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
我既想追求一些永恒的东西,来试图让自己获得心灵的宁静。这些东西是让我将自己从“唯我”的枷锁中解脱之来的东西,当我意识到“一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但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主宰意志”之后,我决心将自己从单纯的人际关系或是自我希冀的感觉世界中解放出来。在个体自我之外存在着一个独立于人类的宏大世界,这个世界带着它永恒的谜团站在我们面前,看着我们。很多先哲通过探索未知的宇宙,神秘的数论,各式的化学反应,又或是神学思想来获得内心的自由和安宁,我实在很敬佩他们。每当我想到宇宙的宏大,而其中的自然规律又在数亿年里以美妙的模式修正,就顿时觉得个人生命实在是不值一提。但这条路的艰苦也是可以想象的,青灯相伴。
两种生活:
(1) 为他人或社会设立的目标而奋斗,拼搏中,不断迷失自我。
(2) 内心情绪起伏伴随奋斗过程,不过度“努力”就失去内心平衡。
(3) 面对责任,被动承受,不是主动承担。
(4) 对名誉、利益有较多的奢望和计较,因为追求的就是名和利。
(5) 需要别人充电才有动力,需要别人的激励才有方向。
(6) 很喜欢“交朋友”,参加“活动”,打电话联络,其实是受不了孤独。
(7) 不停的“学习和奋斗”,不敢休息,生活枯燥乏味。
(8) 为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而奋斗,永无宁日。
(9) 一生疲于奔命,总认为自己不够好,还美其名曰:“追求完美,好学上进。”
(10) 不顾及自己的内心感受,用外在“效果”欺瞒自己。
以及:
(1)为自己设立的目标而做事,拼搏中不会忘记自己的梦想。
(2)比“努力”还要重要的是内心的淡泊与宁静。
(3)责任面前挺身而出,因为结果会是影响到我的事情。
(4)不贪婪,得到的不是他人高看的,而是自己喜欢的。
(5)力量、智慧、勇气都来自内心,根本无需外来。
(6)内心充满自爱的富足感,对“情”和“友”并没有依赖。
(7)喜欢休息,享受独处,祥和便开心。
(8)做事是为了自己的兴趣,不是为了爬社会的“格子”,或获得他人赞许。
(9)不必追求“完美”,不必非得“上进”,上善若水。
(10)爱自己,关爱内心感受,净心得以心静,从不介意外界的评判。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一种生活吧,大概。
准备写到这里,那就,
晚安以及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