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睿i系列处理器i5和i7简单对比
i5和i7都是酷睿i系列的产品类别 通常来说,一个Intel的酷睿处理器型号为类别+4位数字+后缀(也可以没有后缀) 比如i5-8250U 前缀有i3/i5/i7/i9四种,数字越大定位越高端,区分产品类别 后面四位数字,第一位是代表第几代产品,后面第二位大小也会跟i3/i5/i7/i9同步增大,不同代规律不同,但总体仍然是数字越大越好,比如i5-8500会比i5-8400好 后缀有很多种,对于笔记本CPU来说有H/HK/U/Y,以前的老产品还有M/MQ/MX/HQ H代表高性能,即标压CPU,HQ代表是4核,TDP通常是45W HK代表高性能可超频,属于顶级CPU U代表低压,TDP一般为15W,有些型号为28W(比如macbook上用的) Y代表超低压,TDP骤降到4.5W,给平板等没有主动散热的机器使用,以前有一阵属于CoreM系列,后来可能因为推广不利就拉回来了(M3系列没有回归) M/MQ/MX是老的PGA可更换CPU型号,M是标压双核,MQ就是四核了,MX是55W可超频的顶级CPU 第三位和第四位规律略复杂,以前是低压U用50结尾的是15W带高性能核显的(比如i7-7550U),但是到了8代8250U后不是了,而最后一位是7的通常是28W带高性能核显的(比如i5-6267U),8代U又冒出来最后一位是5的,是小改架构的产品(比如i5-8265U),不能单纯靠数字大小来区分好坏 像上面这样的CPU型号,可以简单通过以下几个因素来识别性能高低: 后缀。后缀直接区分了不同用途的笔记本,H系列性能最理想,U其次,Y最差,比如i5-7300HQ>i5-7200U,i7-8750H>i7-8650U 第一位数字。这代表了不同年份发布的产品,越新的自然也就越好,比如i5-7200U>i5-6200U,i7-8550U>i7-7500U 第二位数字。在同一代产品中,数字越高定位越高,与前缀吻合,比如i7-6567U>i5-6267U,i7-7700HQ>i5-7300HQ 但是请注意,这样的判定并不是非常准确,举一些例外: 多种因素夹杂在一起时(不同后缀+不同代),i5-8250U>i7-7500U,i5-8300H>i7-7700HQ Intel自己定位不清产品,比如i3-390M>i5-450M,i7-2760QM>i7-2820QM,这些通常是一代产品里前后更新了几批型号,结果同定位新的批次比高一定位老的批次还强 具体还是得需要在Intel官网上查找相关CPU型号的具体信息,根据详细参数差别比较性能的高低。除此以外,CPU的性能发挥还跟具体在什么机器上搭配有关系,简单来说就是散热和TDP配置。 这篇文章就是讲述了在散热理想的情况下,i7-8550U到底能到什么样的水平,理想时甚至比7700HQ还要好 如果是当下最新的Intel处理器,实际上对于低压U来说,最重要的已经不是i5和i7的差别了,因为性能的瓶颈早已不是那点频率的差别所能影响的,一个能搞定25W的i5-8250U机器性能上比一个只能保持10W的i7-8550U要强不少,现在区分低压U笔记本的是机器本身而不是CPU本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