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经方实验录》第一案 桂枝汤证其一

2023-02-07 21:26 作者:紅旗漫捲西風  | 我要投稿

第一案 桂枝汤证其一 曹颖甫师医案 汤左 二月十八日 发热,有汗,恶风,头痛,鼻塞,脉浮而缓。 太阳中风,桂枝汤主之。 川桂枝三钱 生白芍三钱 生甘草钱半 生姜三片 红枣六枚 姜佐景按 明窗净几,焚香盥手,恭展《伤寒论》,凝神细读,恍然见标题曰“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数大字。窃谓在此寥寥数字中,仲圣垂教之精义,仿佛尽之矣。何谓脉,人谁而知之;何谓证,人谁而勿知之。何者?证其所谓证,非仲圣之所谓证也。人以发热为一证,有汗为一证,恶风为一证,头痛为一证,等而推之。仲圣则统发热、有汗、恶风、头痛等等合称曰证,是犹合桂、芍、姜、甘、枣五味为一方,而不可称独桂也、独芍也皆方也,是为证之真义。何谓治,与病人以方,去其邪,助其正,一剂知,二剂已,不待其传,必免其危之谓也。故仲圣之学,可以简称曰“脉证治法”。仲圣在千百年前之昔日,以此法治病,“既至京师,为名医,于当时称上手”。吾人在千百年后之今日,以此法治病,亦“用之多验”,与昔几无以异。推而广之,后人在千百年后之他日,以此法治病,亦必效如桴鼓,与今日无殊。夫医,求其效而已矣,孰能效者,是即为新。故窃谓仲圣之书历万古而常新者,义在此也。若眩于机械之新奇繁缛,震于解剖之精微细致,惑于提炼之纤巧玲珑,而治效却渺如者,犹曰“此新医药”也,窃有疑焉! 大论曰:“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曰中风。”又曰:“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观此二条,知桂枝汤证又名曰中风。所谓“名曰”者,知前人本有此名,仲圣不过沿而用之。惟严格言之,“桂枝汤证”四字其义较广,“中风”二字其义较狭。易言之,中风特桂枝汤证之一耳。又,此中风非杂病中之中风,即非西医所谓脑溢血、脑充血之中风。中医病证名称每多重复,有待整理,此其一斑耳。至考此所以异证同名之理,盖为其均属风也。中之者浅,则仅在肌肉,此为《伤寒论》之中风;中之者深,则内及经络,甚至内及五脏,此为杂病之中风,所谓“风为百病之长”也。 仲圣方之药量以斤两计,骤观之似甚重,实则古今权衡不同,未许齐观。历来学者考证达数十家,比例各异,莫知适从。且古今煎法服法悬殊,古者若桂枝汤但取初煎之汁,分之为三,日一服、二服、三服;今则取初煎为一服,次煎为二服,是其间不无径庭。姑摒此种种勿论,简言之,吾师之用量,大抵为原方之什一。例如桂枝、芍药原作三两者,师常用三钱是也。佐景视证之较轻者,病之可疑者,更减半用之,例如桂、芍各用钱半是也。以此为准,利多弊少。 曹颖甫曰 桂枝汤一方,予用之而取效者屡矣。尝于高长顺先生家,治其子女,一方治二人,皆愈。大约夏令汗液大泄,毛孔大开,开窗而卧,外风中其毛孔,即病中风,于是有发热、自汗之证。故近日桂枝汤方独于夏令为宜也。 姜佐景又按 近世章太炎以汉五铢钱考证,每两约当今三钱,则原方三两,一剂当得九钱,再以分温三服折之,每服亦仅得三钱耳。由是观之,原方三两,今用三钱,于古法正无不合也。

《经方实验录》第一案 桂枝汤证其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