


平心而论,JAK-12这把枪光从动作的还原程度上来看来看搬的还是很不错的,满分10分的话,我可能会给个7分。👌🏿



Oden:👇

役演丁真,鉴定为纯纯的贵物枪。😨


盲射和瞄准射击对比:

两种射击模式下,CODM后坐力表现的都是比原作要更大一些,而在瞄准射击下CODM虽然后坐力显得更大但是明显没有原作那么晃。此外CODM让我感觉比较意外的就是瞄准射击的拉机柄真正做到了全行程后座,而且拉机柄的晃动也还原了出来。这一块没毛病,可以的。好好的还原,王爷有赏啊(喜)😄👍但是很坏的一点,想必这个也是众所周知了:抛出去的弹壳依旧是5.56 NATO的弹壳,属实很难绷了。🥶


有关于这个机瞄,我多bb两句:👇


这个机瞄实际上是2011年公布的Ash-12.7的初版型号来的。👇

2011年公布的Ash-12.7初版。提拔固定在机匣顶部,集成了9,12,3点钟的导轨,前后准具也都集成在提拔上,准星可折叠。图中的文字翻译过来是:Ash-12.7突击步枪(俄罗斯)



Ash-12.7突击步枪由KBP(КБП)小型武器首席设计师展示,

V.Zelenka(翻译过来应该是V·泽伦卡)

图片来自《国防》杂志

所以COD16这个Oden其实又是一个缝合怪。


而现实中的Ash-12.7,就2016年公布的最终版Ash-12.7来看,其采用的是枪管短后座原理,旋转枪机闭锁,枪管短后坐会带动机头旋转开锁。这种结构很明显是为了降低后座,虽然损失了部分精度,但是Ash-12.7作为主场在近距离的枪械,精度相比之下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而Ash-12.7的后座也确实不大,据试射过Ash-12.7的记者称,Ash-12.7的后坐力并不比SVD大。毕竟12.7×55mm的弹药,装药量并没有特别大,此外枪管短后坐以及枪本身的重量(空枪重达5.2kg)也分担了一部分的后坐力。再搭配上制退器后坐力还会进一步降低,但是枪声就会像先辈一样吵闹。😄


而游戏中很明显不是枪管短后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其原型更多的参考了2011年初版Ash-12.7。毕竟2011年的Ash-12.7仅仅公布了一个外形,当时人们还猜测其使用导气式自动原理。

或者iw一直以为Ash-12.7是导气原理?🤔

那随,随便了,那只能说随便了,行不行。


非空仓换弹动作对比:

大致一看基本只有角度上的问题。余弹数的细节也没有问题。再仔细看的话也只能发现CODM左手大拇指并没有牢牢扣在上导轨上,仅此而已。👌🏿而具体的手部动作细节到不到位,受限于无托步枪换弹都是掖到下面的,确实很难看出来。只能说看天美自不自觉了,不过起码表面上来看,动作没有问题。但是至于传统艺能的抽帧加速,那就是另一码事了。🤗


空仓换弹匣动作对比:

依旧是基本一致的动作,子弹也很正常的打光了。但是正所谓风水轮流转,这次轮到COD16用上睾锌氪寄了:无限病房科技自动自我装载杂志。🤗和上面一样,无托步枪的布局限制了可观测范围。但是抽帧加速还是掩盖不了的😄


拉拉机柄上膛动作对比:

……不是怎么回事啊?怎么这么不禁夸啊,天美?你何德何能啊?我啊米诺斯,你给我整这个b事😅刚刚怎么上膛的?✋😰我现在就要说,是不是别人不发火的话就当别人傻子啊?是这样的吗?😇我一直尊重枪械基本操作,但是你们呢?有尊重过我的眼睛吗?🥶刚刚怎么上膛的?👊👊😡一个拉米宁抽帧又加速这么快是tm赶着去投胎吗?啊米诺斯。你们家真牛b,以为玩家智商都有问题是吗?滚犊子🤗大庭广众之下搞这种磁吸手套的原力操作,也不嫌臊得慌。😋此外手部动作也是差了点事,这也可以说是老传统了:无名指和小指一直都很僵硬,没有攥紧,这力量感一下就差了不少。这个上膛动作10分我给一半,0分:仅仅做到了最基本的全行程。👎搬两年16不知道怎么回事了吧?今天就骂你,就污辱你😋


