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洛川风华录】十二、遇半仙略说未来事,卜三卦却见过去文

2023-01-01 11:14 作者:超绝可爱心华酱  | 我要投稿

     龙牙当日出发,还引得绫有些伤情,他蓦然发现自己身边人又少了一个,不免显得多愁善感。也是万分有幸,还有清照与清弦能陪着他。

     清弦懂得少,倒也总结出一套极有特色待人办法,有四字曰「恭谦忍让」,见到谁都自先摆低姿态,自然不会再惹祸上身,倒是还收获不少称赞。

     绫闲来无事便领他出去到闹市里玩儿,亦不乏行侠仗义之举。市坊间已有人把他与言和相提并论。

     不过那些皆小事耳,今日所发生这些事情,才真真值得记述呢!


     易安先生白日里常去城南戏台旁的那丰乐楼饮酒。如今当了绫大小姐门内幕僚,手头闲钱也是多了起来。真的闲来无事时,就来自寻快活。

     二楼外台是免费的观戏佳座,清照时常来此。老板也乐得卖他人情,给他专留了桌空位。清照很是高兴,每兴起时便作诗作词赠与丰乐楼,也算为它增光添彩。

     是日二月十八,天甚晴,然不暖,略有微寒。绫今日杳无安排,寂寂无聊,自晨起便坐家中读书,至于日上三竿。清照眼见家中无酒,心中便打算到丰乐楼去小酌几杯。正巧绫又无事,他便如此提起道:「小姐今日可有听戏之意?」

     绫那里不晓得他甚么心思?可转念一想,这倒也不失为一打发时间之法,于是点头道:「今日春光明媚,确为登楼赏戏之佳日。既然如此,吾二人即赴那丰乐楼去罢。」

     清照闻言,轻笑两声道:「如此甚好。」

     二人素来不愿备甚浓抹,无非略擦些胭脂,再涂个唇。如此淡妆再加些小饰品,又携上那渺无打扮之意的清弦,很快便准备停当。三人驾上一辆马车,当下朝丰乐楼去了。

     丰乐楼楼主姓余,名曰袅袅,乃是一年轻女子。其人博学多才,除善歌技,亦知天文地理,与清照相处甚佳。

     绫这边,一行人不时便到了楼前。叮嘱车夫将车驾回,清照便轻车熟路领绫与清弦登到二楼。袅袅虽为楼主,却鲜少插手楼内管事。更多时,他也在这二楼外台饮茶听戏。今日便是如此。

     却说清照见他听戏认真,小声呼唤店小二来,要了几壶陈年佳酿与几个下酒菜,带那二人往隔壁一桌坐下了。绫与清弦均无酒兴,略点下一壶清茶,便也无甚要求。绫随手掏出些碎银付了,多的算是赏的,那店小二自是千恩万谢地去了。

     至于袅袅,他盯着戏台出神,并未在意。

     下方戏台上,唱的乃是《西厢记》,伶人也算尽心尽力,唱腔正宗,所饰之角似乎出神入化。然绫何人?其于戏剧之一道,有其独到理解。下面这班子,功底扎实不假,而太平庸,不能惊艳,因而观之略觉乏味,便教了清弦些许茶道。清弦平日略呆,而于此道研习甚速。

     到这《西厢记》第二幕闭幕,清照喝得面色微醺。可终究无人对饮,是他不免兴意阑珊。绫叹气道:「杂剧唱功如此反而过头。这么一出,真可谓皮影戏也!」

     此语声倒不重,除清弦、清照二人,惟袅袅一人闻之。余袅袅鉴剧赏戏多年,自认也算名家半个。方其观台入神,对本场评价不低,却听绫如此话语,自然心有不公。又想既是客人,不便争执,起身款款走去,略轻佻道:「想来,小姐应是于此造诣颇深,可否指点一二?」言罢,但见清照在侧,对其一揖,清照径自回礼。

     绫固无聊,袅袅忽前至此,正合了他意。他却不正面回答,而是道:「易安先生与此人相识?可否先作引荐?」

     袅袅亦晓得自己多有冒昧,便等清照向绫介绍道:「哦,这位正是丰乐楼楼主,姓余,复名袅袅。」

     清照又欲向袅袅引述阿绫,被阿绫挥手阻止。绫将那黑面纱向上提提,道:「既是楼主,你这儿可有甚么乐器?至于台下这剧,若我奏完一曲,下一幕大致也要启幕。待到那时再予解释,亦不为迟。当下,可否请楼主暂坐,吾等共饮清茶一杯?」

