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五子良将与五虎大将的污点和败绩:公允评判,有几位是不可原谅的?

2022-07-03 12:00 作者:真正的半壶老酒半支烟  | 我要投稿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圣贤如孔子,见了南子也不免心动,尽管他跟子路起誓发愿说自己心无旁骛,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当时有点旖旎,子路这个直性子是有啥说啥。

子见南子尚且心旌动摇,凡夫俗子自然更不必说,咱们今天的话题,就是来聊一聊三国时期的曹魏五子良将和蜀汉五虎大将:尽管都有一些不堪回首的往事甚至污点,却并不影响他们成为当时的一流名将,张辽关羽张飞还位列武庙七十二将,《十七史百将传》中,除了二张一关,还多了张郃、徐晃。

作为三国一流甚至顶级名将,五虎大将和五子良将都有自己不愿提起的往事,比如五子良将中最早受封四方将军并假节钺的于禁于文则,最难堪的一幕发生在曹操的高陵享殿:“帝使豫于陵屋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禁降服之状。禁见,惭恚发病薨。”

这个“帝”指的是魏文帝曹丕,三四十岁的曹丕搞这个恶作剧,读者诸君当然都知道,就是为了羞辱建安二十四年在襄樊之战中向关羽缴械投降的于禁。

其实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战败投降是家常便饭,五子良将中只有乐进从一而终,其他四人都算“降将”,投降曹操是光荣,投降关羽是耻辱,曹丕不会那么双标。

曹丕之所以看着于禁来气,是因为在襄樊之战前,于禁对别人的要求都很严格。老朋友昌豨叛乱后投降,按规定应该交由曹操处理,但是于禁为了证明自己大公无私,直接把昌豨杀了。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做注时对于禁提出了严厉批评:“围而后降,法虽不赦;囚而送之,未为违命。禁曾不为旧交希冀万一,而肆其好杀之心,以戾众人之议,所以卒为降虏,死加恶谥,宜哉。”

于禁的人缘很不好,他就像个手电筒,只知道照别人的毛病而不照自己的缺点,曾与于禁共事一段时间的关羽应该很了解这个“老战友”的德行,抓住之后既不屑用,也不屑杀。

有人说于禁是五子良将之首,这种说法肯定不对,因为《三国志》给五子良将的排序很明确:张辽居首,乐进第二,于禁第三,张郃第四,于禁第五,这就跟五虎大将关羽居首,张飞第二,马超第三,黄忠第四,赵云第五一样,排序的依据并不完全是官爵和战绩。

张辽位居五子良将之首,很多人都为他在白门楼上痛骂曹操而拍案叫好,但当时的实际情况,却远不像演义小说描述的那样,张辽是看吕布要玩儿完,就主动带领本部人马投降了。

张辽并非只跟过吕布这一个主公,他跟吕布曾是丁原丁建阳的左膀右臂:“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

张辽先后归属丁原、何进、董卓、吕布,曹操是他第五任主公:“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陈寿说:“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

连陈寿都没掌握张郃乐进太多资料,说明当时战乱频仍,名将档案不是很完备,所以我们不知道乐进犯过什么错误,张郃如何以一己之力击溃初出祁山的诸葛亮、马谡,同一部《三国志》也有不同记载。

张郃虽然为刘备诸葛亮重视、忌惮,但是张飞活着的时候,张郃根本就嚣张不起来:“郃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于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余日。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余人从间道退,引军还南郑,巴土获安。”

当时曹操留下镇守汉川的主将是夏侯渊,张飞不愿意打妻子的伯父,绕了一圈去揍张郃,而且把张郃揍得满地找牙。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张郃想起来就会做噩梦。

张郃怕张飞,徐晃却不怕关羽,在襄樊之战中,徐晃赏金千斤要收购关云长首级,看起来是“大公无私”,实际是贪功冒进破坏了曹操卞庄刺虎的战略:曹操的本意,是让徐晃只以威慑手段迫使关羽解除樊城之围,让关羽收兵去打孙权,两败俱伤之后,徐晃和张辽再出手摘桃子。

徐晃立功心切,把曹操的三令五申丢在脑后,歼灭了关羽主力,自己损失也不小,所以襄樊之战后曹军基本就失去了战斗力,再也无法跟陆逊吕蒙争夺荆州郡县,曹操这一仗打了个寂寞。