COD16上膛动作分解展示:

先是右手去够到拉机柄,食指中指把拉机柄扳下来勾住,无名指小指攥紧,然后整只手向内侧用力,右手左侧贴紧机匣,向后拉的时候枪身还因为力矩略微向右倾了。这个上膛动作可以说是相当的赏心悦目,力量感十足。


COD16快手空仓换弹动作展示:

基本就是加速了而已,没啥解读空间。


现实中的Ash-12.7拉机柄也是可以折叠的,2011年的初版就已经是这个设计了。


还是看看仓库的枪匠吧家人们。👇


●枪管:

以上三款枪管在原作中分别是:

Oden Factory 420mm

Oden Factory 730mm

Oden Factory 810mm


这些枪管从外形上看倒是比较正常。翻译过来就是“欧登标准420mm,730mm,810mm”。


⊙Oden Factory 420mm:换算过来就是16.54英寸。虽然据说是原创外观,但是根据现实中Ash 12.7的26.6英寸(675.64mm)按照比例推算一下(Ash 12.7貌似并没有公布枪管长度,至少我是没查到),应该也和现实中的枪管长度大差不差。这个长度也基本上是无托突击步枪普遍的枪管长度。而Oden的原厂枪管应该是在18英寸左右。👌🏿


⊙Oden Factory 730mm:中等长度的加长枪管。换算过来就是约28.74英寸。这个……一个拉米,我只能说,我只能说我啊米诺斯,我就这样啊米诺斯给你评价。😅这个模型绝对没有730mm。但凡对比例稍微有点数都不至于把长度定这么离谱。😇


⊙Oden Factory 810mm:……这是更是重量级✋😅,尺寸数据不仅臭气熏天而且夜更加离谱(呕)。换算过来长达31.89英寸。你这……你这也是玩这个枪械,多犯不上啊。我给你说,嗷,这次,如果你要再敢整一个烂活,我们保证干你就完了,嗷,啥也别说,嗷🤗


——非常糟糕的工作👎非常荒谬和疯狂桶长度与游戏中的模型不匹配使我的智商感到侮辱😡无限病房,你可以只是去口口的自己🤗巨大的仇恨来自瓷器。🖕😅🖕




假设这些枪管配件用于Ash-12.7🤔:


如果去除枪口装置,Ash-12.7枪长可能是24英寸多一点,而一根枪管就31.89甚至28.74英寸,露出枪身的就有21甚至18英寸,你怎么敢的😅


再举个例子,L115A3枪管长27英寸,M200和TAC-50A1枪管长29英寸,HS.50-M1枪管长35.4英寸。宁这枪管,比一票大口径远程狙击步枪都长,我真的看你tm写的一些长度像nm个,纯啥比铁rz一样的,你是不是铁憨憨嘛😅


荔枝,你让我拿什么荔枝啊?我捱的那个它都已经被你们这样对待了,还要我怎么荔枝,😥啊?蒸乌鱼,蒸虾头,,,😰


不过现实中确实也有Ash 12.7使用加长枪管。只不过是民用型的MC-558,装有制退器,只能半自动射击。(这种停止力估计会拿来打西伯利亚大仓鼠吧23333)

没有枪口装置的Ash-12.7,枪管完全被护木包裹在内。同时可以这张图里也是Ash 12.7的最终定型版本。提拔变得简洁,上面只有表尺和导轨。后部变窄,不再集成导轨,而且提拔不再与枪身一体而是作为单独配件安装在全长上导轨上。可折叠准星变成一个独立单元和提拔分离。且改成了AK的样式。🧐
试射无枪口装置的Ash 12.7,从侧面可以看清楚提拔全貌。


