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款美制武器最能代表美国的科技美学?(转自知乎)

(已经同意转载)

为何没人聊到美国真正的“真理”?
不要光说常规武器啊……美帝的战略核力量也是又帅威力又十足。
俄亥俄级核潜艇。

和三叉戟D5洲际弹道导弹

2.1米的直径,13.2米的长度,体积只有陆基机动洲际弹道导弹的水准。
精度90米,载荷2.8吨,射程11000公里以上,完全达到了井基弹道导弹的水准。
有多漂亮?
修长流线型的外形,圆润的外表,无论是导弹还是潜艇都堪称艺术品。
有多先进?
20多年了,全球其他国家还没有一个能拿出类似玩意的。
什么是科技美学?
这就是科技美学。
纵然中国整天真理服人,俄修整天要核弹糊脸。
14艘俄亥俄和336枚三叉戟就那么静静的提醒着你……
究竟谁,才是玩这种真理的骨灰级高手?
哦对了,美帝真正的陆基机动洲际导弹是怎么样的?

当然,是用其他国家的中程弹道导弹的重量和体积,达到洲际弹道导弹的威力和射程……
14米长,1.2米直径,不到20吨的起飞重量,11000千米的射程……
作者:框框框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432761/answer/253179357
来源:知乎

北美航空XB-70“瓦尔基里”战略轰炸机。
永远的女武神。
设计感、技术性、力量感与美的终极结合体之一。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 Crew: 2
· Length: 189 ft 0 in (57.6 m)
· Wingspan: 105 ft 0 in (32 m)
· Height: 30 ft 0 in (9.1 m)
· Wing area: 6,297 ft2 (585 m2)
· Airfoil: Hexagonal; 0.30 Hex modified root, 0.70 Hex modified tip
· Empty weight: 253,600 lb (115,030 kg; operating empty weight)
· Loaded weight: 534,700 lb (242,500 kg)
· Max. takeoff weight: 542,000 lb (246,000 kg)
· Internal fuel capacity: 300,000 pounds (140,000 kg) or 46,745 US gallons (177,000 L)
· Powerplant: 6 × General Electric YJ93-GE-3 afterburning turbojet
Dry thrust: 19,900 lbf[79] (84 kN) each
Thrust with afterburner: 28,800 lbf[80] (128 kN) each
Performance
· Maximum speed: Mach 3.1 (2,056 mph (3,309 km/h))
· Cruise speed: Mach 3.0 (2,000 mph (3,200 km/h))
· Range: 3,725 nmi (4,288 mi (6,901 km)) on combat mission
· Service ceiling: 77,350 ft (23,600 m)
· Wing loading: 84.93 lb/ft2 (414.7 kg/m2)
· ift-to-drag: about 6 at Mach 2
· Thrust/weight: 0.314
——————————
注意以上加粗部分,这些技术性能指标的解锁时间是1964年。
20世纪60年代中期,彼时红色帝国的传奇截击手刚刚开始试飞,而达到与之相近性能指标的唯一一款战略轰炸机是图-160。
美帝:听说15年后有一款250吨级的战略轰炸机可以飞到2.05马赫?
——————————
而且最关键的最关键——真的很美啊!
凌厉而刚健、又不失流畅性的线条也好;
衬着面积利落的冷色调的纯白机身也好;
有下折设计的巨大三角翼与双垂尾也好;
六部发动机并列喷口发出的幽蓝色也好;
都不能再美啊!
如果说MiG-25的双三意味着钢铁色泽冷与热的激烈碰撞,
如果说SR-71的双三意味着隐藏于天幕之下影子般的存在,
那女武神就是驾着神之战车驾临人间啊。




——————————
P.S.作为惯例,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同样的双三指标,同样的烧金巨兽,同样的三角翼与机头,同样的机腹进气道,同样的钛合金
——你看看T-4在留下来的照片里是个什么鬼样子,机头还可以再丑点么:

作者:Matugae Kiyoaki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432761/answer/253026854
来源:知乎

Naval Advanced Tactical Fighter,美国海军先进战术飞机项目。
可惜因为狗逼国会被砍了,否则大猫的血脉至今应该还在广阔的天空上流淌。
变后掠翼+隐身
还能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加浪漫吗?