曹操对襄樊之战“功臣”的奖赏也很有意思:对进兵神速并大获全胜的徐晃给予口头表扬,升官赐爵赏金通通没有;迁延不进,战役结束才姗姗来迟的张辽,曹操亲自出迎,也没有半句批评。

曹魏五子良将中,张辽五易其主,乐进与张辽李典不睦,于禁战败乞降,张郃被张飞打得弃马缘山而逃,徐晃在荆襄之战中贪功冒进,这五人都不是完美之将,自然也不是常胜将军,但是要说他们哪一个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半壶老酒还真不敢妄下结论,于禁战败乞降也不算罪无可逭,但是他杀昌豨而献媚曹操,这件事做得确实不太地道,不但裴松之十分气愤,曹操当时也对于禁的做法不是很赞同:“豨降不诣吾而归禁,岂非命耶!”

曹魏五子良将的是非功过一言难尽,蜀汉五虎大将中的马超马孟起,也是极难评价:小说中的忠臣孝子,史料中的逆子贰臣;小说中的马超在葭萌关大战张飞,史料中的马超到哪都不受待见,他是走投无路主动写信向刘备乞降。

马超最不可原谅的一件事,还真不是不顾父亲马腾、兄弟马休马铁安危而起兵抗曹,如果他打赢了,或者战平之后与曹操讲和,马腾还真未必会死——马腾是在马超战败半年后才被诛灭三族的。

马超做得最不地道的一件事,是“认贼作父”,要当韩遂的儿子:“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

读过三国史料的都知道,韩遂跟马腾原本是兄弟,后来反目成仇大打出手,马超的嫡母和一个或几个兄弟,都死在了韩遂手里(马超字孟起,似乎应该是庶出,是要以马腾正妻为嫡母的),马腾也是被韩遂打得没办法,才去都城当了卫尉。

马超不顾父亲死活,对妻儿也比较冷血,他投降刘备,老婆孩子也遭了殃:“初超之入蜀,其庶妻董及子秋,留依张鲁。鲁败,曹公得之,以董赐阎圃,以秋付鲁,鲁自手杀之。”

马超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其实也是十分懊悔的,为此还把自己捶得吐了血:“超未反时,其小妇弟种留三辅,及超败,种先入汉中。正旦,种上寿于超,超捶胸吐血曰:‘阖门百口,一旦同命,今二人相贺邪?’”

很奇怪,马超和小舅子一起过年,咋不见他的堂弟马岱呢?是不是马岱也觉得堂兄马超做的事情有些不地道?

马超做事地道不地道,读者诸君心中都有一杆秤,但是对武圣人关羽和万人敌张飞,则是不好妄下结论,陈寿的评语是否公允,还需要大家慧眼明辨:“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

关羽张飞都很可惜,如果他们多活十几年,刘备伐魏攻吴成功的希望可能就会大几分,黄忠死得也比较早,并没赶上刘备称帝和出兵伐吴,此前也没有跟关羽战长沙——如果他们曾经在长沙城下惺惺相惜互饶性命,关羽就不会不屑与老卒为伍了。

黄忠没有死守长沙,他是跟韩玄一起投降的,在投降刘备之前,他们还一起投降了曹操:“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随从入蜀。”

黄忠三易其主,张辽五易其主,这在汉末乱世都不算污点,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赵云也曾给公孙瓒当过部下。

在蜀汉五虎大将和曹魏五子良将中,最难评价的就是赵云赵子龙,此公似乎没有败绩,也没有污点,有人说他是一身是胆的常胜将军,也是三国罕见的完美之将,他失利箕谷,也完全是因为诸葛亮指挥失误,双方兵力悬殊:“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

赵云带着少数疑兵硬抗曹魏主帅曹真的主力,诸葛亮带着蜀汉主力出战曹魏偏师魏延,两线作战全部失败,这仗打得实在憋屈。

赵云在五虎大将中最后一个封侯获谥,可见他在蜀汉的地位不是最高,有人说他还不如魏延魏文长,这种说法对不对,只能交由读者诸君来下最后的结论:在您看来,曹魏五子良将和蜀汉五虎大将,谁的人品最好?谁的战功最大?谁犯的错误是不可原谅的?


五子良将与五虎大将的污点和败绩:公允评判,有几位是不可原谅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