●枪托:👇

以上三款枪托在原作中分别是:

Oden Ultralight Hollow(欧登超轻空心枪托)

FTAC XL Elite Comb(弗基泰克特大精英托腮)

Forge Tac Ballast Pack(弗基泰克配重套装)


⊙Oden Ultralight Hollow:虽然我也不知道它到底哪hollow了,但是从造型和属性上来看倒也算是合理。更换了一个不带缓冲垫的枪托底板,使枪托变短,可以略微提高灵活性,但代价是后坐力得不到缓冲。左侧安装了一个环扣可以安装背带。👌🏿


⊙FTAC XL Elite Comb:安装了一个可调节的大托腮板,至于理所当然的可以提高人机功效,有助于稳定瞄准,但是这个却是除了提升开镜速度以外都是负增益。虽然从如今“瞄准镜找眼睛”的思路来看,托腮板提供的限位能更快找到瞄准点,但是其余属性全负多少有点。只能说是枪匠配件模板化的牺牲品。👐


⊙Forge Tac Ballast Pack:有一说一我也不知道这么个包有什么作用,可能也就能放下一个GPS定位器,或者一小把CR123A电池啥的🤔而托垫则是换成了中间特别加厚的款式,虽然枪托变长了,灵活性下降且更难压缩身形,但换来了更好的缓冲效果。只是如果把上面的配重包和FTAC XL Elite Comb交换一下,再搭配这个托垫使用,将会绝杀,可惜换不得。(悲)




●特殊消音器:

Colossus Suppressor,巨型抑制器。


这个傻大黑粗的玩意自然不必多说,甚至比现实中还要夸张。但是Ash-12.7现实中只有一个双室制退器,以及一个小号的抑制器,和一个大号的消音器,并没有游戏中那么多枪口配件。不过这个大消音器则是直接取自VSSK/VKS狙击步枪的。(下面会放图。)




●扩容弹匣:👇

25和30发扩容弹匣,相比于原配弹匣只有长短扩容底座的区别。


但是这俩弹匣明显四次元了🥶。


原配的20发弹匣实际上只有现实中10发弹匣的尺寸,而30发弹匣则只有现实中20发弹匣的尺寸。至于25发弹匣现实中也没有这个长度的适配弹匣,有的话可能也只有15发上下。✋


此外,弹匣上的纹路也只有现实中三分之一左右的长度吧。


●特殊弹药:👇

这两个很丑的弹匣都是天美的原创。但是其弹种倒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其属性也比较切合实际。不吹不黑,这波天美大赢特赢,确实是比iw会做😇👍。不过这个弹匣,依旧只有10发的长度。

关于我认为天美做亚音速弹做的不错的理论:

出自CV15624989,当时还是探讨M13的.300 BLK弹药。当然,同为重弹头弹药,这个理论放在Oden的亚音速弹上也适用。


●Ash-12.7的PS-12系列弹药:👇


因为FSB当初要求的就是一款用于反恐作战中近距离迅速放倒敌人的武器,因此其弹药不要求射程,也不要求穿透力,以免伤及无辜。但是一定要势大力沉,停止力一定要高。👊😡


因此Ash-12.7使用的PS-12系列12.7×55mm弹药就是应这个了这个要求,直接由VSSK/VKS狙击步枪的12.7×55mm STs-130/SC-130(STS?食……👊别在这💈!😅)无底缘亚音速弹减少装药,缩短弹头改来的,然后才又研发了Ash-12.7这个专用的发射器,属于是先有蛋后有鸡的顺序。(你干~嘛?哈哈哎呦😫()

