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AI取代人类?或许不过是自己吓自己

2023-02-07 17:43 作者:晨雾暮露  | 我要投稿

前言:一些牢骚

最近的chatgpt项目开始刷屏,从我多年对互联网的经验来看,事出反常必有妖,能发动如此多的媒体,自媒体去密集在一个点上发表各种文章的,必然背后是有运作方的。

显然,他们的运作很有效,成功的搅动了舆论,而网上到处都是该项目的创业项目在招募,我分明感受到了一丝寒意,这种运作模式和当年的区块链何其相似。

在这个中美对弈的大背景下,无论中美,某些资本是既不愿投那些投资高,收益低,还预期收益周期巨大的项目,也不敢在无脑炒概念短平快了,因为中美都抓的紧。

前些年,高大上的虚拟货币,一时间街头巷尾都在说,各种高科技代名词,如今一地鸡毛,从那时起,我就忽然发现,这群资本迫于增值需求已经变得疯狂,越来越喜欢去炒那些既不会直接和法律冲突,引起灭顶之灾,又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领域,于是,虚拟货币,元宇宙,区块链一个一个就像约好了一样,一个周期下去,另一个周期上来,这不,虚拟货币开始消停了,chatgpt忽然不知道从那个角落冒出来了。

可前千万比说我孤陋寡闻,说人家发展好多年了,可发展那么多年,都没怎么见舆论关注,怎么虚拟货币潮水看着过去了,消停了,它忽然就像接力棒一样出来了?

还记得区块链消停后,什么接的班么?不就是虚拟货币么。

还记得vr世界消停的时候,什么接的班么?不就是元宇宙么。

可这些东西真的是适合解决当下关键社会问题的技术吗?我从来不认为这些概念背后的技术本身的价值,我反而认为这些技术每一个都真真切切是好东西,然而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西方牛逼吹完,割走一波韭菜后,就丢进了垃圾堆,但似乎也就中国真正重视了其背后的技术价值,各种讨论的都是这些技术对国计民生经济就业等各方面的价值,相关各类试点也都出台了,比如全世界都在炒概念的元宇宙,股票金融市场有人起飞,有人跳楼。潮水退去,一地鸡毛,然后这个很尴尬的时候,央视某期新闻联播,领导下去视察,巧了,人家基于元宇宙理念开发出各种已经运作的很好的经济模式了。

你们说有意思不有意思?那句著名的网络梗,当年西方用来忽悠中国的各种高大上概念,最后只有中国真被忽悠了,你说惨不惨?然后中国最后还真就给你做出来了,你说气不气?

AI真的会取代人类,导致大量失业,然后社会崩溃?

常见的互联网贩卖焦虑,好莱坞式的经典焦虑噱头,AI这玩意,在绝大多数文艺创作作品中,无论是硬科幻,还是软科幻,甚至最新大火的球2,里面也有一句,别看他们西装革履,最终也会被取代的名台词。其他不说,就说球2,我个人是相信郭凡这种思维的人不可能陷入思维陷阱中的,球3一定会给出一个真正的呵护逻辑的结果。如果你等不了球3,那么就可以看我下面告诉大家,为什么这种焦虑压根就是这波人贩卖出来忽悠人的原因了。

首先给出我的观点,AI不仅不会取代人类,反而会让人类大发展,非但不会导致大量失业,反而会创造更多更加符合公平分配体系的新岗位。AI会从人类社会构成逻辑层面,帮助人类重塑社会结构,使得其更加有活力。

要真正理解这个观点,我得做些简单的科普工作。

首先,从历史看,科技本身就是人类通过和大自然打交道后,逐渐形成的借用自然现象的一种能力的发展。你把科技理解成一种技能的话,那么这个技能的发展将让人类能够越来越像大自然一样使用力量。

唯一的区别是,大自然的力量是客观的基于更多物理世界的基本规律的,在人类所能观察的领域则呈现出一种随机性。比如至今,我们也无法准确预测地震,而在天气预测上,则要准的多了,但是即便能预测天气,我们也基本做不到改变天气,台风来了,我们还是得避难,而不是直接放个魔法,把台风吹跑。

从这里可以看出,人类具备的科技水平,本质是对自然规律的一种适配,普通的火烧起来了,我们会用水去灭,而某些化学品烧起来了,就不能用火去灭。

那为什么要灭火?不灭可以吗?不灭自然不可以,因为火会把人或者人类创造的用于人类需求的东西给烧毁。

看出来了吗?了解自然规律,和使用自然规律,最终都是为人服务的。人决定如何使用这些规律或者力量。

搞清楚上述两点后,科技本身代表自然力量的认知和使用水平,人类的需求主导了这些力量如何使用。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历史,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这块我不展开说,我只说一个客观规律,人类总人口越来越多,这一条就够了。

那么一定有人要问,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进入现代后,越来越少了呢?