     余楼主亦不谦让,那四方小桌正好缺上一人,拉开木椅便坐下,顺道又吩咐人去取了乐器。

     绫并无不满,转而道:「依楼主看,下面这一台《西厢记》,其妙处何在?」

     袅袅一惊,略眯上双眼沉思片刻,道:「其唱功精细,动作到位,一肌一容皆近乎神功。」

     「所言不差,楼主想来听过清蔼长公主殿下往四年那场?于此相比,则孰为最佳?」

     「嗯……若如此说,大概仍是长公主殿下所演更加出彩。」

     绫因而莞尔一笑,道:「这般便好。」竟不再言语。碰巧此时乐器送到,那是两支笛子。其中一支是木笛。木笛并不多见,制作如此精妙者,大概天下唯此一支。另外那支则是玉笛,看似平平无奇,但这一支笛子必是由一块整玉打造而成,单这料子已然价值不菲,何况打造之用?有此二者,必不凡人也。

     绫显然识不得此等宝贝,于是道:「楼主便有管无丝?这笛子,小女子怕难以启用。」

     「何妨?一试便知!」袅袅将玉笛交于他手,自己托起木笛,略略吹奏几下,音清泷而唍啭,又不似竹笛那般高傲,令绫愣了两愣。

     清照见绫盯着玉笛出神,轻道:「不如清照吹取一首便是。」

     绫因而回了神,摇摇头示意不用,将手中玉管轻抬,半撩面纱,吹孔送至唇边。先感叹道:「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原来那玉笛非但通体洁白无瑕,且竟有淡淡清香,实在奇异。

     绫当下吹奏之。恍惚间一股暖流闯入身体,五脏六腑登时舒缓下去。他双目圆睁,分外惊奇。方欲言,吹走已不可止,便所幸顺着笛子吹了下来,正是一曲《竹叶青》。

     一曲作罢,这二楼侧面万籁俱寂,杳无半缕杂音。若朝楼下望望,亦有人驻足留听,不觉笛声已绝。

     「真宝笛也。倘是此等宝物,不知是哪位高人赠予楼主?」

     「此言差矣。此乃家传之宝,何谈高人赠予?」

     余袅袅面色如常,瞧不出有甚感情。绫亦不再追问,双手将玉笛重新置于盒中,捧茶饮下几口。

     不想却在此时有一不速之客突至。

     「袅袅。」那人轻唤。随之,余楼主当即离席,侧立于旁,朝那人躬身一礼。

     发现他异样,绫自然望向那生意来源,见是一女子,将那璀璨红发编成左右两束,垂过腰间。

     那人于是行至绫这桌前,步伐轻巧。歉道:「孽徒有眼不识泰山,忘殿下恕罪。」

     这『殿下』二字一出,在场诸人均是一震。清弦即刻冷下气场,正欲出手,倒被绫打断。绫道:「既可识得本公主,其阁下何人也?」

     答曰:「不才复姓东方,原名明珠,本字栀子。后自觉担待不起明珠二字,便改名东方栀子,无字。另自号『不显』。」

     绫亦站起,揖道:「竟是不显山人前辈,绫久仰大名,快快请坐。」

     栀子回揖道:「长公主殿下不知在何处闻知不才姓名?」

     二人落座。绫答:「家父有缘尝遇前辈,卜得一子一女之卦,因与兄长及绫言。」

     「原来如此!」二人遂相视而笑。不多时,栀子又问:「殿下因何而来此?」

     「能有何事?不过易安居士欲来此饮酒,绫略作陪而已。」

     「那真巧了。不才今日来此亦是一段巧合之事。却没想到一来便见这不肖徒儿冒犯殿下,也算缘分。」

     绫于是言:「何妨?此事亦甚有趣。」

     袅袅便道:「多谢长公主仁德。只是,有关方才话题,仍想请您不吝赐教。」

     于此时,袅袅已不再震惊,接受事实平静淡然,到底并未担心甚么。

     绫闻言朗声大笑,指着那戏台子道:「这第三幕已经开场,尔观之,台上各人,不论其唱、其念、其步、其面,一一完美无缺,唯有这『神韵』二字,寻不得半点痕迹。他几个眼神太过傲气,不与对手交流,亦不与看客交流,故而无神。唱功太多专注、少了杂剧那般杂兴,故而无韵。至于为何以之比皮影戏,那皮剪影岂不是面不改色?」

