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根及根茎——性状鉴别

根及根茎类中药——性状
学习方法:药材与文字同步(博物馆、认药房、药材市场、APP、公众号),大家中医app
1. 狗脊:药材——①不规则长块状②表面深棕色③被有金黄色茸毛④上部有棕红色叶柄残基,下部黑色细根⑥质地坚硬,难折断⑦无臭,味淡、微涩。
生狗脊片——近边缘1~4mm处有一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条纹(双韧管状中柱,中间木质部,两侧韧皮部)
2. 绵马贯众:药材——①倒卵形而稍弯曲②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和鳞片③根茎断面有白色维管束小点5~13个环列(称分体中柱:蕨类植物的维管束)④气特殊,初味淡而微涩,后渐苦而辛
3. 细辛(又细又辛):药材——①根茎有节和节间②根细长,有须根③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4. 大黄:药材——①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不规则瓣状②除尽外皮,表面黄棕色~红棕色,有的可见白色网状纹理(锦纹,是类白色薄壁组织与红棕色射线所形成)③质坚实④根茎髓部较大,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⑤根形成层环纹明显,木质部发达,有放射状纹理,无星点⑥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粘牙,有砂砾感,唾液染成黄色
5. 何首乌:药材——①团块状、不规则纺锤形②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③断面皮部(韧皮部)有4~11个“云锦花纹”(异常维管束),木部发达④气微,味微苦而甘涩
6. 商陆:药材——①切面浅黄色/黄白色,木部隆起,形成数个同心性环纹(异常维管束),称“罗盘纹”
7. 银柴胡:药材——①表面多有孔穴状或盘状凹陷称“砂眼”②根头部略膨大,有多数密集的疣状突起的芽胞或茎的残基,称“珍珠盘”③木质部有黄白相间的放射状纹理
8. 威灵仙:威灵仙淡棕黄色,气微味淡;棉团铁线莲褐色~棕黑,味咸;东北铁线莲棕黑色,味辛辣
9. 川乌:药材——①圆锥形,中间多向一侧膨大②表面皱缩③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粉质④形成层环呈多角形④气微,味辛辣而麻舌
10. 附子:盐附子——①圆锥形,表面灰黑色,被盐霜②质重而坚硬,难折断③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孔隙及多角形环纹④气微,味咸而麻,刺舌
黑顺片——①不规则纵切片,上宽下窄②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有光泽,半透明状,角质③气微,味淡
白附片——①形状气味与黑顺片相同②无外皮,全体黄白色,半透明
11. 白芍:药材——①圆柱形,两端平截②表面白色或淡红棕色③质坚实,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棕红色,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放射状纹理④气微,味微苦、酸
12. 黄连:味连——①多分枝,聚集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单枝根茎长3~6cm②表面灰黄色/黄褐色,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有的节间平滑如茎秆,称“过桥”③断面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有髓部④味极苦
雅连——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长4~8cm,“过桥”较长
云连——多为单枝,弯曲成钩状,较细小,长2~5cm,“过桥”较短
13. 延胡索:药材——①不规则扁球形②表面黄色或黄褐色,顶端有略凹陷的茎痕,底部常有疙瘩状凸起③质硬脆,断面黄色,角质,有蜡样光泽④气微,味苦
14. 板蓝根:药材——①圆柱形,表面淡灰黄色②根头部膨大,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③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呈“菊花心”④气微,味微甜而后苦涩
15. 山豆根:有豆腥气,味极苦
16. 甘草:药材——①根呈圆柱形,外皮红棕色或灰棕色②质坚实而重,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具明显的形成层环纹及放射状纹理,有的有裂隙③断面中央有髓④气微,味甜而特殊
17. 黄芪:药材——①圆柱形,少分枝②表面淡棕黄色,有纵皱纹③断面纤维性强,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具放射状纹理,有裂隙,呈“菊花心”④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18. 人参:药材——①主根纺锤形或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纹②有须根③根茎(芦头)多拘挛而弯曲,有不定根(艼),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④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⑤香气特异,味微苦、甘。或主根与根茎等长或较短,呈人字形、菱形、圆柱形。(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
19. 三七:药材——①主根呈圆锥形或圆柱形,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和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②体重,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③断面灰绿、黄绿或灰白色,皮部有细小棕色树脂道斑点④气微,味苦回甜(铜皮铁骨+骨肉分离)
根茎——剪口;支根——筋条;须根——绒根
20. 白芷:白芷——①根长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根头部钝四棱形或近圆形,有多数纵皱纹;皮孔样横向凸起散生,称“疙瘩丁”②质硬,断面灰白色或白色,粉性,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分泌腔),形成层近圆形,木质部约占断面1/3 ③气香浓郁,味辛微苦
杭白芷——与白芷相似。不同点:①杭白芷横向皮孔样凸起多四纵行排列,使全根呈类圆锥形而具四纵棱②形成层环略呈方形,木质部约占断面1/2
21. 当归:药材——①根略呈圆柱形,根上端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支根称“归尾”,全体称“全归”②外皮黄棕色~棕褐色(熏烟上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样凸起③归头膨大,有残留的叶鞘及茎基;归身粗短;下部有支根,多扭曲④质柔韧,断面黄白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油点,形成层黄棕色,木质部色较淡,具放射状纹理,似菊花心⑤香气浓郁,味甘、辛、微苦
22. 川芎:药材——①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②表面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类圆形凹陷的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③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可见波状环纹(形成层,蝴蝶状)及错综纹理,散有黄棕色小油点(油室)④香气特异浓郁,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