这个问题其实很复杂,要说清楚不容易,甚至无法过审,我另一篇被毙掉的文章中详细解读了这个原因。我直接将结论拿出来,至于分析过程就不展开了。

发达国家人口越来越少,本质是西方主导的分配逻辑带来的客观结果。毕竟抢劫逻辑,分赃的人越少越好,这并不是污蔑西方文明,只要愿意多读点历史和相关技术书籍,就可以自己推导出来。而另一个原因,则是源自于人类生物学本能,发达国家的社会科技发展速度超过了社会结构适应速度,这种不适应,在一段时间内,会降低生育率,但不用担心,但社会发展出适应高科技发展结构的时候,人口一定会再次增长,生物学这块非常晦涩难懂,我这里只给结论,不做推导了,大部分也看不懂,毕竟没有几个人愿意去看从物种起源开始,从一个一个细胞开始最后讲到人类人口问题的全过程。

还是让我们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AI这块来。

前面说了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那么AI带来的是什么?

AI实际上带来的是更加快捷的工具,它是一种工具,你可以理解为过去人们手里的锄头,后来人们开的挖掘机之类的东西。挖掘机的出现,让大量拿锄头的人确实丢掉了锄头。但他们消失了吗?因为人口总量在增长不是么。挖掘机带来的是什么?不就是对其涉足的各种领域的生产力的巨大提高吗。

那么挖掘机这个东西,本身背后需要多少劳动力支撑?去问问徐工集团下面多少工人?一台挖掘机上的零配件,上下游多少工厂里面又多少工人?这里的工人,就是指就业者,在我看来,只要你不是资本家,你从事工作挣钱,你就是工人,哪怕你腰缠万贯,没有生产资料的,从事工业生产的,都是工人。

事实是,挖掘机的出现,对各个行业带来的影响,本身对社会分工起到了推动作用,推动社会构成发生变化,人口被分流到各个领域去重新适配,最后形成一个稳态,等待下一世代的科技大发展。

而前面提到了,任何科技工具本质是围绕人的需求来使用的,也就是,如果人没有需求,那么这个科技工具就会被抛弃。

而如果人都没有了,那么这些科技就和大自然里的山和湖泊一样,静静地躺在哪里一动不动。

而随着人类社会结构的变化,人类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中,人类的生物学属性是不变的,而生物学基本属性就决定了,生存和繁衍就是融入本能的最基本需求。

而对抗物种灭绝,最佳手段就是把后代搞得多多得,种类也搞得多多的;前者依靠更多的粮食,养活更多的人,后者依靠基因的多样化发展,避免近亲繁衍。

一切的其他需求,都是基于这俩原始需求多重意识形态叠加后产生的。比如现代人总喜欢说,人一辈子就是为了挣钱。

这么说也没错,但是钱拿到手后做了啥,似乎都不太提了。难道有人挣钱一辈子,存起来,除了基本的吃穿外,留着死后给自己造个华丽的大坟墓吗?

如果真有这样的人,这人多半是精神病患者。

仔细想想钱都去哪里了?除了基于最基本生存需求,很多男生是不是大多数前都花去哄女孩子了,很多女孩子是不是大多数钱是不是拿去买化妆品,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去了。

不想结婚生子的,是不是钱都拿去展现自己不生孩子不结婚的优越感去了,动不动自驾游,动不动写篇自我感动的文章,动不动逢人就说单身好去了。

而结婚生孩子的,钱后来是不是都拿去养孩子了。

仔细一剖析,挣钱真的是目的吗?这么说无非是在自我调侃,挣钱只不过是手段,为真正的目的服务的,而社会生态结构,决定了你可以通过哪些手段挣钱,说的高大一点的就是,社会生态结构,决定了分配机制,而推动社会生态结构发生变化适配的,是科技水平。

而AI这样的科技发展出来,推动社会生态结构发生变化,最后一定会让社会适配出一个新生态出来,并且这个新生态会比老生态更加符合人类需求。

为什么?说好的AI取代人类呢?

