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的神来之笔,逆向工程的T-34坦克,还融入美式血统

在武器装备的发展历史上,南斯拉夫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该国虽然没有像其他大国那样发展出一完整的系列武器装备,但是期间断断续续出品的各类武器总能让世人眼前一亮,在此之前我们已经介绍过多款南斯拉夫生产的装备,今天再来简介一款南斯拉夫逆向工程制造的坦克:Teski Tenk Vozilo A,以下简称A型坦克。

A型坦克的原型是T-34-85中型坦克,作为二战苏军的主力坦克之一,它在战后也被很多其他国家装备,南斯拉夫在设计A型坦克的时候基本保留了T-34-85的车体结构,主要在于炮塔和武器配置上的改变。
底盘基本结构不变,但具体配置完全变了,动力为一台V12柴油机,该机器是南斯拉夫自己“攒”的,使用了很多民用零部件,因此发动机的工作稳定性较差,经常出现过热等现象,毕竟驱动几十吨的坦克和驱动民用卡车是两回事。并且A形坦克无法安装用于启动发动机的压缩空气设备。

行走装置仍然采用一样的五对负重轮,履带板宽500毫米,单侧履带总共72节履带板,不知道是不是出于强度方面的考虑,南斯拉夫生产的履带板单侧全重比T-34-85重了约100千克。
A型坦克的炮塔最为特别,乍一看具有美式风格,和早期M47巴顿坦克有点相似,后脑勺突出一大块,不过整体更加“圆润”,炮塔左右并列两座出入舱口,其中车长位于炮塔左侧,他的舱口将安装指挥塔。

主炮采用一门早期M47使用的M36型90毫米炮,在原型车中也有使用南斯拉夫自己改良的85毫米炮的版本。M36火炮配有炮口制退器,在作战能力上优于原先T-34-85坦克的85毫米炮。炮塔采用电动控制,操作更灵活,加上整体高度的调整,A型坦克主炮的俯角更大,从原先的-5°进一步降低到-10°,不过仰角却从22°降低到17°。
辅助武器也全都替换,火炮同轴机枪改为一挺MG-42机枪,另外车体前部的航向机枪也改为此型号,在炮塔顶部则安装一挺12.7毫米的M2重机枪。

坦克的防御整体上略强于T-34-85,车体正面厚度为50毫米,侧后为45毫米,顶部和腹部为25毫米,炮塔的正面厚100毫米,侧面82~86毫米,后部厚60毫米。
经过这一系列的调整,A型坦克实际上成了一款融入美式血统的苏式坦克,它的重量增加到34.7吨,而T-34-85只有32吨,车体长度为6米,宽3.225米,高2.7米,最大行驶度50千米每小时,越野时速约12千米每小时,车组为5人,分别为车长、装填手、炮手和正副驾驶员,其中副驾驶位于车头驾驶员旁边,他也操作车体航向机枪,应该还兼任无线电员。

A型坦克的作战性能乍一看已经进步不少,并且它还被称为重型A型坦克,但是它并没有跳出中型坦克的框架,而且坦克除了动力系统可靠性不足之外,内部视野也非常差,可能是因为南斯拉夫缺少这方面的设计经验所致。

该型坦克总共只有9辆,项目启动时间是在1949年,那时候M47巴顿都还没有服役呢,经过多年的发展后最终被废弃,没有量产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