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想要好睡眠?千万别再尝试失眠误区!|合肥军海心理医院给出建议

2023-07-19 17:05 作者:合肥军海心理中心  | 我要投稿


或许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睡眠不好,坊间关于睡眠的各式偏方就不断涌现,但那些方子明显良莠不齐。要树立正确的睡眠观念,就必须走出这些“时髦”误区。

误区一:“数羊”能帮助入睡。

最新研究表明,这一方法无助于入睡。

英国牛津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将50多名失眠症患者分成3组进行对比实验。研究人员让第一组患者在入睡前幻想一些平和放松的景象,比如秀美的瀑布或者节假日情景;让第二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数羊”方法;对第三组患者则没有任何指导,任其自由思维。

实验结果表明,第一组研究对象比平常约快20分钟进入睡眠状态,而其他两组研究对象的入睡速度都要慢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数羊”太过单调,无助于人们排遣焦虑情绪,安然入睡。

误区二:老年人“觉少”很正常。

美国《医学》杂志2007年刊文指出,老年人和年轻人一样需要充足的睡眠,这是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老年人睡眠功能退化,以及疾病等原因,夜间较难入睡,所以才给人“觉少”的错觉,正确的方法是在白天适当“补觉”。

误区三:打盹无益。

现代人压力越来越大,睡眠透支已成为都市流行病。最新一期德国《睡眠研究》杂志认为,打个盹小憩片刻,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全美睡眠基金会最新调查显示,美国有16%的公司在办公区设有“小憩区”,以帮助员工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体力和精力。

误区四:打鼾无害。

法国《健康》杂志日前刊文指出,偶尔打鼾且鼾声均匀,对人体的确没有明显不良影响。但如果打鼾多次引起呼吸暂停,且每次暂停时间超过10秒,就属于典型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容易诱发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并发症。

【正解】

1.了解自己的个体差异和敏感度

治疗失眠不能墨守成规,要根据自身情况采纳医生建议。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人和人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有一个哲人说,如果一天少睡2小时,你就多活了10年。传说伟大的人或勤奋的民族都是睡眠少的人群。精力旺盛的人睡眠减少,可以有两个解释:一是他们不需要那么多睡眠,因为大脑分泌的神经激素多,足以保持人的意识清醒和情绪的饱满。所以他们富于创造性。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音乐、绘画)、政治家常常是彻夜不眠的人,他们的睡眠不完全受昼夜节律的影响。如果接受这样的解释,那么睡眠多的人比睡眠少的人可能比较懒,缺少创造力,也少些生活的激情。

第二种解释,是人类对睡眠的需求有很大的个体特异性,医学把人的睡眠分成长睡眠型:每天需要9~10小时睡眠;中睡眠型:7~8小时;短睡眠型:5~6小时。统计学表明大多数人是中睡眠型,老人、孩子、智障的人、神经缺陷的人、无所事事的人和懒汉多是长睡眠的,这样的人不是缺少足够的能量,就是缺少对生活的激情。

其次,人们对同一种药物和事物的敏感度不同。以咖啡为例,是人都知道咖啡里面含有兴奋剂,影响睡眠,有人喝了咖啡睡不着觉,可是我刚认识一个卖古董的大哥,他每天晚上都喝着咖啡才能入眠,他把咖啡杯比喻成自己的“奶瓶”。再以看电视为例,对于不少人来说,睡前看肥皂剧会很兴奋导致失眠,而有些人看这些却能起到催眠功效。

所以,每个人的身体和神经都有特殊性,要想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必须了解自己的生理习性。

2.确保“基础情绪”良好

就像每个人都有两个“我”一样(一个是表现出来的我,一个是真实的自我),任何一个人都会有两种不同的情绪,一个是外在情绪,一个是内在情绪,也就是基础情绪。

外在情绪指的是平时所呈现出来的表情,比如有人给小孩子一盒巧克力,他们就会露出灿烂的笑容。

基础情绪是人的情绪底色,比如当我们所爱的人生病时,我们忧虑不安的那种感觉。那时候,通常是高兴不起来的,即使有朋友前来探望你会笑笑,但这只是表情动作罢了。

如果一个人只是表面上很快乐,但他的基础情绪却不怎么愉快,这对他的睡眠是非常不利的,很难拥有高质量的睡眠。

有些事,你并不觉得,但它一直潜伏在你心里,对你的身体造成物理或化学的影响,影响了你的基础情绪。不管外在情绪是怎样的,基础情绪始终处于上风,决定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从而影响着你的睡眠。

如果一个人成长期保持愉快的基础情绪,那么他无疑就是幸福的人,不会轻易遭遇什么身体不适,睡眠状况很好。在他身上具有我们所说的开朗的个性。与全世界的物质财富相比,这种个性更加珍贵。

如果你没能在成长的过程中自然形成这种乐观向上的个性,现在开始培养还为时未晚。只要你能坚持不懈地贯彻一些简单的原则,你就能成功。

3.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影响人们睡眠质量的因素主要分两种,除了我在前面所说的因为身体内部因素所引起的睡眠问题,另一种是卧室环境不好引起的睡眠不适。对于这种情况,只要我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稍做改变,睡眠质量将大为改观。