23. 防风:药材——①长圆柱形或长圆锥形,下部渐细,少分支②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称“蚯蚓头”③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棕黄色~棕色,有裂隙,木部黄色④气特异,味微甘
饮片——①呈圆柱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灰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
24. 龙胆:龙胆——①龙胆根茎呈不规则块状②表面暗灰棕色或深棕色,上端有茎痕或残留茎基,周围和下端着生多数细长的根(马尾形)③根细长圆柱形或扁圆柱形,表面淡黄色,上部有显著的横皱纹④断面略平坦,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质部色较浅,有5~8个木质部束点状环列,称筋脉点,气微,味甚苦,有髓
坚龙胆——①根茎不规则结节状,短,稀疏略弯曲②根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略呈角质状,无横皱纹,外皮易脱落③断面皮部棕色,木质部黄白色,易与皮部分离,无髓
25. 秦艽:秦艽——①类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有纵向或扭曲的纵皱纹②根头部常膨大,多由数个根茎合着,顶端有残存的茎基及纤维状叶鞘③断面略呈油性,皮部黄色或棕黄色,髓部有时呈枯朽状,气特异
麻花艽——下部多由数个小根互相交错纠聚
26. 紫草:药材——①圆柱形,顶端有时可见分枝的茎残基,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②皮部疏松,呈条形片状,常十余层重叠,易剥落③体轻,质松软,易折断,断面不整齐,中心木质部较小,黄白色或黄色④气特异,味微苦、涩
27. 丹参:药材——①根茎粗短,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②表面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常呈鳞片状剥落③断面疏松,皮部红棕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④气微,味微苦涩
28. 黄芩:药材——①呈圆锥形,扭曲,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②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③老根中心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状或已成空洞者称“枯芩”,新根称“子芩”或“条芩”,气微,味苦
29. 玄参:药材——①呈圆锥形,中部略粗或上粗下细,有的微弯似羊角状②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③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乌黑色,微有光泽④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⑤用水浸泡,水呈墨黑色
30. 地黄:鲜地黄——①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样凸起以及不规则疤痕②肉质,易断,断面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中部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黄——①多呈不规则的团块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②表面灰黑色或灰棕色,极皱缩,具不规则横曲纹③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有粘性,具焦糖气
31. 巴戟天:药材——①呈扁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暗灰色,粗糙,具纵纹和横裂纹,有的皮部横向断裂而露出木部,形似连珠②质韧,断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易与木部剥离,木部坚硬,黄棕色或黄白色
32. 桔梗:药材——①呈圆柱形,略扭曲②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有纵向皱沟,有横长皮孔样斑痕③根茎上有数个半月形的茎痕④质脆,易折断,断面可见放射状裂隙,皮部类白色,形成层环棕色,木部淡黄白色⑤气微,味微甜后苦
33. 党参:党参——①长圆柱形,稍弯曲,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圆点状,习称“狮子盘头”;根头下有致密的环状横纹,向下渐稀疏,有的达全长的一半;全体有纵皱纹及散在的横长皮孔样凸起,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乳管)
素花党参——①根头下致密的横环纹常达全长的一半以上
川党参——①顶端有较稀的横纹;小条者根头部较小,称“泥鳅头”
34. 木香:药材——①形如枯骨,表面黄棕色至灰褐色,有显著的皱纹、纵沟及侧根痕②质坚实,体重,不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灰褐色~暗褐色,形成层环棕色,有放射状纹理及散在的褐色点状油室,老根中心常呈朽木状,气强烈芳香,味微苦
35. 川木香:药材——①圆柱形(铁杆木香)或有纵槽的半圆柱形(槽子木香)②表面黄褐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外皮脱落处可见丝瓜络状细筋脉;根头部偶有黑色发黏的胶状物,称“油头/糊头”③体较轻,质硬脆,易折断④气微香
36. 白术:药材——不规则肥厚状团块或拳状团块
37. 苍术:毛苍术——①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②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点,习称“朱砂点”;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习称“起霜”
北苍术——①呈疙瘩块状或结节状圆柱形②有“朱砂点”,无“起霜”
38. 天南星:药材——①扁球形,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有麻点状根痕,有的块茎周边具有小扁球状侧芽②断面色白,粉性,气微辛,味麻辣
39. 半夏:药材——①类球形,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②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40. 川贝母:松贝——①类圆锥形或近心形,如豆如珠,表面类白色②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③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可以放稳,称“观音坐莲”,中心有灰褐色的鳞茎盘,称“蒜泥点/蒜泥带”④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青贝——①类扁球形②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习称“观音合掌”,顶端开裂,习称“开口笑”
炉贝——①长圆锥形,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②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端开裂而略尖,开口称“马牙嘴”
41. 麦冬:药材——①呈纺锤形②中柱细小
42. 知母:①带外皮者习称“毛知母”,鲜时剥去外皮者习称“知母肉/光知母”②顶端有浅黄色的叶痕及茎痕,习称“金包头”
43. 天麻:药材——①椭圆形或长条形,顶端有红棕色~深棕色干枯芽苞,习称“鹦哥嘴/红小辫”;或微残留茎基②另一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的圆脐形疤痕,习称“肚脐眼”③表面黄白色~淡黄棕色,有纵皱纹及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多轮横环纹④角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