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产管理制度之产品出入库流程
浅谈生产管理制度之产品出入库流程
在上篇文章中,晓闲介绍了3种生产管理的管理流程,今天接着继续谈企业常用的生产管理流程,今天要介绍的是:产品出入库流程、原辅包入库流程、物料领料流程以及物料暂存管理流程这几种流程。
一、生产流程
1.生产管理制度
B.管理流程
d.产品出入库流程
产品出入库流程是一种对企业的成品进行管理的管理流程。
通常而言,产品出入库管理流程的管理范畴比较多,一般包括:企业自己所生产的产品、企业自己所生产的半成品、企业委托第三方加工生产的最终产品、企业委托第三方生产的但又要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半成品(委托生产半成品),等等。
这里,企业自己所生产的产品包括:受其他客户委托加工的产品,以及企业所生产的且可能被用作其他产品生产的产品。
委托加工主要是指企业仅给客户提供产品加工服务,而客户自己提供主要原材料的情形。
产品出入库流程实际上是由产品入库流程和产品出库流程两个子流程构成的,产品入库流程与产品出库流程在流程环节以及管理要求上会存在一些差异。
产品入库流程:
产品入库流程关注的是产品在进入仓库前的时间节点到产品进入仓库的那个时间点以及产品进入仓库之后的一些要求、动作和步骤。
产品的入库流程往往是发生在仓库管理部门以及运输车辆管理部门之间,整个流程与仓储部、物流部的关系最大。
如果按照产品的来源分类,产品入库流程主要管理两类产品,分别是:本工厂所生产的产品,以及非本工厂所生产的产品。
而非本工厂所生产的产品,同样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本企业其他工厂所生产的产品,以及非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
对于产品入库流程管理而言,实际对产品的管理应当侧重于分为如下4类,分别是: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委托加工产品(即委托第三方加工的产品)、客户委托加工产品(即客户委托公司生产的产品)以及贸易品产品。
其中,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包括企业从事专门的代工业务的产品。
那么,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跟客户委托加工产品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呢?
二者存在根本差异。
客户委托加工的产品通常是指由客户提供主要原材料,公司自己生产的产品,此时,公司与客户之间并不是产品销售的关系,而是提供加工服务的关系。
而企业从事代工业务的产品,则是由公司自己提供主要原材料以及辅料,而自己加工成产品并销售给客户,此时,双方之间是产品销售的关系,而非提供加工服务的关系。
产品入库管理流程最核心的要求是如下几个方面:
1.产品在正确的仓库入库
对于企业来说,不同类型的产品入库有着很多的讲究,不仅是为了方便统一管理货物,避免货物出现诸如不及时出库的呆滞品风险或者产品生产过剩的风险,而且还会占用过多库位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避免因为错误入库而产生的一系列的法规相关的风险以及安全风险的问题。
最典型的案例是危险化学品企业的货物的存放需要区分危险品类型,危险化学品应当存放在特定仓库中,危险性比较高的货物应当存放在甲类仓库中。
如果此类货物存放到普通仓库中,会给企业带来违规经营的一系列后果,甚至还会产生安全事故。
2.产品入库应当确认产品品质
请注意,产品入库的前提应当是产品品质正常。
不过,不同企业的入库流程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
比如:有些企业完成产品的正常入库的前提是完成了产品的完整检验流程,满足了产品放行的条件,否则产品将无法完成入库,并需要放入产品暂存库中存放;而有些企业的产品入库则可能是生产好即入库且同步进行产品检测。
不论是哪一种情形,在产品入库前,企业都需要对产品品质进行确认。
比如简单的确认要求包括:产品包装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包装变形,标签是否张贴正确,货物是否出现了泄露,等等问题。
对于采取后一种放行流程的企业而言,企业至少要完成上述简单的确认;