     待他言毕,袅袅人先一愣,随后不禁叹服,亦放声笑了笑,便道:「长公主果然不同凡响,袅袅这里便告退了。」

     绫瞧了栀子一眼,见他静静饮茶,大致也晓得其所欲了。答曰:「楼主不必如此客气,再会。」

     袅袅当下离了此台,也不知还在思索甚么,其余人亦皆因种种原因离去,不多时便只剩绫、栀子、清照、清弦这一桌。绫不点破,静观其变。栀子亦不言语,喝着随身携来之茶,倒与绫等无甚瓜葛。

     「第三幕唱完了,不知殿下可还有兴?不如往不才居所一叙?」等到戏台子上再度空无人气之时,栀子问道。

     绫亦不料他此刻此般发问,琢磨片刻,遂答:「前辈邀约,不敢拒绝。」

     栀子略邪魅一笑,又道:「唯殿下一人可。」

     「既如此,清弦,尔携易安先生回去便是。」

     「小姐,清弦不可离您开去。」

     「无妨,前辈不会害我。」

     清弦又欲开口,而欲言又止。片刻,揖道:「小姐,您多保重……」

     栀子谓他道:「尔可向乐正家报吾名号,其将放心。」

     清弦对其一揖,背起那半醉不醒的李易安,当下施展轻功纵身而去。

     绫亦随栀子离席下楼。未几,这二楼外台热闹如故。

     约莫得有二三时辰车程,到不显山居已是当日午后。绫颇感腹饥,碍于面子未敢明言,随着他下了车。可刚一踩地,他那胃腑之处即刻『咕咕』鸣叫起来,不由一阵脸红。

     听见这声,栀子颇觉其可爱,道:「余不食人间烟火已久,山居内无有火灶锅盆等物,寻些果子可充饥否?」

     绫羞得满面通红,轻咬朱唇不愿吭声。但他着实饿甚,就微微点头。

     当下栀子领他入内坐下,沏了半壶清茶,转身去为他置备果食。绫朝四周瞧瞧,这正是:

          木桥卧如龙,

          拱门架似虹。

          不知何处有?

          唯道显山中。

     说来也算讽刺,不显山人东方栀子亲手营造的不显山居,竟然位于显山之中,不知是刻意所为亦或冥冥天意所指。

     显山,阿绫倒是在《方舆纪要》里看到过,这山是在大莫广西行省,很是偏远。而这短短时间竟可抵达,属实神仙缩地成寸之法也。

     绫亦不客气,见是凉茶,端起即饮。茶香并不浓郁,气息格外轻盈,沁人心脾。而一入口,顿觉口中清冽无比,一下冲透他五脏六腑,整个人儿从头顶到脚心猛地一个激灵,下来即是神清气爽,飘飘欲仙。此杯饮完,已无行路之疲惫,真乃一大奇事。方欲再沏一杯,栀子却已携着果子复归。

     他道:「这边尚有几个桃儿,且与了殿下罢。招待不周,您请谅解。」

     待绫放眼望去,那桃子长得格外娇小,两三个也不及平常一只大桃。且略扁平,似方似圆,红里透白,白里透亮,令人甚为垂涎。绫虽不那么能吃,姑且也尝过大江南北不少美味,见到这桃儿却请不能自已,两眼直勾勾盯着,至于有些失态。愣了有好一会儿,才可算回过神来。

     回想如此场景,与那奇异清茶,绫捡出一只桃子,问道:「这,究竟为何物?」

     「此桃与那玉笛,确实人间不该有之,正乃天上之物。」栀子略顿半刻,一语出而惊人,「这桃子,是为蟠桃,三千年一熟。而那玉笛,是为不才参与天山瑶池蟠桃宴,西王母娘娘所赐。」