VSSK Vychlop(Vintovka Snayperskaya Spetsialnaya Krupnokalibernaya,俄文ВССК,Винтовка Снайперская Спецтехника Крупнокалиберная大口径特种狙击步枪)狙击步枪,“Vychlop”则是俄文的罗马音,对应原文是“Выхлоп”。图里应该是出了差错,老传统了。✋🧐而VKS(Vintovka Krupnokalibernaya Snayperskaya,俄文ВКС,Винтовка Крупнокалиберная Снайперская)则是它正式定型的名称,编号则是6C8。肉眼可见弹匣明显宽。所以既然弹壳尺寸一样VKS是不是也可以往里塞发PS-12打捏?🤔(雾)


●Ash-12.7的四种12.7×55mm弹药:👇

依次是:PS-12B穿甲弹,POA-12双头弹,PS-12A高速铝芯轻弹,PS-12亚音速弹。
原图的排列顺序


⊙PS-12B(ПС-12Б):毛子传统艺能钢芯弹,钢芯外露,形成黑头(bushi),弹头重18g,专门用于对付穿重型防弹衣或躲在障碍物后面的目标,据报道,这种穿甲弹能够穿透厚达16毫米的钢板,或俄罗斯5级的防弹衣(相等于美国旧NIJ III级,即抵挡7.62×51mmNATO直射),甚至对一些十多吨量级的轻型装甲车辆也构成威胁。据称该弹作为超音速弹的有效射程也是最远,可达300m。


⊙PS-12A (ПС-12А):李和鑫的芯🥰,弹头重约7克,弹尖的被甲开孔露出里面的部分弹芯,当击中软组织后,被甲变形的同时弹芯突出,整个弹头会膨胀变形,从而起到停止作用和致命效果。而且铝合金弹芯比较软,击中物体后就会变形,也降低了跳弹的概率。据说开发这种弹药,是因为俄罗斯的反恐部门发现一些恐怖分子会在袭击行动中吸食毒品或其他亢奋类精神药物来增加痛苦阈值,正常人这么做在日后会对身体机能产生损害,但对于执行自杀式恐怖袭击的恐怖分子来说,就无所谓“日后”了,但在这些情况下,如果这些“人”被几枚5.45mm或7.62mm子弹击中身体,只要不是致命部位,仍然可以继续战斗20~30分钟,直至失血过多而死。而PS-12A就是针对这种类型的目标而设计的,免去磨磨唧唧的纠缠,一枪撂倒。不过PS-12A的有效射程不超过100米,所以只能用于CQB的战斗环境。


⊙PS-12C(ПС-12с):唯一的一款亚音速弹。全铅芯且减装药的重型弹头特种弹,弹头重约33克,设计用于配合消音器射击以执行微声任务。


⊙POA-12(ПД-12),双头弹。每枚弹头重约17克。



Ash-12.7配件一览:👇

这些也都是2016年公布的最终定型的Ash-12.7,图中的配件有10发和20发弹匣,双室制退器,短抑制器和大消音器。

同上,但是插20发弹匣。

上面两张图可以看见只有亚音速弹,铝芯弹和穿甲弹。至于双头弹……于是如今终于也能理直气壮的说出那句话:👇


这款双头弹原本是俄罗斯为了进一步提高Ash-12.7步枪在反恐作战中对有防御目标的打击能力而研发,但是因为在研发过程中双头弹的作用始终存在争议,最终双头弹的计划在2018年被军方删除,如今重现于CODM游戏,感谢天美,👴非常高兴。



——非常好的工作😘感谢腾讯技术独立的机器接口一室公寓😋非常罕见和特殊的墨盒出现在责任的电话游戏中😍击败垃圾无限病房,爱来自瓷器🥰




此外,通过上面两张图也可以得知:👇


Ash-12.7的上机匣是钢制的,下机匣连同护手和枪托均由聚合物制成。拉机柄在机匣右侧,带有弹簧铰链设计,不用时自动向上翻折,也可向上折起时用左手操作。抛壳窗在右侧,下方有防尘盖,不用时可以合上防止异!物!进入。👌🏿握把上方两侧有手动保险,上面红色的“О”可能代指Откр,意为“开”,即打开保险,白色的“П”可能代指Потушить,意为“关”,即关闭保险。(我不懂俄语,猜的)而快慢机柄则安装在枪托后部,同样是两侧都有一个,提供单发和全自动两种射击模式。