而对于采取前一种放行流程的企业而言,企业至少要完成完整的放行流程,包括所有必须检验的检验指标的检测且检验结果应当符合质量标准的检测要求。
3.产品入库流程正确执行
在采用非数据化系统管理的企业中,产品入库会采取的是线下的入库流程,其流程主要是通过在产品出库时领取纸质的入库单并进行入库单信息的完整填写。
此时,仓库人员应当及时检查和核对物料的类型、名称、数量和规格。通常而言,产品的品质确认由质量部人员完成,但他们却不会对产品的数量、规格等信息进行确认。
除了核对产品类型、数量和规格外,仓库人员还需要对入库的单据(主要是入库单等)进行确认,确认入库单上的信息有无错误,后续其需要在入库单中签字。
而在采用数据化系统管理的企业中,产品入库的流程会有些许的差异。
其中,企业往往通过采用诸如扫码标签之类的工具对需要入库的产品进行管理,确保每一份入库的产品都能够被产品数据系统扫描到,确保其记录已上传到公司的数据库系统中。
最后补充一点,不管上述哪种情形,通常而言,在一个用ERP系统管理的企业中,相关部门在办理产品入库手续时,还需要在ERP系统中完成产品入库的一些动作,确保ERP系统中可以体现出可供销售的货物的库存信息。
4.产品入库时存放在恰当位置
产品在仓库中进行存放,并不是随便放在任何一处即可,其中需要遵循一些原则,比如:
产品存放在正确的货架上
:产品A的货架之上不得摆放产品B的实物;
产品存放在恰当的位置
:在一个仓库中,一个产品的一个型号往往有很多个批次,不同批次的生产日期以及剩余寿命并不相同,应当将剩余寿命较长的货物(即现在生产的货物)存放在离仓库出口更远的地方;
产品存放位置不能过高
:通常而言,按照安全库存管理的原则,一个仓库对方的货物的总高度一般不适合超过3.3米(含货架高度),否则既不符合政府的监管要求(主要方面),又会产生一些安全隐患。
此外,产品入库还有其他一些管理要求需要遵守,比如产品从仓库的哪个门进去,而装载入库货物的车辆从仓库的哪个门出去,产品入库用的车辆应当按照多高的速度行驶以及在什么通道中行驶,等等,这些都是产品入库的一些要求,由于文章篇幅且主题关系约束,这里无法介绍更多内容。
产品出库流程:
上面聊完了产品的入库流程之后,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产品的出库流程。
产品出库流程相比入库流程的介绍要简单很多。
企业管理的制度精髓之一是:
严进宽出
。
这一个原理在供应链管理中同样适用,其应用之一是用在产品出入库管理中。
其最大应用之一是:在产品完成入库流程之前,企业即已将产品相关的多数风险进行了防范和管控,比如产品外包装要求不达标,产品信息错误(包括存放在不同仓库的错误),产品品质不达标,产品寿命预警等等。
因此,通常而言,在产品出库环节前,产品管理的大多数风险已经被排除掉了。
产品出库环节的核心在于根据销售端的需求来选择恰当的产品。
通常而言,产品出库往往是因为销售端产生了某种产品的某个具体需求,比如销售部门需要销售某款产品A,需要销售型号A1,且销售数量为N1,那么,在产品出库环节只要准备对应的产品以及对应的数量即可。
不过,在产品出库环节需要注意几个方面,主要介绍如下几种主要规则:
1.出库产品的批次选择问题
对于客户非指定的产品而言,通常企业应当遵循的出库规则如下:
在实物管理中,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即企业先将早一些入库的产品先进行出库。
不过,先进先出并不是仅仅关注谁在成品仓库中先入库,而是要遵循产品剩余寿命长短的原则进行出库。
一般的,剩余寿命短的批次产品要先出库,而剩余寿命长的产品要后出库,并不是完全照搬谁先入库就谁先出库的原则。
主要是与贸易业务、委托代工业务等业务,需要重点关注产品剩余寿命长短问题;如果是自己工厂生产的产品,往往关注谁先入库即可。
原来晓闲在某企业工作时,由于该企业与其母公司之间每年有几个亿人民币的商品贸易业务,作为该企业的子公司,我们偶尔会遭受母公司不遵循先进先出的发货原则的痛苦。
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次收到的产品,剩余20个月的有效期;
过了2个月公司发货,我们收到的产品只剩14个月的有效期;
按理说,母公司应当调整一下这2批产品的发货顺序。
除了以先进先出原则进行管理外,产品出库管理还存在着几种特殊的管理要求。
通常而言,在产品出库中,应当保障该出库产品的剩余寿命高于其总寿命的2/3以上,2/3原则是很多企业或者很多行业管理库存的基本要求。
因此,在通常的业务关系中,企业进行产品出库时,一旦发现货物剩余的寿命不再满足2/3原则时,往往应当采取预警模式,此处究竟是放入其他仓库,还是怎么处理,需要依据企业的产品有效期管理制度来。