记得前面的话吗?如果一个科技发展,不适合人类需求,那么这个科技就会被抛弃,亦如挖掘机出来,锄头这项科技就基本快消失了。未来人工骨骼普及了,扁担这个老祖宗的高科技,也会消失,要知道,世界上不是所有文明都发明出了扁担的,这可是当年真正的高科技产品。

如果AI真的会导致人类人口下降,社会崩溃,那么AI就会被人类自己放弃。

那么为什么现在没有放弃反而大力发展?真正理解社会基本演变逻辑的人,都清楚怎么回事。但有些东西真的不太好说清楚。接下来继续。

AI这样的工具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写文档的,写程序的,其本质是,将人类从繁重的手工业劳动中解脱,我们来看看历史,任何一次科技发展,将人类的一部分人从体力劳动中解脱后会发生什么?

是不是各种我们说闲的蛋疼的东西被发明出来,然后这些当时没啥卵用的东西,发展到后来,就嘎嘎乱杀。比如中国人用来放烟花的黑火药,我们的祖辈会想着拿这玩意去杀人吗?不是闲的蛋疼,我们的祖先会有多少精力去折腾这玩意,以及后来的八大菜式,以至于现在十里八乡,走几步,隔壁村的饭菜口味都可能完全不一样。

而这种发展本身,就是人类多元化发展的体现,本质也是避免种群灭亡的一种生物学机制。既,人一旦闲下来,就一定会捣鼓东西,有些人喜欢看星星,于是天文学发展了,有些人喜欢看动物,动物行为学研究就起来了。

如果说上述描述有些过于不严肃,那么接下来就说点严肃的。

AI会让人类生态逻辑推向更加复杂的层面。过去,人类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就一定没多少时间读书,而想要有时间读书,就得一代一代人攒积累,积累到后代不用耕田也能活的适合,送去读书,考科举,现代人来说,就是社会阶层的跃迁。

但是在AI的支持下,人类的工作类型差异本质上会变小,以文员为例,在AI的支持下,好的文员和差的文员,总体来说,没多大区别了,甚至干脆就不要文员,或者裁掉大多数文员。

那么谁愿意被主动裁掉?老板下面10个文员,裁掉8个,怎么选呢?

看出问题来没?人类是有需求的,老板的需求是啥?他需要保留2个最好的,其他裁掉。并且给出了为期3个月的时间。

于是这10个文员开始内卷,卷出各种花样,有会唱歌的,有会跳舞的,还有搞仪态的这些都是投老板个人喜好去了,然后也有从业务角度发展个人能力的,能一个人跨岗位多能力于一身的,反正都是AI,那么利用AI从事更多工作的能力,也是能力呀。。。

不管最后结果如何,文员们内卷出的这些新能力,最后慢慢从根本上重塑了文员这个岗位的定义。

老板裁掉了8个文员,留下2个,而那八个文员各自3个月自我发展出各项才艺,最后被竞争对手招了进去。

于是竞争对手那边10个”新概念“文员的支持下,整个公司的运作更强了,然后这个老板一看不对劲,对面不讲武德啊,于是又面向人才市场,开始招新概念文员,这次要多招几个要十个。为了维持竞争力,没办法啊。

当然上面的例子还是不够严谨,但核心表达逻辑就是,科技本身,会推动旧系统慢慢从量变发展到质变,而竞争力这个东西本身,会无时不刻的紧随其后。最终去促使分配系统进入一个相适应的稳态。除非人类忽然一夜之间全部被忽悠,一夜躺平。否则,只要存在竞争,这个动态适应就不会终止。

如果说前面的例子,只是说明AI对旧的岗位体系,产生了推动其迭代发展的情况的话。那么从另一个,社会维持体系本身来看,AI导致社会崩溃的逻辑也是站不住脚的。

从历史看,越来越复杂的高科技系统,催生了越来越复杂的人类社会分工体系。

也同时催生了对于这样复杂的社会体系的管理成本的激增。

简单的用马克思理论将人类划分为无产阶级和资本的家的二分法,你不能说有错,类似我们看道德经,怎么解读都没问题,过于抽象了。

但是和道德经一样,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逻辑落地,去社会实践,去为我所用的时候,就必须让高高在上的理论落入凡间,去经历实践的考验。

而现代化社会的现状,就是一个经典的可以从无数的角度去做解读的情况,没有人能真的说服谁,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复杂的不能再复杂的体系,从物理角度看,就是参数太多,多到无法总体计算,而为了维持这样的社会运作下去,根本也是为了人类能繁衍生存下去,社会自适应出一套复杂的管理逻辑。一套自身本身也在随时动态发展的逻辑。说不清道不明的逻辑。

