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原始史料、前人著作(一)——巴托尔德《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

2021-04-01 18:52 作者:数学九十分  | 我要投稿

这个系列会一直更,一般推荐的都会有中译本或英译本

主要是中亚史、伊斯兰史、波斯史
部分搬运自我的知乎想法


《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Turkestan down to the Mongol Invasion)》,为中亚史泰斗瓦西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巴托尔德(Vasili Vladimirovich Barthold1869-1930之经典著作,该书以其博士论文为基础,于1900年初版(俄文)。为一部开辟领域之巨著。

巴托尔德精通波斯语、阿拉伯语、突厥语三种语言,这为他搜集原始史料提供了极大的助力。自1890年代开始,他便时常来回于俄国与中亚地区,搜集手稿、进行遗迹考察,因此,该书便是他历经数年积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之作。该书集合数十种原始史料与前人著作,系统梳理了伊斯兰征服至蒙古入侵前之中亚六百年史脉络其中对萨曼王朝、喀喇汗王朝、花剌子模王朝等政权之史事、政治制度着墨甚多;同时开篇对史料的梳理(中译本中所占篇幅七八十页)、对历史地理的重视(河中地理概述一章近150页)与繁杂的史料注释体现了他作为历史学家的严谨态度——力求言之有据。巴托尔德凭借此书一举奠定中亚史权威之地位。唯一的缺陷便是巴托尔德本人不谙汉文,不能阅读《元史》等相关汉文史料,虽然写了蒙元史相关内容(即第五章),但后来感于无所依凭,因此将其删去,导致其书名与实际内容大相径庭(叫《蒙古入侵前的突厥斯坦》比较合适)。

本书在1928年译为英文,加入“吉布纪念丛书”刊行,1958、1968年分别由V.米诺尔斯基C.E.博斯沃思主持修订再版,之后学界便以1968年英译本为范本;1963年,俄国学者在彼得鲁舍夫斯基的主持下对《突厥斯坦》俄文版再版,并在编撰巴托尔德全集时将其放入第一卷,添加了此前未曾出版的第五章;我国中亚史学者张锡彤、张广达父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初便根据《突厥斯坦》1928年版译出中文初稿,但由于俄文第二版、英文1968年版的相继出版,为了尽善尽美,便重以俄文版为蓝本,参考英版人名地名进行翻译,使得该书的译成时间又推迟了二三十年;但由于出版困难的问题,导致直到2007年方才出版,2011年再版。关于本书始末,可见《突厥斯坦》中译本中相关序言。

由于中译本的译者具有文言功底,亦是中亚史方面的专家,因此全书译文流畅通顺,对原著的还原度很高。唯一有些小的缺憾,便是在译名方面(译者自己也提到了这个问题)。比如“Sultan”一词,译者既不取现代的“苏丹”之译,亦不取“算端、速檀”等偏蒙元的名称,而自取一“苏勒坦”之名,也许更符合读音,但无疑有累赘之嫌;此外有些译名与如今相比亦落后不少,但事出有因,亦不应过于苛责。

总之,该书对于中亚史的爱好者来说是一本必看书籍,不过,还是需要一点点的基础——如王治来著《中亚通史》或蓝琪《中亚史》六卷,这样不至于被《突厥斯坦》里的人名地名绕晕。

目录: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6N9aZDRmqhaqv1TX2RQ0Q
提取码:fdj8




原始史料、前人著作(一)——巴托尔德《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