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为什么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被淘汰的两部人人皆知

现如今,我国的四大名著可谓是家喻户晓,不仅如此,人们还根据它们的故事情节拍成了电视剧。它们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是含有全面性的哲学道理,并且还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性的涵义。
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师徒之间的友情,都将人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们在建国前并不叫做四大名著,而是被称为“四大奇书”。不仅如此,当时将这些文学名著出版时,考虑的不仅仅是这四本。
其中,还有另外的两本书,它们被统称为“六大奇书”。但在建国之后,由于种种原因那两本书被淘汰了,“四大奇书”也改名为四大名著。不过,被淘汰的两本书却是人尽皆知的。

01四大奇书的改变
起初,中国的四大奇书是《西厢记》、《水浒传》、《史记》以及《庄子》。不过,当时明代的文学家冯梦龙对这四本书有着不同的看法。在他看来,除了《水浒传》可以归纳在“四大奇书”名单中,其他三本都不符合。
同时,他认为应该将《三国演义》、《金瓶梅》、《西游记》这三本与它一起,归纳为四大奇书。因为在当时,这四本书的流传范围更加广泛,还备受人们的喜爱,就此被归为四大奇书。
然而到了清朝顺治年间,《金瓶梅》由于书中含有污秽情节,不适合青少年的阅读,因此被列为了禁书。正是这个时候,曹雪芹撰写的《红楼梦》脱颖而出,很快的被人们所接纳。

并且其相较于前者而言,这本书不仅没有大量的污秽情节,还通俗易懂便于人们去阅读。从而取代了它的位置,成为了四大奇书之一。
02四大奇书变成四大名著
它们之所以改名为四大名著,是因为其流传范围很大,销量也是出奇的好。出版商为了抓住更好的商机,将它们合并在一起进行出版,且把名字改为“四大名著”。从此,这个名称便人人皆知,其中的故事更是深刻人心。
首先是《西游记》,可能很多人没看过这本书,但一定看过这部电视剧,师徒四人的西天取经的情节如数家珍。这部小说主要是想,通过师徒四人不畏西天取经时的重重困难,敢于挑战困难的故事,向世人传递一种大无畏的精神。

其次是《三国演义》,它写的是三国时期各个英雄斗智斗勇、争锋天下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那个时期不同的人物,还可以知道三国时期的发展趋势。
最后两本书中,《水浒传》写的是北宋末年一群梁山好汉的英勇故事。不仅可以让我们见识到真实的兄弟情义,还有铤而走险的狭义精神,让人阅读后增强自我的社会责任感。
而《红楼梦》则说的是,四大家族从兴盛走到衰落的故事。而且,它也很好地传达出现实社会的意义,不同人或者不同角度去阅读它,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03被取消的两部名著
虽然,它们讲述的是不同历史背景,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与人生、社会情况有关。后来到了清朝时期,受康熙鼓励满汉通婚这一思想,使得更多精神文化产品涌现出来。
因此,除了原有的四大名著以外,文学界又出现了两本书,分别是《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这让原本的四大名著变成了六大名著。然而到了建国之后,又将这两本书给除去,重新又变回了四大名著,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两本书在当时流传度并不亚于四大名著,但却充斥着批判性,而且还很难被人读懂,因此失去了入围名著的名单。前者是蒲松龄撰写的短篇小说,里边很多故事都是以狐、仙、妖灵为主人公。

甚至,还有人与妖相恋的故事情节,并通过这些故事来赞扬妖与鬼的高尚情操。同时,他通过这部小说,批判了清朝时期社会中贪官污吏的不堪现状。而后者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它们两本书的故事情节极其相似。
两本书也都是通过鬼神情节,来批判毒害文人的科举制度,并以此来讽刺当时时局的弊端。并且,两部名著的作者都是被科举制度淘汰的人。他们看透了当时社会的不堪现象,便想通过小说形式来抒发心中的不满。
而建国之后,我国还处于百废俱兴的状态,人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下。对于这两本书中的内容大都懵懵懂懂,甚至绝大部分的人,根本读不懂里边的含义。

尤其是蒲松龄写的书,整部小说都是采用古文的形式,不仅难以翻译,还不符合当时我国白话文的国情。再者就是,这两本书中的故事内容大都充斥着封建迷信,过于信任鬼神之说,这种思想并不适合推行。
同时,两部名著的作者价值观十分极端。虽然是描写出自己的生活状态,但也传达了大量的悲观态度,对人们树立正确价值观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它们也开始渐渐得淡出了大众的视野。

04结语
相较于人人知晓的四大名著,它们虽然在文学造诣上并不差劲,但是关于教育和价值观树立上却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两部名著当时退出中国文学名著的名单,也算是情有可原。
从“四大奇书”到“六大名著”,最后到如今家户喻晓的四大名著,也给世人留下了历久弥新的经典形象。一部著作要想成为经典,必须要确保其可读性,当然也要具备高超的写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