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胖贵妃:长相丑陋不得宠,却逆袭为晚清后宫最大赢家

俗话说,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在老百姓心里,这是让人羡慕的地方。可到了清光绪时期,早已成了过去时。
那时内忧外患。内部,各种反清运动一直没有消停;外部,从康熙时期开始,进入中国的传教士越来越多,和西方的联系日增。
朝廷各种事务都要花银子,后宫便开始节省,没有多少闲钱可以养嫔妃。
看看光绪的后妃,一共有三个,一个是皇后,这人是慈禧的亲侄女,在这里就不说了。

他的两个妃子,分别是瑾妃、珍妃,这两人是姐妹,瑾妃是珍妃的亲姐姐,当时一起进宫的。
如果数量下来,质量上去,三位后妃个个倾国倾城,那也不枉皇帝一场。可其实,接下来的真相,可能会让你掉了下巴。
今天说的就是其中那个爱吃肘子、长相丑陋又不得宠、最后却活出了精彩人生,成为晚清后宫嫔妃中最大赢家的胖贵妃——瑾妃。

光绪十五年的选秀大典是清王朝历史上举行的最后一次选秀大典,在这次选秀大典上,瑾妃他他拉氏与妹妹珍妃一同获选,成为了光绪皇帝仅有的两位妃子。
然而,瑾妃并没有因此得到光绪皇帝的重视,因为这次选秀大典实际上是慈禧太后操控的,瑾妃姐妹的入选也是慈禧太后的安排。
瑾妃呢,长得不漂亮,人又不聪明,性格木讷、体态肥胖。
她的婆婆呢,是心狠手辣的慈禧,老公是傀儡皇帝,最爱的是自己的亲妹妹珍妃,她处在这群人中属于最低端的。
婆婆不亲,老公不爱,既没有隆裕皇后那样高贵的出身,更没有妹妹珍妃那样的专宠,就是一个被人忽视的存在。
在隆裕皇后和珍妃的争宠中,瑾妃始终保持冷静,从不参与。尽管瑾妃因为珍妃的牵连而受到了一些惩罚,但慈禧太后了解瑾妃的为人,所以对她的惩罚并不严厉,只是稍加惩戒。
不过瑾妃的心态实在很好,对于光绪皇帝的冷淡和怠慢,从不放在心上。她居住在永和宫中,过着富有品味的自娱自乐生活,欣赏戏曲、绘画、写字,并搜罗各地的美食。
瑾妃的爱好不仅止步于品尝美食,她更热衷于制作美食。她居住的永和宫中的小厨房是宫内最好的小厨房之一。尽管身为主子,但她经常亲自下厨房烹饪美食。然后,她会将做好的美食装入食盒,让贴身太监送到宫外的宗室亲贵家中。
值得一提的是,瑾妃还有一个非常时髦的爱好,就是喜欢吃酱肘子,尤其钟爱京城天福记的酱肘子。几乎每天,她都会派太监出宫购买天福记的酱肘子。时间久了,天福记的伙计会定期把酱肘子送到宫门之前,交给瑾妃的贴身太监。
毫不夸张地说,瑾妃可能是清朝后妃中点外卖的第一人。在美食的滋养下,瑾妃长得圆润肥胖,因此还得了一个外号“月饼”。

大清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十四日,三十八岁的光绪皇帝暴崩,此时的慈禧太后亦病入膏肓,在颁下了醇亲王之子溥仪继承穆宗大统的懿旨后,这位手握清廷最高权杖近半个世纪的女人慈禧也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光绪、慈禧两宫归西后,皇后隆裕晋为太后,瑾妃则被溥仪尊为兼祧皇考瑾贵妃,成为了溥仪的庶母。
三年后,隆裕太后颁布退位诏书,历时近三百年的大清王朝就此终结。
清帝退位后的一年,隆裕太后在忧虑与自责中病逝。此时的溥仪才刚满六岁。隆裕太后病逝后,宫中溥仪的长辈还剩下四位,分别是同治皇帝的三位遗妃和瑾贵妃。
最终,瑾妃凭借袁世凯的授意成为了宫中事务的主持者,也因此担负起了抚养年幼溥仪的任务,成了紫信里的皇室当家人,此时的瑾妃就变成了端康皇贵妃。作为逊清皇室的当家人,韬光养晦了一生的瑾妃,终于在荆棘密布的人身上迎来属于自己的光明。
尽管瑾妃在宫中严格管束溥仪,但随着溥仪的成长,他开始对这种管束产生反感。
在民国十年,两人的矛盾达到了顶峰。一次关于范一梅被辞退的事件引发了激烈的争执,溥仪甚至砸碎物品并摔门离去。瑾妃,一向以溥仪的养母自居,觉得在这次冲突中失去了面子,对此深感愤怒。
她召集溥仪的生母瓜尔佳氏和祖母刘佳氏入宫,疾声厉色地训斥她们。然而,瓜尔佳氏因受到无端的训斥,承受不住这个刺激,回到醇亲王府后便自尽了。
瑾妃得知此事后深感恐惧,担心溥仪会追究责任,因此她不再严格管束他。
公元1924年,刚刚过完五十一岁寿辰的瑾妃受风寒一病不起,五天后因此病逝,虽然此时清帝退位已经十二年之久,但是逊帝溥仪仍旧按照皇家礼仪为养母瑾妃举办了隆重的葬礼。
瑾妃被以温靖皇贵妃的身份葬入了光绪皇帝崇陵的妃园寝之中,她也是清西陵中最后一位入葬的皇妃。
瑾妃虽然看似有些愚钝,实际上她是最聪明的。她深知与其和命运去争,不如学会淡然处世,而这不争的处世哲学也让她成为了人生赢家。
也许,她的制胜法宝就是四个字:不争不抢。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