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二波疫情来了?“返阳潮”将至,西方各国怎么样了?

2023-04-24 22:12 作者:天业路商业观察员  | 我要投稿

近两天,第二波疫情的话题,讨论的比较多,让很多人的神经又紧绷了起来。其实,大可不必,原因有二:

第一、经过首轮疫情,大部分人感染过了,身体里生成了抗体,即使第二次感染症状也会比第一次轻得多,好得快。

第二、现在的医疗物资更充足,首轮疫情中缺少自测试剂、缺少布洛芬、缺少退烧药的状况不复存在,二次感染后可以得到充分的治疗。

我们要做好与新冠共存的心理准备。

这里的“共存”是指:人类无法彻底消灭新冠病毒了,未来新冠会变成一种常见的流感病毒,一直潜伏在我们的身边。

对于这点,老外认识的比较透彻。他们不再关心“下一波疫情何时到来”的问题了,生活完全回归了正常。

日本人:没有第九波疫情

比如日本,从2020年-2022年,先后出现过八波疫情高峰,累计感染人数超过了3000万。

进入今年后,虽然每天都有新增的感染人数,但没人再提“第九波疫情”,日本人已把新冠视作普通的流感了。

在东京浅草寺,停办了三年的“婴儿相扑赛”重新开张。日本家长们踏着春光,推着小车,带着不到1岁的孩子前去参赛。上千人聚集在一起,欣赏“婴儿相扑”。

游戏的规则很简单,家长抱着孩子两两上台“比试”。裁判会戴着鬼脸面具吓唬婴儿,哭声大的婴儿获胜。日本人相信:这种传统仪式对小孩的健康有好处,能“吓退”病毒。

有电台记者问家长:“怕不怕小孩感染?”

一位父亲乐观地回答:“有些担心,毕竟小孩还小。但怕没用,万一感染了,配合医生治疗就行,躲是躲不掉的。”

旁边的母亲补充说:“因为怕感染就把小孩困在家里,不如让她自由地成长。”

欧洲人:旅游热提前到来

在欧洲,上千万的家庭正规划7月的度假路线。

每逢夏季,欧洲人习惯外带着家人外出度假一段时间。但疫情期间,欧盟内部限制了人员流动,导致2020年和2021年无法出远门,欧洲人在家门口搭了两年的帐篷。

去年,3月欧盟解除了流动限制,4月被压抑了两年的人群蜂拥出门,著名的旅游景点挤满了游客。

是不是和今年我们的情况有点像?云南、南京、杭州、成都等地出现人潮,南京3个月内接待了4000万游客,五一假期酒店的房费单天被炒到了千元。

去年刚刚解除限制时,欧洲的情况一模一样。

今年,欧洲人学聪明了,不再去著名的旅游景点了,巴黎、塞浦路斯、西班牙的航班热度一般,反倒是乡村游备受青睐,预约率创历史新高。

据旅游专家分析:疫情期间,大家被隔离在家,意外发现了孤独的好处。去年,出去玩一趟,又被人潮淹没,体验很差。今年才会出现乡村游的热潮。

说不定,明年厌倦了大城市的“特种兵们”会和欧洲人一样,选择前往乡村。

美国人:更关心通胀

美国的情况,更是开放。压根感觉不到一丝疫情存在的痕迹,新闻不报道、网上不讨论、闲聊没人提。

美国人现在最关心的是通胀问题,在为疫情期间滥发的美元擦屁股。

疫情前,4000美元就能招到员工,疫情后,要5000美元才有人应聘。通胀实在太厉害了,美国稳定了20年的物价毁于一旦,以每月8%的速度增长。

套用美国朋友一句话来解释就是:“新冠病毒只会让感染者痛苦,而通胀让所有人痛苦。”

新加坡人:新型毒株是普通流感

新加坡人或许是海外极少数还在关心疫情的人,毕竟他们的老祖宗是中国人,思维上和我们有某些共通性。

上周,新加坡社交媒体上突然冒出一条消息说:官方号召民众重新戴上口罩,应对新型毒株。

一时举城哗然,新加坡人回归正常生活一年多了,又让重新戴上口罩,难道又要封锁了吗?

新加坡官方立刻辟谣说:子虚乌有!

官方根本没有发布过“口罩令”并解释说最新的变异株的毒性比“德尔塔”还要弱,已降至流感水平。免疫力差的人群注意下就行了,没有采取其他措施。

新加坡的情况值得注意。我们也流出了“重新核酸检测”的消息和新加坡“重新戴上口罩”的谣言非常类似,或许都是过度解读、过度恐慌的结果。

我们的经济正在强劲复苏,一季度的GDP增速达4.5%,超出国际预期。餐饮业更是一马当先,增速高达9.2%。

今年的经济开局非常好,企业信心恢复了,外商纷纷来华考察了。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年内完成5%GDP增长目标,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全世界都在拼经济的时候,不该再过度关注疫情。应该像其他国家一样,把新冠当成流感,复阳了不要惊慌,正常休息、治疗即可。


作者:江左佑安



第二波疫情来了?“返阳潮”将至,西方各国怎么样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