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红楼梦】欧丽娟公开课|字幕版|199讲

2023-03-29 17:04 作者:zolaaau  | 我要投稿


7.谶谣 诗谶一 P7 - 01:05:60


女子弄文诚可罪


7.谶谣 诗谶一 P7 - 01:13:42











2023.3.23


15.度脱模式一 P15 - 36:03

元代度脱剧四折,以度人者为中心,红楼梦以被度者(贾宝玉)为中心,会展示其成长过称的微妙细微变化。

1.二十五回 一僧一道的形象:

神界形象(仙形道体),俗界形象(形残,畸/陋人,来源于庄子:畸于人:诉诸于凡人的标准畸形,而侔于天)“,缺”缺了门牙漏风,所以才可以泄露天机,完好的人讲得清清楚楚就只会“道非道非常道”,

支离疏:形残神全,内在充盈,得到主体性,建构自我;俗人:形全神残:迷茫痛苦,自己没有办法面对自己)——打破表面现象,见到真理。ps“佛看众生皆是佛,魔看众生皆是魔”

2.同中之意(性别分工、方式不同)

(1)一僧,和尚:度化女性,①香菱薛蟠“巧妻常伴拙夫眠”,第一次度脱失败②林黛玉“癞头和尚”吃人参养荣丸,先天不足,纳兰容若“情深不寿,慧极必伤”③薛宝钗“秃头和尚”,先天壮,比较健全,平衡,不必外来情感动荡就死,吃冷香丸,治标,药方之奇特,制作过程之繁琐,期待药效之奇,病症之重,但只治咳嗽,——都没有度脱苦厄

(2)一道:①甄士隐失女(昼夜啼哭,不能寻死),失火(无根),遇人不淑(亲人致命一刀,敌人会有防备),听到道人好了歌的点化“道情歌,道情诗”②贾瑞遇破足道人,风月宝鉴③第66回,柳湘莲——度化成功,极大震惊和极大变化会有一种平静,

2023.3.29

僧和道度化的差异

僧 和尚:外在超越(力量):法术、咒语;出场时机:日常生活,不是内发,不彻底

道:内在超越:机锋打动悟性;外在处境水到渠成,内在力量

隐含在这里面的性别意识:女性无法度脱成功,意味着女性很难解脱(惜春不属于悟道型)


16.贾宝玉的启蒙进程度脱模式二 P16 - 01:45


【重点:四次启蒙】

启悟理论,例如马致远的度脱剧,钟离权的四次化身对男主角度脱。红楼梦把叙事重点放在人物内心,启悟的中心放在贾宝玉的意识,这是超越元代度脱剧的地方。

启悟故事,要带领他有重新认识,个性变化。

第一个,生理成熟,为什么是性启蒙是最先?意义何在?

1.确定宝玉的传宗接代能。对贵族来说,家产传承的重于一切,可以生出下一代继承人。

2.成为父亲的权利,享受温柔乡的权利,进入成人的准备阶段:贾芸想认宝玉为父亲,宝玉自封“绛洞花主”(性启蒙的前提是宁荣二公的嘱托,托警幻仙子度化:这可能是个办法,例如汉赋的”劝百讽一“;空结情色,增加欲望之后发现无限荒凉,增悲之后解脱。)【隐含意义:情欲声色是为了警其痴顽,痴顽意味:儿童式的无知无事。换言之,性成熟就宣告了童年原始朴真的死亡】

分析:情欲和死亡结为一体,亚当和夏娃的乐园是被食禁果而乐园毁灭。比如秦可卿的人物判词,不正当的情欲,不正当的身份、环境会导致家族的灭亡。大观园被毁灭;女儿从幸到不幸的就是性,(洞房花烛夜)只是性和婚姻结合在一起。成长是幻灭的开始。

启悟导师:兼美仙子,兼宝钗黛玉之美,这种美是矛盾统一体,只能是在仙界实现。字可卿,这个秦可卿可能不是现实中的可卿,不要和现实等同。因为梦前、梦后,现实中的秦可卿都在做同一件事,梦可以时间很短,但经历的事情可以很多。

第二次思想启蒙。第二十二回,宝钗生日,宝钗:《寄生草》

一曲戏: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唱词辞藻更妙,寄生草,”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幻灭美学,“弄了片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空:灭情关;薛宝钗在热闹中看到荒芜,具有一种悟道者的禀赋;情,色:现象中的一切”

第三次思想启蒙,第三十六回,龄官的情有独钟,喜欢贾蔷,

而不喜欢贾宝玉,“世界为我为中心,自我中心”的孩子,【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我,各人各得眼泪罢了,情缘各有分定,不知以后的人是不是现在的人。人是一个孤独的本质,这是一种常态;集万人宠爱的状态不是一种常态。】【管窥蠡测】,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感,才能超越自我的丰富感。

化灰化烟的一种理想死法:宝玉喜欢的,女儿的眼泪都是葬我,乐园的永恒化的另类表达。

脱离人我不分,而感受到人是孤独的,不能全得这个世界。

比如鸳鸯不嫁,尤三姐喜欢柳湘莲,彩云喜欢贾环——广度的去中心化

深度的去中心化:

——第四次:藕官烧书,祭奠的是情人。第五十八回回目:“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明确【两假创出真情,“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不一定是唯一价值观,真情+痴理可以并存。】≠痴情


16.贾宝玉的启蒙进程度脱模式二 P16 - 01:39:38


【不从外在来判定你的真情标准,至情由心而定。】

藕官+药官=宝玉+黛玉;藕官+蕊官(续)=宝玉+宝钗。

不是全有和全无的排他性,而是有一个点“痴理观:情理兼备,

推翻了汤显祖至情的观点“情在而理亡”“一往情深”,深到生者可以死,死也可以生。


17.贾宝玉的启蒙进程度脱模式三 P17 - 16:33


【注意五十八回关键:遵循“大道理”“只要不把死的丢过不提”】

孤守一世比“续弦”容易。前者有外在形式的帮助,ps可是你没忘是自己没忘,不必让别人知道你没忘。

所以:启蒙者是藕官,宝玉也反过来提醒藕官:你的道理是对的,你不必烧纸钱,(这里:宝玉认为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准则。)

只需一心诚虔,“心”,

最高目标:敬和诚(内在)

外在形式:婚姻、香纸。外在最大的形式是“生死”,生死都不会动摇你的心。守住那份心,不被婚姻的形式限制。也就是情理兼备。

情理兼备的意蕴:两尽其道

比如宝玉私祭金钏,这是红楼梦常见笔法:“在欢乐中看萧条,在生的欢愉中看到死的悲哀,”相互交展。

大家族不见了公子,是很大的事情。先在形式上做到最高的标准,这是人之常情。比如寻一个洁净地方。茗烟作为宝玉的代言人,“尽心,让阴魂安心,“让大家放心岂不两尽其道”大题目来劝我”和藕官的那一段话如出一辙“大道理,大节”。

两尽其道不只是体现在爱情当中,可以扩展到“各尽其道

比如四十八回,柳湘莲修秦钟的坟,“动不动就被人知道”严格的规范,能说不能行,大家闺秀就更难出门了。(牡丹亭西厢记就是架空的,很难出门。)

各尽其道:都可以在自己心的主导之下,在现实限制当中,努力把心意发挥和践行


17.贾宝玉的启蒙进程度脱模式三 P17 - 38:22


【没有钱没有关系,可以有其他的行动,没有行动,可以有钱,最重要的是要有心,大家都一样的可贵!】


17.贾宝玉的启蒙进程度脱模式三 P17 - 39:23


所谓的学习就是要超越自我的局限,我们要去认识跟我们原来所想,所知不一样的,才会成长。

痴理观的绝佳体现:袭人嫁蒋玉菡。留下了麝月,也就是袭人虽然嫁了蒋玉菡,但不能怀疑其心的纯洁,“虽去实未去”,所以不能以此批驳袭人不专情。


17.贾宝玉的启蒙进程度脱模式三 P17 - 44:13


再次谈宝钗,在鲁智深醉闹五台山,那出戏之前,都是不好的形象,点贾母喜欢的热闹戏,“他在人家的误会中自得其乐,在别人的无知甚至误会,饱受这种负面的观感,“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因为他真正知道自己的价值,知道自己看到的是什么。在热闹中看到虚无,宝钗有很丰厚的品格。

四次启蒙的总结:导师都是女性,这些女性比宝玉走的更前面,走的更早,走的更高,但他们终极没有到达一个所谓悟道的境界。悟道者都是男性。也会有性别意识。(性启蒙:兼美;第二次宝钗,第三次龄官,第四次藕官。)


17.贾宝玉的启蒙进程度脱模式三 P17 - 47:15


成长小说:男孩成长为男人的故事。

五经,不把女人看作是人,而不是独立的个体,被提到都是被身份为提到,依附性的身份,在成长中只是不同身份的改变。妻子,母亲,女儿。

“女人不在年龄中生活”:年龄的变化对女人来讲差异不大,没有什么成长可言。


17.贾宝玉的启蒙进程度脱模式三 P17 - 58:06


风筝。在潇湘馆填柳絮词,①林黛玉——美人风筝,②晴雯的风筝——大鱼;③贾环——螃蟹“皮里春秋空黑黄”怨天尤人,不会反省自己。④宝琴——红色蝙蝠,红色,最完美的女性。蝙蝠,与“福”同音,(红楼梦的色彩美学),命运也是完好的。⑤宝钗——七只大雁,主流观念:秋去春来/七:单数,暗示守寡,大雁很辛苦,求生很难,面对分离,“恩爱夫妻不到冬”

“皮里春秋”展开:二十七回,杨贵妃宝钗,赵飞燕黛玉,纤瘦,不能诠释暴力;皮里春秋形容薛宝钗:“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三不知”;金瓶梅“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关键时刻:利害相关的关键时刻。“人心隔肚皮”,把春秋放在皮里,把评判放在皮里,是好的一面。

【红楼梦】欧丽娟公开课|字幕版|199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