而这个逻辑背后,支撑的就是大量的人口。

为什么我们经常说小国寡民总是很难理解中国人的心态呢?就是这个逻辑在作祟。以春运为例,外国人,不亲自经历一次当年的春运,是完全理解不了人口规模的真实含义的。

从意识形态层面压根无法理解,就是说,他不亲自经历一次,自己坐在自己的国家想,想一辈子,也想不出来。

而科技的发展,推动的现代工业复杂逻辑构成,产业链越来越庞大和复杂,过去的西方肉食品工业逻辑多简单,牧场,屠宰场,运输(车和路),卖场,最多再加个金融支持。全产业链里用到的东西也有限。屠宰设备工具制造厂,车厂,道路修建和维护公司。完了。

而现代高科技电子产业链的复杂程度,一辆车上的零配件达到了多少?一台电子设备,比如手机里,各种芯片,电容电阻,各种规格,然后这些东西背后又是一整条产业链。

现代社会已经复杂到一个你难以想象的程度了。而为了管理和支撑这个社会,投入了多少人口?算算看。

那么AI的普及后,AI本身其背后的产业链得多复杂?要知道AI背后本质是数据,而数据靠什么产生?难道不是靠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产生吗?

而依托于数据的制造工厂,所崛起的新产业,会是什么形态?我都不敢想象。

各个国家公司的AI之间,要不要竞争?是不是比谁家数据多?是不是比谁家数据应用广?是不是比谁家数据使用者多?

那么人口越多,使用AI的人越多,是不是AI越厉害?

发达国家人口衰减到一定程度,AI也就傻了,他们坐的住吗?

结合前面的逻辑,我们很容易得到三个跟AI有关的结论。

1、越能利用AI工作的人,越受欢迎,而这些人加盟的公司,越有竞争力。而为了培育出这样人才,整个社会从教育开始,整条孕育人才的社会结构会适配出来,而适配出来的为了培育这样人才的支撑产业链,会提供大量的新岗位。

2、AI高效率的帮助人类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从事各种类型的工作,得以让人类从繁重的甚至不安全的环境中解脱出来,从更加普遍的角度看,人和人的技能差异缩小了,在新技术产业带来的更多的新技术岗位的同时,这就决定了人和人的收入分配差异也越来越小。而这种分配的公平倾向,会让人们腾出内卷的精力,去从事更多人性化的发展尝试,无论是艺术,还是技术层面的”用爱发电“现象会变多。比如游戏产业,价格更低,质量更高,不怎么在乎利润率的游戏会变多。

3、由于AI带来的巨大生产力的提高,一定会推动万物互联的基于互联网的虚拟和现实相互促进的高度智能化的社会结构发展。亦如现在的游戏产业已经催生出了大量代练打钱的工作室,处于灰色层面,因为网络游戏还没有进入到和实业真正互通的阶段。而AI技术带来的变化,一定会快速的打通虚拟和现实的壁垒,真正意义上的24小时工作的虚拟公司会诞生,并且为实业服务。而将真实世界完全虚拟映射到虚拟世界中,通过虚拟世界的安全可靠的环境,去取代真实世界里的某些环节,带来的效率提升是恐怖的,而为了维持这样一个庞大的虚拟世界的政策运行,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也是巨大的。能通过虚拟商城亲眼看到产品的样子,全方位无死角360度vr视角,各种参数齐全,还能比价,还能和朋友用虚拟角色一起在虚拟世界里逛街,避免了很多交通拥堵问题。


最后,我尝试综合性的一次总结以下这个话题。

AI本身,需要的支撑产业会制造大量岗位。AI带来的社会进步,会将社会构成推向一个更加复杂的结构,而维护这样一个更加复杂的社会结构,所需要的人力也会激增,全智能化运作的社会,是没有白天和夜晚的,社会运作速度的提高,也意味着维护成本本身也会提高,社会运作覆盖的时间范围的提高,也意味着维护社会的成本也会提高。

而所有的成本的提高,都会反馈到,需要人,大量的需要人的结果上来。

科技改变的永远是社会生态结构,而不是让人失业,从而社会崩溃导致人口下降。

任何一项最终会导致人口下降的科技,都会被人类的生物学本能无情的抛弃。






AI取代人类?或许不过是自己吓自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