●Ash-12.7快慢机和保险拨杆:👇

放大特写
而游戏的Oden,很明显没有保险,也没有抛壳窗的防尘盖,下护木固定方式也明显不同,没有那根大销子。👀


下面是GUNS.RU的记者试射Ash-12.7的照片👇

该小型抑制器仅仅是起到略微减少枪口音爆和火焰的作用。即使安装了枪口火焰依旧十分夸张,而且声音也是响啊,很响啊。😱但是起码比使用制退器两侧3D音爆或者无枪口装置要好得多。
执行微声任务时才会选择使用这个巨大且笨重的消音器。
偏还原向的日常用配置。此外注意这个手枪握把也是2011年初版Ash-12.7的造型,而2016年的最终版握把后则是有切角的,应该是为了方便前挂后卡换弹。


总的来说,除了抽帧加速以及原力拉机柄,Oden还原的还算不错。而天美自创的两个弹药配件也是加分不少。满分10分我可能会给个8分。👌🏿



●补充科普:


1.MPS AA-12:

大名鼎鼎的艾奇逊AA-12全自动霰弹枪。讲讲历史罢,原理上面就已经有说过。忘了的话给👴回去看。


田纳西州宪兵系统公司(Military Police System Co,简称MPS公司)的创建人杰里·巴伯儿(Jerry Baber)是一位擅长高精密铸钢的工程师,他还有一位机械工程师合伙人博杰·科尼尔(Boje Corneal)。他们经常为许多轻武器公司的精密铸造部件,不过长期承担外包业务的巴伯儿也想开发自己的枪支产品。巴伯儿在1987年买下了一直不得志的麦斯威尔·艾奇逊(也有翻译成麦克斯韦·艾奇逊的,英文Maxwell Atchisson。他于1972年开始研制AA)的AA-12自动霰弹枪的专利权及全部图纸(但艾奇逊没有卖出他的原型枪),他们先是根据艾奇逊的图纸开始试制AA-12的样枪,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这些图纸不合规格,第一支AA-12的成品根本无法运作,最后为了让买图纸的钱不白花,他们足足花了18年的时间来重新设计AA-12。


不过在这18年间,巴伯儿和科尼尔还得继续他们公司原来的生意来维持生计,为包括巴雷特,史密斯-韦森,北美轻武器在内的39家轻武器公司提供优质的高精密铸造部件。在工作之余,巴伯儿和科尼尔设法找出AA-12上的每个问题和解决办法。后来巴伯儿专门去了学习使用高速数码录像机,并买了一台高速录像机和一个萨维奇公司(Savage Arms,美国著名民用枪械公司,产品以栓动步枪和霰弹枪为主,价格不算太贵,几百刀或一千多刀居多。代表产品是萨维奇110系列。)的旋蜗形弹头捕捉器(一个旋蜗形装置,能收集起弹头,可在狭小的房间内进行安全的实弹射击试验),通过高速录像机记录的慢镜头来研究发射机构的运作。最终他们对AA-12的设计作了188项大大小小的改变,几乎遍及全枪的每一个方面,并在2004年秋天之前造出10支可供发射的样枪来。新枪仍然被称之为AA-12,不过现在是“自动突击12”的缩写(Auto Assault 12),而不是最初的AA-12(Atchisson Assault Shotgun)。有几支MPS AA-12样枪被送到美国海军陆战队进行试验,据说美国陆军,空军,海军和海岸警卫队也表示有兴趣试验这种新的全自动霰弹枪。


虽然整支枪都进行了重新设计,但新的AA-12在基本结构和原理上与旧的AA-12大致相同,仍然是长行程导气活塞式原理,摆动式卡铁闭锁,开膛待击,和长后座行程。而材料的使用不锈钢精密铸件。