科技美学?武器?最能代表?那当然要属B-2了。
诺斯罗普·格鲁曼B-2隐形战略轰炸机,绰号“幽灵”,诺斯罗普和波音公司联合麻省理工学院为美国空军研制的执行战略核/常规打击任务的低可侦测性飞翼轰炸机。

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轰炸机,目前唯一一种隐形战略轰炸机,目前最贵的飞机(24亿美元/架),B-2的战略意义堪比核弹。
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低可侦测性,即俗称的隐身能力。B-2的隐身不只局限于雷达侦测层面,还包括降低红外线、可见光与噪音等不同讯号,使被侦测与锁定的可能降到最低。
B-2在空中不加油的情况下,作战航程可达1.2万千米,空中加油一次则可达1.8万千米。每次执行任务的空中飞行时间一般不少于10小时,B2没有海外基地,无论攻击全球何处的目标,B2都是从本土出发,长途奔袭后仍返回本土基地。具有“全球到达”和“全球摧毁”能力。
B-2的隐身性能与小型的F-117攻击机媲美,但是作战能力却跟庞大的B-1B轰炸机类似。1997年,首批六架B-2轰炸机正式服役,一共只生产21架。(在美军基地自毁了一架,现役20架。)
B-2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当时苏联大力发展各种中远程防空导弹和高空高速国土防空拦截机,例如S-200(北约代号:萨姆-5)中高空超远程地对空导弹、S-300(北约代号:萨姆-10)全空域防空导弹系统和米格-25/31高空超音速拦截战斗机等。为了隐秘突破苏联防空网,寻找并摧毁苏军的洲际弹道核导弹发射基地和其它重要战略目标,美国空军提出要制造一种新的战略轰炸机,强调突防能力,要求能够避开对空雷达探测,潜入敌方纵深,然后就有了后来的B-2。美国本来打算生产127+6架B-2轰炸机,但是苏联GG得太早,导致只生产了20几架,使得单台造价比天还高,如果论斤卖,B-2的单位质量价格比黄金还贵。。


现在来谈谈外形。
隐身B—2A轰炸机机身长21.0米,高5.18米,翼展为52.4米,乘员2人,高5.18米,机翼面积478平方米,空重717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70600千克,推力4×8,618千克(84.45千牛),载油量75750千克。可以想象一下,差不多半个足球场大,三层楼高,真的是帅炸。

B-2的设计是一个纯粹的飞翼,没有垂尾或方向舵,从正上方看就像一个飞去来器,轮廓由12根互相平行的直线组成,飞机的中间隆起部位以容纳座舱、弹舱和电子设备。


B-2这种飞翼式设计的全翼机,由于机身的主要部分和机翼融为一体,整个机翼都是用来产生升力的,空气阻力最小,因此这种飞机的空气动力效率最高。更重要的是这种机型对雷达波的反射最小,所以飞翼飞机也是隐身性最好的飞机。在当时B-2外形首次曝光的时候全世界都惊呆了,人们都说美国开挂,叫外星人造了架来自未来的飞机。。

作为外挂般存在的B-2,其作战方式也很简单——装完逼就跑,跑到敌人家里,客厅炸完炸厨房,厨房炸完炸卧室,然后拍拍屁股回家,过会儿再来。。
最后,虽然这货很叼很无解,但是种花家它也不敢随便惹,万一装逼失败被干下来一架,神装爆一地,以流氓兔的复制能力,三五年后......你懂的。
作者:卢十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432761/answer/267771308
来源:知乎

