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校园霸凌的三大原因以及破译密码(自救)

2023-08-09 09:31 作者:全能的无序  | 我要投稿

下面这段话是我通过复盘自己在2009年4月以来的经历得出来的答案,可以说这一篇答案是带着血泪的控诉。

老师:面对重大问题(比如打架)不讲道理不问事实因由先看学生态度(但这个东西其实是可以装出来的),这种做法看似在短期内缓解了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但其反映出部分老师(这里一定要加“部分”两个字,要不然会被吐槽“极端”,虽然问题显而易见,而且指代对象也比较明确。但我想应该没有哪个人会闲得蛋疼过来在这个评论下面对号入座吧?)立场极度暧昧不够坚决有力,也导致问题解决不够彻底,为被有心人利用埋下伏笔。对于这种做法,霸凌者只需要在老师到来时展现出良好的认错态度和愿意解决问题的决心就可以将自己的问题减轻,而被霸凌者什么都没做只是挨了一顿打却必须通过道歉博取老师同情。被霸凌者受到霸凌反而道歉,这在其他学生看来并不是勇于认错,而是极其懦弱的表现,进而导致其以后在班级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但是我能理解他们的做法,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别无选择)。(注:这里只是对打人等这一类事情中老师的态度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不涉及被霸凌者自身问题导致事件发生的因素。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不可能洞察一切类似事件,知悉其发生的所有原因,更因为我不赞成“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的观点。要是有谁赞成,建议下次去地摊上买东西发现缺斤少两的问题先不要同商贩理论,而是先反思一下自身的原因。毕竟要赞成一个理论一句话,你首先要躬身实践,这样才能增强说服力。)

同学:在事情发生时,有些学生出于自身利益/因素的考量,选择视而不见、漠然视之,增加了解决相关问题的成本。周围同学对校园霸凌问题选择视而不见、漠然视之的态度,一方面是因为周围人屈服于校园霸凌者的淫威,害怕事后遭到报复,背后反映出的问题是学校对于举报者/反映问题的学生的保护制度不够完善、保护措施不够有力;另一方面可能是该同学在平时就不怎么擅长和班上同学打交道,导致与同学之间存在疏离感,更有甚者得罪了不少同学,导致周围人压根没有为他出头的欲望。还有一些人是出于猎奇心理和幸灾乐祸的心态隔岸观火(就是追求感官刺激,看到别人痛苦能给他带来心理上和感官上的满足)。在校园霸凌事件发生时,他们第一时间想的不是制止(一方面他们没有那个能力,一方面也不想制止,毕竟制止了哪里来的乐子看呢?),而是借着某个由头消费事件、孤立被霸凌者、解构痛苦,将被霸凌者脸谱化、将校园霸凌事件娱乐化、将其造成的危害轻描淡写化。消费是指旁观者和霸凌者以包括但不限于大声说笑的方式对被霸凌者所处的某个场景或情景进行再现,以引起他人注意、获取同类认同,给被霸凌者施加身心压力,最终迫使被霸凌者认同其行事方式、性格特征、思维方式的行为。从其本质上来看,消费就是一种“造梗”运动(我们不能将“造梗”运动一刀切,因为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造梗”运动增加了事件的热度,引起了人们对事件的关注、议论和反思,例如在豫章书院事件被爆出来后,B站等知名平台上掀起对“美人鱼”名场面的二度创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事件中的受害人。但我说的校园霸凌事件中的“造梗”运动与此不同,因为这种情况带偏了舆论风向,误导大众认知,非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对当事受害者造成了二次伤害。)。从造成的实际影响来看,其造成的伤害不亚于身体上的霸凌。

校园霸凌的三大原因以及破译密码(自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