1972年艾奇逊版本的AA-12。当时美军深陷越战泥潭。而当时美军装备的主要霰弹枪还是老式的伊萨卡M37以及温彻斯特M1912,甚至M1897,新一点的的可能是雷明顿870,11-48,史蒂文斯M77E这些,但是这些泵动和半自动霰弹枪火力持续性还是太差,而且装填时间太长。于是麦克斯韦·艾奇逊就设计了这么一个弹匣/弹鼓供弹的全自动霰弹枪。而为了设计省事,艾奇逊AA-12的扳机组和弹匣卡榫采用了BAR的,护木和枪托用的M16的,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但是好歹也算是贴合美军士兵的操作习惯。枪机采用自由枪机原理,成本极其低但是如此简陋的设计,确实是有点靠不住:最大的问题它是自由枪机,众所周知自由枪机普遍是冲锋枪用的,而且即使是手枪弹也要加重枪机来加以抑制。然后艾奇逊就把自由枪机拿来打霰弹了😰。这款的样枪虽然很适合批量生产参与大规模战争,但是当时越南战争也已经接近尾声(1975年结束)再加上样枪的设计并不成熟,艾奇逊AA-12并没有抓住机会。于是后来艾奇逊也加以反思将其改成了导气原理,卡铁摆动闭锁。
图里是CQB型,但是下面的枪管长度却写的17.99英寸,这也是这个系列图的老毛病了。各位在看的时候要多加留意。🧐CQB型除了枪管长度是13英寸,和标准型无异。不过巴伯儿设计了一个更短的AA-12枪托,搭载新式后坐系统,使枪托缩短了3英寸,以适应用户缩短枪托的要求。不过由于枪机后坐距离的缩短,这种型号的后坐力会更大,但是这么算下来枪机的后座行程大概也会缩短差不多3英寸,这么一来,如果还想要保留恒定后座的原理,估计还要使用更硬的复进簧和高效的缓冲装置,这样枪机复进速度也会变快,全自动射速可能会飙到500+RPM,而且同时还能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后座力。确实挺哈人的😇

然后结构啊使用方法啥的我上面都说过了,作为补充科普这里就不再赘述。


最后就是如何评价MPS AA-12捏?这个玩意说实话争议挺大的,评价的人多了去了。那我也斗胆锐评一下罢(满嘴长牙,净唠beaker)😋


首先就是火力。有很多人说火力过剩,我觉得还好。但是说它射速快有多牛逼的,我不敢苟同。因为300RPM的射速确实没有很高。全自动你也敢肛。全自动怎么了?怎么了?全自动脸上有光吗?😄人家事著名限制武器。它著名限制武器怎么了?😅找把Saiga-12,Origin-12,Derya MK12,Kral K12之类的枪,换个好扳机,说实话,并不难。更何况早就有厂家在法律边缘疯狂试探,搞“双发扳机”(扣下去打一发,松开再打一发,相当于双发点射。只要手速够快600RPM那也不是啥难事,而且这个貌似依旧处在半自动范围内,赢。✌)。如果你敢的话,那些AR AK布局的半自动霰弹枪,你就嗯改全自动,也不是不行,人一旦有了想法神仙都拦不住,但是后果自负。🤗




还是搜搜AA-12 shotgun for sale吧家人们。😋


全自动代表着着扣住扳机不松手,代表着一口气清空弹匣。执法单位也没有采用MPS AA-12。至于军队……军队确实测试过,但是到目前为止,也没有采用。而上面半自动的AA-12 Sledgehammer,在民间貌似也并没有很流行。👀


马润测试20发弹鼓的MPS AA-12👇

至于原因……AA-12太笨重了,空枪能有个9斤多,再算上供弹具,这超出了一把霰弹枪该有的重量。而且无论如何,它只是把霰弹枪,它能干的活别的霰弹枪都能干,还比它灵巧得多。而FRAG-12,感觉不如主流反装甲轻武器……性价比。😇单发榴弹发射器比这轻便,M32的火力更不用说。反器材步枪远距离对装甲的破坏力和精度也不是这玩意能比的,XM109的25mm高速榴弹更是重量级。FRAG-12远了打不了,近了破坏力不如榴弹,地位多少有点尴尬。😰


