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
语文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使学生不断进步,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课时教学目标通常分两类:一类是即时达成的目标,主要指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目标,通常课上完就应达成。所以,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自己教学行为的选择,可以这样说,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详尽的课前准备
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新课标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全面的教学任务观,确立综合发展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激发想象力和发展思维能力,强调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努力从这个方面靠拢。其次是学生的课前准备。教师要在学习新课时,为学生预留一些课前作业,如预习生字、熟读课文,准备一些与教材有关的材料等,使学生能够有良好的课文学习基础,不至于学习新课时会由于生疏而不能理解教师所讲内容,以致学习吃力;同时课前准备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趣味性,可谓一举双得。
三、导入注重情境的趣昧性
一节课要上得好,有效导人是关键。导人处理得好,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其主动参与课堂,使教学事半功倍。情境教学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如提问式导人、谜语导人、故事导人、实验演示导入等,利用、再现或设置多种情境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形式。小学生最富有情感,而且情感脆弱又易被唤起。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再现或设置多种情境讲授语文,让语文教学趣味化、形象化,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被各种“趣味情境”吸引。
四、重视基础知识、基础技能
小学基础知识的牢固与否与学生后面语文的学习有着重大关联。因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从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抓起。只要基础夯实了,就为后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基础知识着手抓拼音、字、词、句、段,听、说、读到能力,学会使用工具书。达到熟练的掌握,熟练的运用,从而为高年级的阅读、习作、语言交际等做铺垫。而高年级学生除了继续强调基础知识的训练外,应重点突出阅读和写作技能的提高,逐步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的要求。在习作上要懂得谋篇布局,不管是纪实作文还是想象作文,都要做到思想健康、条理清晰、语句流畅,能运用自己学过的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看法。
五、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凡是学生都善于提问题,而学习差的同学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他们对学习不精心,囫囵吞枣,即使发问也不愿深入地思考,因此往往似懂非懂。当然好问也应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好问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究竟对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将别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对比一下,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从而发现自己思维的毛病,学习人家思维的方法。学生只有在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会变得有效。
六、拓展阅读视野
课外阅读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仅凭语文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毫无疑问,语文的教学要获得创新源泉,必须拓宽阅读视野,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教材,突破单篇课文的束缚,从课文延伸辐射开来。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前五分钟内讲故事,并且要求要总结其主要内容和谈从中受到的启发。教师还应积极热心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大量、广泛课外阅读,让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关心新闻,关心社会热点,让课堂洋溢时代气息。还可以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如语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会,组织读书学习,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新闻采访活动,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能。还可以开展“诗歌朗诵”、“名作鉴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101教育旗下品牌101智慧课堂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基于101智慧课堂,以智慧教学为核心,为学校提供信息化教学整体应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