直奔主题,不说美军战机信息化时代下航电和系统的领先,就说说气动布局,代表美式风格的也是数不胜数,这里我不说f22这个了,说点大家少点关注甚至低估的。国内军事媒体30年不停的印象植入导致大家一看到美军战机第一时间认为~气动布局一般,机动性一般。所以我说有些媒体真的是毁人不倦啊,到现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很多大型军事节目一些大咖军事专家一碰到苏式美式战机对比一开口就说苏式机动性好很多,有鸭翼机动性一定比常规布局好等等范围大,断章取义一笔带过的忽悠结论(不排除那些专家其实是被节目要求这么说,比如局座,年轻时写的文章和退休后电视上说某些结论看起来完全两个人,我本人相信他是有真材实料的,再怎么说都是将军级别,只是上了电视身不由己而已)
我不会翻墙的学生年代也是充斥着各种类似歼8对抗f22,苏27和米格29近距离血虐f15和16(后来证明半斤八两,美式的甚至占优优势)。后来出来工作接触很多真正的航空大神(有一个网友真的进达索实习后来去了加州,就是搞风洞测试的)知道一些客观的数据和演习结果以后一顿恶心和失望,这种失望一直维持到我国歼20出来以后才算好了一些,可以说无论歼20性能如何它都是我国的希望之星,顺便说下鸭翼三角翼加边条翼确实是目前最适合我国五代机的选择。
其实美国在气动布局领域研究从研发速度还是质量境界上从来都是超过苏联,当然苏联也很牛逼就对了。美苏航空差距最小的年代是二战后喷气机初期,大家都有吸收德意志技术,最接近的两个代表是米格15和f86,虽然战绩上还是美式占优,但是从技术层面看还是打得难分难解,个人就偏好米格15,但是从二代机开始航空整体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开始拉大,三代机开始整个国家航空业技术水平对比上基本苏联处于吸尘追赶状态(苏27出来的时候f15c也快来了,更别提苏27那个雷达啊。。。业界称残次品?),说有差距里当然是包括气动布局,只是气动布局苏式相对美国航空研究里的发动机,高新技术材料,数字化等别的技术指标上来说气动布局差距没那么大而已。说到气动布局,美国三军和NASA等一些别的国内外单位合作的x试验机绝对是一众代表,前期就很牛逼比如1954年第一次突破音速的x1验证机,第一次三倍音速的x2,和1960-1968更是一鼓作气弄出达到6马赫高潮音速的x15验证机。后来越战泥潭发展暂时缓和了差不多十年进度。终于里根大总统牛人上台,立志再搞对苏优势装备竞赛研究,美军各种装备和研发经费暴涨,水涨船高下x试验机重回正轨,很多时候实验都是几千万上亿的(当时一个亿很多)就为了验证几个数据而已,一步一个坑,一个思路一堆美金的堆点技能树,确确实实为了人类航空创造了很多实用的理论。美军也乐此不疲的用这些数据验证,筛选,淘汰,就是为下一代优势战机做准备,很多气动布局和飞控研究的数据用到了今天。本人不才,随便拿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越战后x验证机分享一下。他们都能代表美式装备研发水平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还第一个吃螃蟹的美
第一个要说的就是1977年开始搞的前掠翼的x29,对,就是那个比苏联鼎鼎大名s47金雕还要早了快十年的x29,只是当时我们媒体几乎不提这个,只会提s47苏式前掠翼战机,所以开始名气不大甚至很多人不知道

前掠翼当然也不是美畜首创,但是x29是喷气式时代,加初步数字化时代后第一架前掠翼验证机,当然它也绝对不光只验证前掠翼,毕竟这货花了8000多万美金,只研究个机翼研究人员会挨揍。研究的还有复杂气动布局下先进的数字化飞控系统,机动性和稳定性两个矛盾的战机静不稳研究,大迎角攻角的使用效果等技术。据我所知此货直到今天还是已知静不稳最大的飞机,所以它的飞控要是不好估计要出事。所以这货当年配了三套数字电传系统之余还再配三套备用模拟电传飞控系统随时补上(是说美国人心细牛逼呢还是说美帝对自己飞控来控制这架新颖战机显得没信心?我就母鸡了)。以上几套验证的技术下来放到今天还是一流,特别是飞控研究领域。。。还有一个叫VFC技术的黑科技玩意(当时是黑科技)。机头头装喷射装置,大迎角飞行时喷出氮气增强涡流效果增加大迎角操控性。总得来说当时美畜是满意了,这货用全动鸭翼,前掠机翼,后机身边条布局,机翼内半翼后略,外半翼前掠(真他妈复杂,编写飞控的程序猿估计天天骂人),用先进飞控在百分之35的负静稳定裕度下进行放宽静稳定度飞行(很重要也很成功),前掠翼天生的强度不足则由美国超强大的复合材料技术弥补上,一定程度下满足需求。没有矢量发动机情况下45度迎角飞行,最高67度的优益可控性和响应性(后来几年试过带矢量,数据我查不到)。这些都是小事,重要是各种翼面,飞控留下的数据价值那些可不止8千万,那是一个国家航空业的瑰宝,x验证机成功也好,失败也罢,过程和得出的数据都是最值钱的,每个军事产业链带动下的实际操作,数据经验,这些都是买不到的宝藏,全拿去为下一代优势战机做数据,一代神机f22和后来的战机他们必须得和这些x验证机叔叔说声谢谢,没有他们哪来22的优秀机动性。当了解x1到x50等验证机你会有种美畜摸石头过河,全世界偷偷摸美帝过河的感觉,当然我也没说苏联不行,只是气动布局研究境界上进度和创新技术上整体还是美国领先。没办法,我是红裤衩都得服。还有几款下班再聊
X36
在1997年麦道X-36验证机又称无尾战斗机敏捷性研究机。顾名思义,没有垂直⊥尾翼,战机看上去是二维的平面,这个做法目的很单纯,隐身,超音速。