我一直觉得二踢脚比大地红好玩。🤔


上面也说了MPS AA-12已经有了半自动的Sledgehammer版本,但是这并不代表它就能在民间市场占得一席之地。☹️但凡看看现在民用的各种竞赛霰弹枪,都不用竞赛级,普通的就可以。长的比它帅,人机功效比它好,拓展性更不用说,各种护木,空挂,枪托,扳机和其它轻量化改件要多少有多少👊,而AA-12沉是一个,插弹匣都要用导槽,速度可能还不见得有弹仓的霰弹枪快(人家还有装弹管和八爪鱼)👐。至于家防,这算是CQB了。就MPS AA-12这个体型拿来CQB多少沾点。至于可靠性和可用弹种,不如M1014的ARGO系统(Auto-Regulating Gas-Operated,各种装药量的弹药都可用,极其可靠,不清洁嗯造20000多发毛事没有,MPS AA-12虽然也很可靠,但是真不一定揍得过人家)和泵动霰弹枪(可靠性不用多说,主要是还有拉泵的信仰加成)。所以AA-12 Sledgehammer打打靶子飞盘娱乐娱乐还行,谈实用性那还是算了,总体上还是大玩具。✋




2.KBP Ash-12.7(Ash-12)/ShAK-12系统(КБП АШ-12.7(АШ-12)/ШАК-12)


这是更是重量级。😄👍


因为上面已经把各种原理,弹药,操作啥的介绍差不多了,所以下面补充的不多。👀


KBP Instrument Design Bureau(КБП),全称Tsentral运动和狩猎武器设计局,或叫ЦКИБ СОО(TsKIB SOO,大家应该在上面VKS的图里就已经看到了。),是图拉设备设计局的子公司,光轻武器代表作就有Gsh-18,PP-2000,PP-90,OTs-03 SVU,9A-91,VSK-94,A-91,GM-94等等。


АШ-12.7就是俄语里“12.7mm突击步枪”的意思,俄文原文可能是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ая Штурмовая (只是猜测,不懂俄语),但是正式的名称是АШ-12,把“.7”去掉了。而ШАК-12则代指这个系统,包括各种弹药,弹匣以及枪口装置。“Ш”和“А”应该还是上面的意思,“K”可能代表KBP设计局。上面有图,这里就不放了。✋


该枪应FSB(ФСБ,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要求开发。2011年首次亮相,而且也只公布了外形。图上面有,这里也不放了,这里放另一个不是固定提拔的版本,上面是一段皮卡汀尼导轨,安装了一个瞄准镜。👇

安装了那个小抑制器,弹匣应该是20发的,可以看见当时上面还没有纹路。
这个MTs-558应该和上面提到的MC-558是同一把枪,只是两种叫法,就像OC-14和OTs-14一样,两种翻译,没有本质区别。


但是2011年亮相一次后,Ash-12.7就没了消息,据说是进入FSB进行测试。直到2016年最新版本的公布,人们才对其原理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而最终版本和初版的区别以及自动原理上面也有介绍过,不再赘述。✋


疑似早期设计废案,看样子是7.62×54mmR和5.45×39mm:👇

总结一下就是反恐战争的一个极端产物,把毛子的暴力美学体现的淋漓尽致,也再次诠释了“口径即正义”,核心就是一击制敌,死的彻底。😇(所以现实和游戏相比,那还是我们COD超人牛逼🤗)


彳亍,那以上就是这次的CODM和MW2019的JAK-12/Oden对比和原型,附带相关内容介绍的的全部内容了嗷。👐



那如果觉得我整挺好,有道理,嗷,那就……点点关注!双祭!双祭!✌😫



最后,祝各位身体健康,再见。✋😇





目前最全最细的CODM对比原作细节勘误以及原型和相关内容介绍(NMW: JAK-12/Oden)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