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纪事(三十四)---风云浙南
唐昭宣帝天祐二年(905)正月,淮南派出阎睦率军前来睦州驰援两浙叛将陈询。钱王族弟钱镒领兵抵御,结果实力不济,大败,连自己都被淮南人俘获了。三月,衢州制置使陈璋也起兵反叛,当年陈璋重修衢州城时,把工程图纸送到钱王案上。钱王发现衢州西边通广门外有棵樟树,对左右侍从说,要是这樟树不能移入城内,那陈璋就很难真正归心。结果当真一语成谶,果然陈璋反了。
四月,陈璋联合睦州的陈询以及淮南援军陶雅一起发兵向东进攻婺州东阳(今浙江省东阳市),钱王连忙派出自己弟弟钱镖领军防范。结果进展不佳,钱镖连连向杭州求援。两浙又派出方永珍前去增援,但是仍旧无济于事。
九月,东阳陷落,婺州刺史沈夏被擒,送往扬州。一时间,陈璋声威大震,他也顺势自称衢州、婺州二州刺史。志得意满之际会同淮南将领许野鹤分兵进攻暨阳。(暨阳就是今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一旦落入陈璋之手,两浙就可能浙东与浙西被拦腰截断。淮南军可北上进攻杭州、越州,东进威胁明州,向南可取处州、台州。
鉴于暨阳事关两浙要地,钱王派出杨习出兵救援。正所谓骄兵必败,哀兵必胜,前面的一系列胜利冲昏了陈璋的头脑,结果大败而归,杨习怎会放过这种机会,乘势掩杀,一直追到东阳城下。
十二月淮南惊变,吴王杨行密薨,其子杨渥继位,杨渥和自己的父亲相去甚远,性情喜欢猜忌,难以驾驭淮南的一众骄兵悍将。这时,困守睦州的陈询也就失去了一大助力,于是他也不敢在城中久待,杀出重围投奔淮南去了。

天佑三年(906)正月,钱王亲自巡视刚刚归附的睦州,来安定民心。淮南重将,被朱温誉为得之可安天下的宣州观察使王茂章由于为新上台的杨渥所不容,于是投奔两浙。钱王大喜过望,任命他为镇东军节度副使。陈璋也放弃了婺州,退守大本营衢州。
陈璋本以为放弃了婺州,和淮南军一起坚守衢州城,应该还能支撑一段时日。但是却应了曹刿论战中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军队士气早已低落,衢州城一战而下。陈璋还连同淮南周本、吕师造等人做最后一搏,也是无功而返,无奈北遁,也投奔杨渥去也。
收拾完了浙北,钱王把目光投到尾大不掉的浙南地区。由于两浙多是东南丘陵,道路崎岖难行尤其是浙南的台州、处州(今浙江省丽水市)、温州,相当于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唐末时期,藩镇林立,这点尤为明显。卢约早在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在遂昌起兵响应黄巢,一年后攻下处州城,自领刺史。僖宗居然也捏着鼻子认了,于是卢约在处州就经营了二十余年。他占据处州还不满足,眼见临近的温州,朱氏兄弟死的死,逃的逃。那就不如一口吞下温州,派自己的弟弟卢佶进兵,守将张惠本来也就根基不稳,战败逃往福州。卢约一时坐拥两州,就成了钱王卧榻下的酣睡之人。
正在这个时候,昭宣帝禅位的消息传到了杭州,钱王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请看下期---吴越为王。
参考书目 《十国春秋》(卷七十七)(卷八十四)
《新五代史》(卷六十七 吴越世家第七)(卷二十三·梁臣传第十一)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世袭列传二)(卷二十三·梁书·列传十三)
《资治通鉴》(唐纪八十一)
《吴越备史》(卷一)(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