X-36依靠鸭翼(没办法,取消尾翼付出代价太大,除了矢量发动机加个鸭翼增加机动)副翼,和矢量推进喷口控制方向。但是由于在欧拉角和偏航这两个轴上都不稳定,所以和X-29一样需要加装先进的数字飞行控制系统才能保持稳定。虽然这个验证机只是遥控小号试验机,但是我可以肯定告诉你,这很可能就是将来六代机的设计,因为取消垂直尾翼而增强的隐身能力和很强大的超音速飞行能力。当年和f22竞争的原型机yf23采用的设计就有类似思路,只是尾部平直翼稍微翘起来一点这种折中的办法,确实在隐身和超音速方面yf23确实好于当时的yf22。


但是缺点很明显,飞的快但是机动性一般。美国科技高是高,但是要用的时候还是会经常性挑相对风险没那么大的装备,原因无他,出事的话不好和别人交代(主要是国会),第二就是没必要。。。是真的没必要,f22还不够折腾世界了?于是有些x36气动思路的yf23和y120双转子变循环发动机被弃用。但是不用不代表不研究啊,美帝没那么傻,各种网络流传的六代机概念图基本都是取消垂直尾翼的,当然你也可以说都是yy我也没话说,不过我相信空穴不来风,多多少少能看出一点思路的,我是相信取消垂直尾翼加强隐身和超音速能力,靠着鸭翼(可能有,但你千万别说是抄袭我们歼20,人家尾翼都取消了,不是一个概念)先进的飞控和很好的矢量发动机或许还有变循环发动机,这个会是六代机大体方向。这里牵扯到一个矢量发动机问题,我也觉得现在强行(注意是强行)给一代四代机或者五代机加矢量发动机不是很必要,先解决发动机推重比,推力曲线,加速响应性,能量补充等发动机根本问题再谈矢量好点,不然会有反作用。但是暂时不用不代表不研究,矢量技术那可是未来。因为到了x36这样的无垂直尾翼时代如果你不用矢量你试试?尾翼没有了又没有矢量发动机,怎么机动?和火箭有啥区别?!
好了到这里我是打算介绍x31这部妖孽的验证的,不过正在整理,毕竟这货涉及的东西太多,产生的影响比x29更大。在扯31前我会短短的瞎扯两个题外的验证机,一个是x37b,另外一个是纯谣传的x44,前者已经不属于大气层内的了太空飞机,但是介于它那可怕的25倍音速还是很显眼的,大家可以去查查。至于后者x44嘛,当我瞎扯也行。下面先看图

这个比六代机图更加不可信的图大家纯属娱乐吧。是真的假的都有可能,美国嘛,啥都搞,公开给我们军迷看是人情,不公开是道理。不过也侧面反应了下一代战机很可能取消垂直⊥尾翼的思路,大家当笑话看看就好,我发出来纯属觉得它很帅而已。。。
好了现在轮到x31了,

一个让我印象最深最深的验证机,我是不可能完全介绍它身上验证的技术,原因很简单,很多我根本不懂。。。。x31和x29是打破我读书时候一直以来认为苏式气动布局和机动性研究在美国之上的定性思维的验证机,x31要说完全真的很难很难,里面验证了比x29更多的技术。首先说一下,个人对超低速和失速机动持怀疑态度的,用过多能量换角度怎么说也有点极端,而且空战周期告诉我们,在敌我双方高速移动时,瞬盘机头指向能力作用有限,必须考虑瞬盘指向后角速度的衰减量,如果敌人还处于高速状态下你角速度衰减过快,即使第一秒你机头指向很快,后续也会跟不上。但是失速机动带给我们视觉效果太大了,各种匪夷所思的机动太精彩了,x31就是里面的佼佼者,它的机动只能用诡异和妖孽来形容。



