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全史人物评鉴-屈突通

2022-09-17 06:55 作者:温村李馆长  | 我要投稿

屈突通


屈突通(557年-628年11月20日),复姓屈突,鲜卑名坦豆拔,原籍昌黎郡徒河县(在今辽宁省锦州市)人。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后随北魏皇室迁居到洛阳。祖父屈突庆尚,任北魏黄门侍郎、北周邑川公,父亲屈突长卿,任北周开府仪同三司、邛州刺史。屈突通禀性忠毅,善骑射。起家任北周司卫都中士,隋朝建立后,任左卫府司马,袭爵邑川公。迁任左勋卫车骑将军。
隋开皇十七年(597年)三月,屈突通任亲卫大都督,隋文帝派他到凉州一带检查牧政,查到两万匹私马,隋文帝大怒要杀主管马政的监官,屈突通说,为马杀人非仁政,他愿一死以为一千五百人请命。当时流行的话说:“宁食三年艾,不见屈突盖;宁食三年葱,不见屈突通。”屈突通执法甚严,其弟屈突盖也和他一样。
仁寿四年,隋文帝驾崩,隋炀帝杨广即位,授备身郎将、正议大夫。大业七年,跟随杨广征讨高句丽,升右光禄大夫、左候卫将军。大业十一年,炀帝南巡江都,授左光禄大夫、右骁、左候二卫大将军,委以镇守都城长安的重任。
唐高祖起兵,屈突通为隋朝守山西永济,兵败被俘,后归唐,任兵部尚书,封蒋国公。武德元年(618年)浅水原之战,大败薛仁杲,诸将争抢珠宝,他独无所取。唐高祖对屈突通说:“公清正奉国,著自终始,名下定不虚也。”平定王世充,屈突通论功第一,加授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武德九年,除为刑部尚书,后转任工部尚书,不久任陕东道大行台、尚书右仆射。
贞观初年(627年)废除陕东道大行台后,授使持节十一州诸军事、洛州都督,赐实封六百户,进左光禄大夫。贞观二年十月十九日(公历628年11月20日)病故于洛州官舍,年七十二。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葬于洛州河南县千金乡玄明里之北邙山。唐太宗痛惜不已,追赠尚书右仆射,谥曰忠。十七年(643),诏图形于凌烟阁。二十三年(649),与房玄龄配飨太宗庙庭。唐高宗永徽五年(654),重赠司空。世子屈突寿袭爵。屈突通少子屈突诠官至瀛州刺史。屈突诠之子屈突仲翔,神龙中亦为瀛州刺史。






统帅 B-
(屈突通先尽节于隋,与宇文述共破杨玄感。后隋政益乱,盗贼多,士无斗志,诸将多覆。通每向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及效力於唐,从平薛仁杲、刘武周。后讨王世充,通与齐王围洛。世充平,论功第一。)
武力 B+
(屈突通善骑射。)
军谋 B-
(屈突通好武略。时秦、陇盗贼蜂起,有安定人刘迦论据雕阴郡,有众十余万。稽胡首领刘鹞子聚众与迦论相影响。通发关中兵击之,师临安定,初不与战,军中以通为怯,通乃扬声旋师而潜入上郡。迦论不之觉,遂进兵南寇,去通七十里而舍,分兵掠诸城邑。通候其无备,简精甲夜袭之,贼众大溃,斩迦论并首级万余,于上郡南山筑为京观,虏男女数万口而还。)
智略 B
(屈突通通往陇西检覆群牧,得隐藏马二万余匹。帝怒,收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延众死。”帝寤,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遂皆以减论,由是渐见委信。及文帝崩,炀帝遣通以诏征汉王谅。先是,文帝与谅有密约曰:“若玺书召汝,于敕字之傍别加一点,又与玉麟符合者,当就征。”及发书无验,谅觉变,诘通,通占对无所屈,竟得归长安。)
内政 B-
(屈突通奉公正直,虽亲戚犯法,无所纵舍。时通弟盖为长安令,亦以严整知名。时人为之语曰:“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为人所忌惮如此。)
魅力 A
(屈突通性刚毅,志尚忠悫,检身清正。从平薛举,时珍物山积,诸将皆争取之,通独无所犯。高祖闻而谓曰:“公清正奉国,著自终始,名下定不虚也。”复从太宗讨王世充。时通有二子并在洛阳,高祖谓通曰:“东征之事,今以相属,其如两子何?”通对曰:“今此行臣愿先驱,两儿若死,自是其命,终不以私害义。”高祖叹息曰:“徇义之夫,一至于此!”后魏徵尝曰:“今号清白死不变者,屈突通、张道源。”故通之清益显云。)


全史人物评鉴-屈突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