有利于睡眠的卧室环境应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色彩适宜

用不同的颜色装饰房间,会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一般说来,失眠者卧室的墙壁应以淡蓝、浅绿、白色为佳,这样会给失眠者以宁静、幽雅、舒适的感觉,使人睡意更浓。若能将窗帘、壁画、床罩及被褥也配成淡绿或淡蓝色则催眠效果更佳。反之,卧室的墙壁若涂成橘黄色,挂红色窗帘则会使失眠者难以入睡。

环境安静

安静的环境是促进睡眠的基本条件之一,周围环境的安静对入睡和睡眠的深度都是有好处的。嘈杂的环境,使人心情无法宁静而难以入睡。因此,卧室窗口应避免朝向街道闹市或增加隔音设施。

光线宜暗

人们一般在光线较暗的环境里更容易入睡。床铺宜设在室中幽暗的角落,或以屏风或隔窗与活动场所隔开,窗帘以冷色调为佳。如无法在入睡时降低光照强度,可以用眼罩帮助隔光。但并不是在极暗的空间里所有人都容易入睡,例如对黑暗具有不安全感的人,则可以在卧房点一盏小红灯,有助于入睡。

温度、湿度要适宜

卧室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入眠。冬季,卧室的温度大体应保持在19摄氏度,其他季节22摄氏度为宜。睡眠时适宜的相对湿度应为60%~70%。使用空调、暖炉时要注意湿度的维持,可在暖器上放块湿毛巾或安装一台加湿器。不同的人对温度、湿度的舒适感是不同的,因此主要也是以感到舒适、适合自己为标准。

另外,卧室的营造上还要尽量注意:

卧室朝南或朝西南方向有利睡眠。人在睡眠中大脑仍需大量氧气,而朝南或西南方向阳光充足,空气畅通,晚上自然

有着很好的舒适感。

睡眠的空间宜小不宜大。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睡眠空间越小越使人感到亲切与安全,这是由于人们普遍存在着私密性心理的关系。 床铺的宽度,单人床以70厘米以上为宜。宽度过窄,不易使人入睡,这是由于人在睡眠中,大脑仍存在着警戒点,活动频繁,唯恐翻身时跌下床来。 睡床以一边床头靠墙,两侧留出通道为好。这不仅有利于下床、上床,且使人有着宽敞感,显得空气流通些。 被褥要柔软、轻松、保暖、干燥与清洁。睡衣宜宽大,床单枕套、蚊帐等要常洗晒。 保持卧室、卧具的清洁,床下不堆积杂物,以免藏污纳垢,招致蚊虫鼠蚤的繁殖与滋生,干扰睡眠。

4.睡前做点“小动作”

站在养生的角度,睡前不宜深思熟虑,但可以多做点“小动作”,绝对有益无害。

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所谓子午觉,就是晚上子时进入熟睡,白天在午时(11:00到13:00)午休。如此可提高睡眠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夜半子时为阴阳大合,水火交融之际,所以此时熟睡,效果最好。

午时为日中,阳气盛(阳生阴尽),此时称为“合阳”,阳虚的人、不上班的人午时多睡一会儿可以养阳;阳不虚的人,要工作的人,在午时小憩30分钟以养阳。

所以子午觉的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小憩即静卧或静坐30分钟即可),千万不要反其道而行之,子时开夜车,午时睡大觉,这样违反了自然规律,对身体无益。

有些老人天一黑就睡了,若身体虚的只好这样,身体好的则没有必要。

睡前减慢呼吸节奏

第一,呼吸节奏减慢了,心跳自然减慢,那么气血运行、生命活动都可缓和下来,然后才能安然入睡。

第二,睡前可以适当静坐、散步,或看慢节奏电视、听舒缓的音乐等,使身体逐渐入静。静则生阴,阴盛则寐。

第三,最好的办法是躺在床上做5分钟静气功,从而做到精神内守。入睡后,睡眠质量才会好。

睡前吃一点养心阴食品

睡前可以吃一点养心阴的东西,可帮助精神内守,如冰糖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或桂圆肉、百合,或一杯牛奶等。因为人睡觉后,五脏仍在辛苦地工作着,在五脏中,心脏最辛苦,所以适当地补益心阴将有助于健康。

最好的睡前佳品是燕麦片,含有富足的N-乙酰-5-甲氧基色胺,有助于减肥。同时燕麦片能使产生褪黑素,一小碗就能起到促进睡眠的效果。所以,睡前饿得话就煮一小碗燕麦片,加少许蜂蜜混合其中是再合适不过了。

睡前用温水泡脚入睡最好

如果睡前用温水泡脚,再辅以足部按摩,尤其是足底涌泉穴,效果最佳。因为这样可以促进心肾相交,心肾相交意味着水火共济,对阴阳相合有促进作用,阴阳合抱,睡眠当然达到最佳境界。

按摩促进睡眠的穴位

涌泉(足底前1~3中心凹陷处)

内关(手腕横纹上3寸,两肌腱之间凹陷处)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

5.冥想,正念有助于睡眠

你,用心去听,远处有瀑布泻下的声音;你,深吸一口气,手中有玫瑰散发的幽香;你,认真地去体会,自己忽而漂浮在安静的湖面上,忽而又深入到葱郁的山谷中…… 在飞机上,在火车上,在地铁上,甚至是躺在公园的长椅上,无论外面的环境多么嘈杂,只要想象着以上这些美好的。


想要好睡眠?千万别再尝试失眠误区!|合肥军海心理医院给出建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