x31在1995年公布完成的内容里重点验证失速状态下的敏捷性。与同样是低速狗斗奇才f18的对垒也给我们留下珍贵的资料。x31对上f18大部分限制中低空高速,和亚音速比拼机头指向狗斗演习中,允许使用失速机动辅助狗斗的x31取得了一比三十二的交换比。但是换过来当限制31失速机动和限制推力矢量导致大迎角不超过30度情况下(如果不限制可达到70度,妖孽不),f18在十六次空战中取胜十二次。这就证明如果空条件是降到中低空死斗时(我认为如果狗斗时过大使用能量而得不到补充,持续到接近失速状态甚至失速还要继续狗斗不脱离的应该叫死斗了),有失速机动和优秀攻角的战斗机会有优势,甚至能弥补常规机动不足的缺点。随着狗斗时间越长,双方能量(高度速度)越低,优势越大。。。
在我们当年为苏27那不可控的眼镜蛇惊叹的时候,美国的DAPRA和美国海军和德国国防部就开始在折腾能飞70度迎角的x31了,各种可控的大迎角失速机动被验证出来。可控的眼镜蛇,倒飞,尾钩,还有一个倒着飞的落叶飘现在网上找不到视频了!还有赫布斯特机动甚至将x31拉至74度迎角,绕速度矢量滚转反向下滑加速飞行的机动,大大降低转弯半径(别问我是怎么样的,光靠文字我也想像不出),以上机动靠着出色的气动,矢量喷嘴和数字飞控,全程有优秀的可控性和响应速度。。。
除此之外x31还涉及超多的飞行数据验证,X-31A采用鸭式布局,主翼为双三角形下单翼,偏转角度已经达到负55负到正20度,在机动里鸭翼主翼产生强大涡流提高升力,也实验了改善跨音速过程中一个叫安定性急剧下降的老问题。三角翼的通常具有小展弦比和大后掠角,具有跨音速气动特性良好,随着飞行马赫数变化气动中心的移动小,此外有较好的强度、刚度和重量特性,已被超音速飞机广泛采用。
机翼和各个速度区域的飞行品质研究和静不稳研究在已知可查的报告显示X-31由于推力矢量喷嘴和相应的数字飞控,使该问题得以解决X-31A机翼的平均上反角为0度(X29后来者运用矢量技术解决了),罗克韦尔国际公司跨音速翼型,相对厚度为5.5%。机翼上反角具有横向静稳定的作用,而飞机的稳定性与机动性是相互对立的,这便是X-31A取0度上反角的理由。翼型相对厚度的选择主要考虑阻力的影响,亚音速状态下对阻力影响不大,但在跨音速时波阻增加大约与相对厚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应尽量选择相对厚度较小的翼型,但不能太小,否则影响结构高度及机翼的可用容量,所以超音速战斗机机翼相对厚度一般在4%~6%之间。可见X-31A的翼型可保证它在低速大迎角机动和超音速飞行时都具有较低的阻力。
X31的机动性研究绝对是美国航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矢量技术,鸭翼的研究,数字化飞控,失速大攻角机动研究更是直接影响一代神机f22。至于为啥22最后不上鸭翼嘛,这里不做说多评论,以免撕逼,但是个人是偏向常规布局的。
最后说说两款服役的战机,f18ef和由x35演变而来的f35a战机,这两款战机机动性一直被黑个底朝天。首先说说f18ef超虫这款战机,它的高速性能确实不怎么样,但是近距离狗斗绝对牛逼,在没有矢量发动机情况下可控攻角达到55度,亚音速狗斗非常牛逼,有一款f414推重比达到9的发动机做支撑(升级外贸版本超虫配的f414epe推重比直接到了11,羡慕嫉妒恨啊,给我们fc31还多好啊!!!!)
在美军国内和空军的狗斗演习能在亚音速狗斗全程压制f15,海军内部在初出茅庐的时候狗斗直接把前辈f14这个全名偶像打败,交换比达到1比29。对外在和马来西亚的演习中狠狠的打击了米格29k和带矢量发动机的苏30mkm。介绍x31前我说过瞬间机头指向高是好事,但是并不够,因为如果能量不足或者补充不快,瞬间指向一秒后角速度衰减量太大导致接下来的机头指向跳水严重,角速度衰减快慢也可以理解为持续机头指向率,光是一开头数值高是不够的,而f18ef偏偏在大攻角激动后能量补充快,即使第一秒机头指向慢过苏30mkm也能在持续机头指向中超过它。而且由于f414发动机和良好的气动设计18做完大攻角的超机动速度掉得不多,高度也没掉。靠着可控持续攻角55度和能达到100度的瞬时攻角,很好的亚音速加速力,甚至在2015-2016多国演习f18ef再一次打败了矢量苏30mkm和幻影2000,甚至在推重比劣势情况下近距离狗斗打败号称三代半的鸭翼阵风M,如果算上超视距领域里加上AESA和最新的AIM120D(海军在2015年完成初始作战能力)和AIM9X(海军在2008年就完成初始作战能力),电子战吊舱,仅次于肥电的信息化网络中心战能力,在全球舰载机中优势非常明显,甚至把路基战机参进来也显得非常生猛(亚音速狗斗全程压制我最喜欢的f15)。作为他们的对手我们的歼15要注意了,目前我们确确实实处于劣势,无论是平台,武器,系统都落后一点,但是绝对没有代差,而且加快信息化航电等子部件改装我们潜力不会小的,毕竟我们歼15是重型战斗机,理论上子部件水平持平的话我们拥有尺寸优势(目前很难做到,努力追赶中)