比如有些企业可能会作为打折品处理,或者卖给员工,或者以员工福利发放给员工。但在通常的场景中,这一类产品将不能按照正产的产品出库流程走了。
而在某些特殊的场景中,企业却会有选择地进行此类产品的出库。
有些客户可能会专门购买临期产品,或者迫不得已选择临期产品采购,产品生产即将出现原料断供问题。
通常而言,临期产品的剩余寿命不足其最大寿命的1/3,实际上,临期产品的剩余有效期可能会非常短,可能只有最大寿命的1/10。
2.出库产品的品质确保
通常而言,很多企业在进行产品出库流程时,往往会增加一个产品出库检测放行的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企业会通过各种方法来确保产品的品质。
最常见的是:对产品的外观进行检查,比如检查标签有无脱落,标签有无变色,产品外包装有无变形,破损或受潮;检查产品有无泄漏,产品包装外表面有无出现产品残留;检查产品包装中有无发霉问题;对于金属包装,还需要检查包装外表有无生锈;检查产品有无异味产生,等等异常。
上述检查通常通过肉眼即可判断。
而更加深入的品质确保工作往往要通过从产品中取样进行检测,此时可能涉及到对产品进行开包装,进行各种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的检测。
3.产品出库遵循正确的出库流程
产品出库是制造型企业经营管理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工作。
这里晓闲展开介绍一下出库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供应链管理而言,产品出库管理主要关系到如下这些方面:
产品货架期管理或者产品有效期管理;
产品库存量管理;
产品有效库容管理;
等等
这里晓闲介绍其中的一个重要用途,即产品库存量管理。
如果在产品出库时出错,公司将某个产品某个型号的库存量少记了300吨,比如已经发出库300吨产品A,但公司的账目上未记录这些货物的出库,导致公司的账目上挂着300吨的产品A的库存,而此时公司的产品A的库存已为0。
如果销售部门根据这个库存量与客户签订了2天内发货300吨的产品A的合同,那么,上述错误的后果是公司将要承担延期交付300吨产品的延期违约金。
而对于企业管理而言,产品出库是公司财务部门核算公司经营业绩的关键,也是税务申报等关键财务经营活动的核心。
对于企业而言,利润相关的指标,如收入、成本、营业利润、净利润等的核算和申报的关键点之一是产品的销售成功。
而对于有些企业,产品成功销售的关键点可能是产品出库这个环节,比如某些以经销为主的零食企业,产品出库即确认为产品已销售。当然,在多数情况下,企业确认销售收入和营业成本的关键时间点还是客户确认成功收货。
当企业确认收入时,会在同一时间确认产品的成本。
请注意,在财务层面和税务层面上,企业收入、成本、利润等指标的申报错误,最严重的后果是税务局给公司判定为偷税漏税,比如出现虚增成本、少报收入、少申报利润等问题,后果严重的,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和公司法人要去坐牢。
不过,通常而言,致财务负责人和法人坐牢的主要原因还是公司主观和主动去干的,而非人为原因导致坐牢的不多见,更多的可能还是因为一些过失导致公司被处罚。
以上为产品出库的重要性的介绍。
产品出库环节要遵循的核心原则主要是:
出库信息正确和出库流程及时
。
出库信息正确:包括出库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的正确性,当然前面所涉及的出库的批次号恰当的要求也应当被满足。
出库信息的错误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库量不实(核心问题是账实不相符)、批次混乱,等等问题。
出库流程及时:主要是指每一次产品实物出库后,应当及时在IT系统重完成信息流层次的产品出库流程,避免产品实物发生了出库,但相应的库存还挂在公司的账上。
要想保障企业的产品出库环节符合上述2个原则,对于以ERP管理产品出库的企业而言,及时在ERP系统中做产品出库的核销是很重要的,且避免产品出库核销过程中不出错。
而对于未采用ERP系统管理库存的企业,则应当及时在Excel表格中进行库存核销。
以上为个人对产品出入库流程的理解。
由于篇幅关系,本文未能介绍其他的管理流程,其他流程的介绍就留到后续的文章中进行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后续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