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变生物介绍(1)

扇骨兽:
扇骨兽属于中体型突变生物,常群体行动
该生物全身百分之九十五的部位被骨质装甲覆盖,唯有尾部以及进攻性触手为暴露肉体。
头部无咬合嘴部,通过铲刺辅以触手吞咽进食。扇骨兽奔跑速度极快,体下的生物机械散热器官可以为身体持续提供近半小时的爆发时间。扇骨兽的背部所呈现的扇状骨质装甲是从前代突变生物叠骨兽身上进化而来的,其质地更硬,在面对更强大的突变类生物时可以较好保护自己,同时适合用来防御军队的单兵远程武器射击。(蛛甲魔构的外部装甲多采取类似的材质构造)
扇骨兽尾部的尖刺可预防从身后而来的攻击。
扇骨兽与叠骨兽是近亲,但扇骨兽除了繁衍速度和能量转换效率以外各方面综合实力都要强于叠骨兽

叠骨兽:
叠骨兽属于中体型突变生物,有百分之五十五的部位被骨甲覆盖,其内脏几近镂空,整个身体下方皆为弱点。但有一大特性是进食需求较少,因为虫形口器钳状嘴部表明其不适合快速进食,为了弥补这个缺点,叠骨兽的魔素因子转化效率很高。叠骨兽常常群起而攻,大陆板块各地都有分布,同时因为对痛觉不怎么敏感,所以导致了其较容易死亡,但是快速的繁衍弥补了死亡率过高的缺陷。

刃口庞鱼:
刃口庞鱼属于大型突变生物,主要生活在毒素性较高的海域,中等深度海洋往上皆为其生存区域。刃口庞鱼全身被百分之80的骨甲覆盖,其几大特点是完全肉体的尾部,没有用处的退化腿部,以及退化了的深渊巨口,这些特性表明其祖先曾经生活在陆地上,由于崩溃末日的发生产生了适应性进化才逃到了海洋中生存,后经海域毒素污染产生病变变成突变生物。
刃口庞鱼无完整的进食系统,靠嘴部尖刺状牙齿以及嘴里的无数条细小触手来捕食滤食其他生物。

空蝎:
空蝎属于中型突变生物,全身仅有百分之10的骨甲。因其喜欢进食腐败血肉而导致嘴部被严重腐蚀。空蝎身上较明显的四条触手仅是用来辅助分食的,其主要攻击武器是尾巴以及尖锐的翅膀且都含有剧毒。空蝎拥有六只眼睛,但因为这个物种体内的毒性寄生虫较多,所以有一半的眼睛都是瞎的。空蝎的行为习惯随着脑内寄生虫的数量增多而变化,喜欢吃腐食也是这个原因,当体内的寄生虫需要繁衍时,会通过两种途径来达成目标,第一个方式是与异性空蝎体内的寄生虫产生生物讯号然后操控宿主来进行交配,之后再钻入新生命体内等待时机。第二个方式是操控宿主去攻击任何生物,然后在其身上注入虫卵,等到被产卵的生物中毒死去后,年轻的空蝎便会来吃腐肉,寄生虫卵再次进入空蝎体内,由此循环。空蝎这个物种,基本上已经丧失了自我生存的资格,永远成为了寄生虫的繁衍工具。

蠕浮庞构:
蠕浮庞构属于大气逆物理巨型生物同时也是大气生物的一种,与深海巨型生物共同组成了这个星球破坏力天花板的存在。大气生物本身含有剧毒,因在大气中生存,所以无时不刻在吸收着气层中的魔素。来自整个星系的毒素尘埃在本恒星系内肆虐,气层作为星球生态保护膜,吸收了不少宇宙毒尘,而大气生物则充当了代谢气层毒素的存在。

蠕浮庞构以大气中的毒素为食,但随着年龄增加,一旦体内的过滤器官衰竭,这些毒素全都会变成致命的毒药,所以大气生物一般全都是自我慢性死亡,死去的大气生物会漂浮在天空,因为体内充满了剧毒,所以被分解得也快,到最后,又成为了年轻大气生物的食物。

此外,大气生物是雌雄同体,自我受精产卵,它们的卵有一个人的大小,通常排卵上万枚,能存活下来的一般只有不到10枚。这些卵后来被人工夺取编译基因,成为了宇宙生物战舰的基础建设框架。

土鱿:
土鱿属于中型突变生物,生活在地下,往往独居生存,以土壤中的微生物为食。它的繁衍会破坏掉本地的土壤环境留下毒素,当土壤中不再适合微生物生存时,土鱿会用头部的尖刺和触手刨土去寻找新的土壤,当找到合适的地点后,它会用臂骨将自己稳固在土壤中,然后用下半身的触手吸食土壤养分,再用两边的触手过滤掉土壤中的微生物。土鱿几乎死不掉,所以也几乎不会繁衍,它们的繁衍方式就是等待被摧毁,然后分身生长。

全行兽:
全行兽属于大型突变生物,只有肢体有骨甲。这种生物的独特之处是几乎可以在任何区域生存繁衍,例如海里,陆地,天空,甚至地下。这使得全行兽的种群数量变得越来越庞大。但它们的进攻防御能力太差,尤其是头部,大脑和眼睛长在嘴巴下面,且没有骨甲防御,导致可以被比它体型小很多的扇骨兽单杀。而其能反抗的武器只有身上的两根弹射骨刺且盲区很大,所以既不擅长进攻也不擅长防守。但这种生物的活动特性启发了载具武器的研究,“蛛甲魔构”就是在这种生物的基础上开发生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