在狗斗演习中即使有矢量发动机的苏30mkm有爬升和最高速,持续过载,和矢量发动机带来理论上高初始瞬盘值的优势,但是却在近距离中主动占位,角速度衰减量,机头指向速率,能量使用的管理和补充都占劣势,被f18ef狗斗压制。这里功劳不能说没有气动布局的功劳,近几年各类演习你会发现近距离狗斗美式战机居然占主动权(其实希腊招标时的1992年其实f16就狗斗搞定过苏27)。不服不行。不要以为近距离狗斗现在大离轴蛋蛋机敏性就不重要了,如图下所示机敏性好的战机照样能更快进入设计窗口或者使导弹拥有更好的发射阵位

关于f18ef的详细讨论大家可以去逛逛我另外一个回答会更加详细了解这个在国内经常被误解低估成只能舔地的战机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120821/answer/265315689
至于f35这款被人黑的体无完肤的战机,就更不用说了,继承并且轻松超越当年被黑成二代机的f15成为被黑之王,一开始就被叫肥电,就是看不起他机动性。我其实刚开始也不看好他机动性,但是现在来看貌似也不是这样的。


首先它的飞行品质和各个速度区域的机动特征基本和f18ef类似,超音速不怎么样,但是亚音速机动非常可怕(这里先抛开那些更变态的近距离态势感知设备),现在能看到的动态图显示这家伙亚音速机动性甚至超过f18ef,弹药内置优势能让它做到比18ef更多高攻角的超机动,比较有用的超机动如high angle of attack和J-turn等完成质量非常高,大部分高度速度区域下机头指向甚至比某些装了矢量发动机的三代机快(因为气动布局,发动机,飞控,整个空战周期的机头指向角速度衰减量小),还能外挂完成我个人认为没啥用的可控140度眼镜蛇,关于他们两个的资料想要的可以找我要,电脑重装保存不多,但是还是能看到的。我想说的是就算在机动性方面你没有f22这种全速度高度区域几乎通杀的机动水平,就请不要小看肥电,人家只不过侧重机动点不一样,和其他战斗机情况类似。你看f18ef在爬升,速度,无矢量优势的情况下打赢了苏霍伊你就知道f35近距离机动性大概处于什么水平了,肯定没有国内说的那么差。@队长
这是f35边条翼效果图

最后说一下,美军对气动和机敏性研究真不是盖的,这里还没有完全说关于空战周期的领域。

红裤衩的我又是羡慕又是妒忌,现在知道其实苏联气动也一直落后于美国了,只是差距比其他项目略低而已,而且目前看来俄罗斯也追赶无望(没钱啥也别说),接下来就看我们的了!比如歼16我们改到拥有AESA 红外光电 数据链等先进航电,数字化领域个人觉得歼16比最新一批苏35bm还有前途。在看美畜的航空气动历史资料时你会发现美国佬总是先世界一部,不光是武器设计,连战术战略思维都是,高度都很高,开创的信息化战争到现在也没几个国家玩得起。话说回来,服气羡慕是一回事,但是千万别放弃追赶,差距不是坐着就没了的,建国以来多少技术是一步一个坑,一天一堆红钞票追上去的,偶尔还得走弯路,追到现在已属奇迹,而且奇迹还没完呢。指出缺点但是别太黑国产战机了,羡慕但是不卑不亢的去学习强者和单纯去跪舔强者绝对是两回事,前者是自强后者是自残。有些人,跪久了膝盖容易生根,起来不容易。。。我喜欢美式装备,也偶尔欣赏老美的一些东西,但是仅此而已,我是种花家兔子,所以如果您是粉红或者美分就不要太理睬我了,我不喜欢吵架,而且粉红美分我两边都不是(或者两边都是?)
苏27和f15的讨论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56
作者:小灰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432761/answer/308406954
来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