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昌华的脾气
程砚秋先生的琴师周昌华,琴技高超,是程派艺术成熟至鼎盛时期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周先生拉琴非常投入,大开大合,气势洒脱,与胡铁芬先生那种肃穆端凝,恰是两种迥异的风格。尤其他的揉弦技巧妙造毫端,刚柔相济,为程腔增色不少。
现实中的周先生也很洒脱,但有时候脾气也很倔,与鼓师白先生一起和程合作的那些年,相互间偶尔也闹闹小意见,但因演出报酬都是明算账,利益上无有大的冲突,且大多数闹点儿意气时大都是程先生忍让一二,因此他们总体上的关系还融洽,特别是艺术上非常默契,合作堪称完美。比如有时候程先生心血来潮,会临时变一变唱腔,事先和他俩也没有沟通,但周和白却能严丝合缝的陪着程先生的腔走,裹的很严实,这就是一种很微妙的“心劲儿”,有一种庄子所说的“郢匠运斤”的境界。

王老师聊过这样一件事,可窥周昌华先生的脾气。有一次程先生灌制唱片,时间选择在傍晚,以避免干扰。那天晚上还有夜戏,大家都没吃饭,就等灌完后赶夜戏前吃晚饭。但是,灌唱片并非一帆风顺,各种准备、调试、录制,费了不少时间,时间离夜戏很近了。周先生连饿再着急夜戏,就对灌音师说,今天是否就先灌到这,其余的择日再灌。不想这位外国灌音师办事比较认真,没有同意周先生的意见,一来二去的吵了起来。越想越气的周昌华忽然拿起兜里的火柴,一下子把琴弦烧断了(那时是丝弦),这一下把大家都惊呆了,看此情形的程先生赶忙过来劝架,并安抚周昌华。一边让人赶紧去找琴弦换上,一方面又派人去买夜宵,好说歹说的把唱片灌完,晚饭和夜场总算也没耽搁。

周昌华自程先生隐居青龙桥与之分手后,便在北平、上海等地教程派唱腔,收入颇丰。看到周昌华、俞振飞等老伙伴靠教程派戏都有了丰厚的收入,程先生内心虽然微有“醋意”,但也颇感自豪。童芷苓、李蔷华等名家及上海的一些名票,还有后来在台湾的一些程派演员和票友,都得到过周先生的教益。从这点来说,周昌华为程派艺术的传播,是做出了有益的贡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