     三言,怕是得让绫震惊十八辈子。他美眸暂闭,略略梳一遍,仍久久无法平静。后道:「实在不可思议……您到底何方神圣?」

     栀子微笑而视,平淡道:「偶然得道之人而已,无甚不得了。」片晌,又道:「放至将来,殿下必在吾之上矣。」

     「此话怎讲?」

     「暂不可讲。待到殿下恢复记忆,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甚……甚么?」

     栀子不语,绫再三追问,他才吟道:

          「凤啸广明誉凰仪,

          舞戏神歌道镇迷。

          九万里来纵八月,

          天召归去定荒戾。

          刻骨铭心须抚简,

          入宁过晓忘出意。

          画中怎得美玉成,

          卷外唯见拨弦姬。」

     当下,绫百思不得其解。可又晓得栀子定然不愿明言,只接着悻悻然问了句:「这又是何意?」

     栀子果答:「此天机不可泄露。长公主二十二岁时,自往金陵凤凰台去,自然可有答案。」

     「此话当真?」

     「只是,殿下这两年的道路,不知该有多难走矣。」

     「……」绫一时沉默,大概今日所知过剩,聪慧如他一时之间也难以接受。

     「不才今日所言过甚,接下去得向神明好好解释了。」栀子叹道,「公主殿下可愿来卜一卦?」

     绫晃晃头,并没听清,重又问道:「甚么?」

     栀子本不愿多言,见他这样反而一喜,道:「无甚,殿下可愿来卜一卦?」

     「啊……嗯……前辈既然仙风道骨,可有乩笔?」绫长叹一声,而后猝然反问。

     「为何独选此物?」

     「家父遇前辈之时,不就是用此物占卦?」

     栀子点点头,心想:『这倒是可以理解。』便领他走向屋后。

     绫尚饥饿难忍,将几个蟠桃揣在怀中,吃下几口,但觉味道上佳。却不知自己容貌身材,已在蟠桃滋润下,愈加精致丰腴,赛神比仙。又兼桃中天地精华,将他全身经脉一通疏络,面色较以往更是红润健康,真仿佛仙桃那般娇艳欲滴了!

     「到了。」

     山居看似不大,真走在当中才能晓得这路程真个儿不是一时半会儿便能走到。等二人到乩笔封存之地时,绫那几只桃子早已全部下肚。

     房子不大,上头几张符箓组成一奇特法阵,将甚么东西封入其中,隐约一股强大威压,使绫止步不前。

     栀子款步上前,口中念念有词,突然娇喝一声:「疾!」那几张符箓爆发出一阵金光,向左转了两周,门随即打开。

     里头放眼望去,甚是空旷,唯中心有一沙盘。盘中那乩笔独而直立,并无支持,如若神助。

     「这乩笔,一年可请三回神、三回圣、三回仙、三回佛、三回妖、三回魔、三回先贤。只是谁又晓得请来的将是何方神圣?」栀子又道,「既然确与殿下有缘,今日便令殿下请三次罢。这第一回,殿下欲得何志?」

     栀子带他进屋。绫略一思索,自己究竟想知道甚么?可刚一考虑,立刻有张面孔浮于脑海。他俏脸儿一红,便回想起中秋一夜春宵,与二人雨中漫步之景。纵然已过将将半年,那人仍旧居于他心头,挥之不去。看官,尔等想必晓得那人正是洛天依也,我们绫大小姐这相思之症,那真不是一般重了。

     当下,他扭扭捏捏半天,终于勉强吐出几个字道:「姻……姻……姻缘。」

     「嗯。」栀子轻应一声,又招呼道,「那,来与我一同扶乩。」

     「好。」绫乖巧地跟在他身后,扶起乩笔的另一臂。

     栀子阖上双眸,口中念念有词。少顷,便引得屋角四柱金光四射。绫甚是惊讶,那四根柱子,密密麻麻刻满大篆,亮时这些字即投影出来,打在绫身上,渐有丝丝暖意。

     刹那间,一股轰然气势自乩笔而起,迅疾向四周迸发开去,将绫吹得摇摇晃晃,一头披散秀发胡乱扬起,衣裙亦有些许凌乱。

     又过片刻,栀子睁开明眸,仰着上问:「不知是哪位前辈到此?」

     绫只觉手中乩笔竟自动起,乃低头一瞧,只见笔尖已在沙地唰唰写下: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莫非是,李商隐前辈?」

     「你所想不错,问候一次罢。」

     绫有样学样,亦仰首道:「见过前辈!不知可否为小女子解惑?」

     乩笔沉寂一会儿,又唰唰写道: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绫痴痴望着沙盘,见是这一首《无题》,难免失望。毕竟这诗里的两主人公并未相守终生。其情再有如何美好,终不过一夜之内罢了。

     一首写完,却仍有语道:

     无翼者尚可一点而通,而况有之?

     无翼者才得无疾而终,奈何有之?

     「栀子前辈……此可作何解?」

     栀子并不作答。绫看那最初所写一句,中含彩凤二字,竟又与凤凰相关。于是他低头看看自己双手,甚是迷茫,却从未怀疑自己是否前世为仙。

     「这第二请,殿下欲知为何?」

     「气运……吧?」绫这回倒十分不确定。其余那些事情你说他欲知何不欲知何,他也说不清。来来去去,结果到了这第二回,他口中竟然蹦出了这二字来。

     闻言,栀子沉吟片刻,道:「亦非不可。那便再扶起这笔来。」

     绫点点头,二人再度扶起乩笔。这一次,只见那盘中「唰唰」写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却见栀子大惊失色,连忙到沙盘正前方,行跪拜礼。

     「师……师父!」

     绫转念一想,请来能下笔而得这十二字,怕不是真给老子本人请来了!不由暗自佩服自己。又观栀子呼其为师,不由心惊,原来这栀子前辈乃是老子真传之徒,将来想必亦是飞升金仙之人,难怪不食人间烟火,道行又如此高深。如此想来,亦躬身行礼道:「见过老君,在下大莫清蔼长公主,久仰老君。」

     那笔写道:

     长公主今日欲知气运,老朽便与尔四字。

     一顿,正字书道:

     跌宕起伏。

     随之,金光顿消。栀子则从地上起身,神色略有些颓唐,但并无大碍。

     绫望着那沙盘中四字真言,愣了半晌,也不知气运跌宕起伏是个什么意思,并未注意栀子神色变化。

     栀子道:「还有一回,吾等须得加速。」

     「为何?」

     「不好解释。长公主殿下,还请从速。」

     栀子继续催促,绫就也不再纠缠,道出最后二字曰:「社稷。」

     「殿下果然心系家国,无愧外界贤明之赞。」

     于是二人第三次扶起乩笔,只见那笔唰唰写道:

     仁者应为天下谋兮,夫唯小人独见其利。

     孰非心诚使万物有灵兮,孰非神坚而志不渝。

     「太祖皇帝!」乐正绫见这两行骚体诗,当即晓得他这回请来的是大莫泱泱千年的立国者——莫太祖。正是他自山越起兵,连克吴、魏、季汉三国,统一天下,才有了莫朝一千余年近乎长盛不衰的神话。

     绫不敢怠慢,俯下身行了三拜九叩大礼。可到他起身之时,金光已散,只有沙盘中多了两句道:

     山河将崩而天下乱兮,芳草耀于正空。

     日月奇白夫圣者遁兮,却又唤出真龙。

     绫看不懂,决心带回去使兄长解之,便暗自记下了。刚欲与栀子道别,忽听得外面一声吼道:「东方栀子,你泄露天机,已触天条。你可知罪?」

     「栀子知罪。」已经出了屋栀子静立在风中,衣袂微微飘起。

     于是,两个天将取出缚仙锁,将栀子双手扭到背后,三下五除二捆了个结实,踏上祥云便朝天上飞走。

     「栀子前辈!」绫大喊一声,追出门来。可栀子回头望了他一眼,就消失在天边了。

     「泄露天机……难不成是那首诗?可……可绫不懂啊!此可算乎?」绫崩溃而泣。然再一睁眼,竟已是回到了自家闺房当中。

     天色乃是将晚,想来方才一切具真不假,便觉栀子为己所害,胸口一阵奇痛。连带那肩上将痊箭疮亦是隐隐作痛,猛地呕出一口血来便倒头跌下,眼前一黑,昏迷过去。

     噫!老子言阿绫气运跌宕起伏,这不已经有所浮现?

     那真是:

     若木金山分两道,五湖四海成一家。

     欲知大小姐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洛川风华录】十二、遇半仙略说未来事,卜三卦却见过去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