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周树人,努力活成一个人,并向人间喊了一声“别跪着了!”

2023-01-04 11:01 作者:兰亭野竹  | 我要投稿

他在20世纪批判的那群人,在21世纪传播者并蹦跶到了欢快着呢

不是每个时代都有鲁迅生存的土壤

许多人都会称颂鲁迅的伟大

除了语文课本的强制学习

那寥寥几段鲁迅小说的选段和一些被掐头去尾

反复消费的鲁迅名言之外

大多都不会再去了解鲁迅了

当然不爱读鲁迅并不是一件需要去批判的事情

因为我们有着更紧迫的现实生存压力要调节

我们迫切的需要娱乐来平衡

对周遭的事物逐渐麻木

开始学着接受自己的普通平庸

在可预见的未来

自己似乎没有改变人生和音乐的能力

睡前会想一下

明天大概和今天没什么两样吧

区别可能是

明天中午不想吃炒菜了

买点薯条来吃吧

这也是一天中为数不多可以做出的改变

可能不少人觉得你都能吃上炒菜了

还要啥自行车

成天吃饱了瞎想

我都能吃上炒菜了

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可是我家狗吃饱了还想出去遛遛弯儿

对着院里那只眉清目秀心仪的泰迪撒花

有时候我挺羡慕我家狗的

它知足也很聪明

它知道自己现在是狗

将来也是狗

它从不奢求自己会获得人一样的待遇

我从未怀疑过作为人的自己

但夜里横竖睡不着

翻开书仔细看了半夜

从书中看出字来

满本都写着一个字“狗”

书上写着这许多字

人们说了这许多话

却都笑盈盈的睁着怪眼睛看着我

我也是“狗”

他们的喂来狗粮让我知足

然而每当我思想消极的时候

总会读读鲁迅

他跟我们一样

面临着生而为人的困境与突围

他也曾彷徨、困顿、苦闷、寂寞、厌倦

生活中一地鸡毛

也曾思想消极的想过

这辈子就别挣扎了

他跟世界都这么半辈子

到死也没见着世界好上半分

已经有无数人论述过鲁迅的伟大了

翻译鲁迅传记,回想鲁迅的一生

总会想起他在《近代短篇小说集》里写的↓

他就是以这种人生态度对待仅此一回的人生


02:59

”背

鲁迅清光绪七年农历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出生在浙江绍兴

绍兴的旧称是会稽,是大禹成功治水后,曾在此地苗山会见诸侯,评定计量众人功绩,因此得名会稽。“稽景就是计量

会稽,成为了越国的都城,越王为了复仇,在吴国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也被称为“会稽之耻”

绍兴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出狠人,明末清军攻入绍兴时,就有读书人王思任拒绝投降,绝食而死。

鲁迅晚年在信件中,数次引用王思任的↓

更别绍兴还有秋瑾

蔡元培这些革命家

虽然没有去过绍兴

但我知道最好别惹绍兴人

但鲁迅并不喜欢绍兴这个名字

绍兴之名,来自于宋高宗赵构

南逃到越州之地

曾短暂的将此作为行宫

然后从“绍祚中兴”中取了绍兴二字

将越州之地改名为绍兴府

一直用到了清朝

鲁迅大抵是不喜欢赵构

所以他在写绍兴时时常会用会稽、“越”等古称来替代

绍兴西南有兰亭

因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天下闻名

而且绍兴水路发达

古代渔民摇着往来迅速的乌篷船

活动范围广,所以见闻也比较丰富

自古以来,绍兴人的语言生活中

就充满了幽默和辛辣的讽刺

这一点也体现在鲁迅后来的文风中


04:40

本名

后来到了江南水师学堂

因为当兵在家族中并不是一件光彩事

在家族长辈的吩咐下

鲁迅避讳家谱中的名字才改成周树人

周家在绍兴当地是名门望族属于士大夫阶层



04:56

鲁迅的爷爷周福清

清同治10年(1871年)进士,后来在翰林院选拔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成为“庶吉士”,但是在最后决定官职的散官考试中发挥失常,只得了个江西省金溪县令的职位。通过合规的买官制度,买了一个内阁中书,成为了北京的中央官吏。但是周福清到了北京,先后纳了两房妾,还生了个比孙子鲁迅小一岁的儿子。

当官带来的收入全花在北京了。

反而使周福清给老周家带来了祸事



05:34

鲁迅的父亲

考举人数次不中

那个时代士大夫子弟,大概有三条出路

①科举

②给地方官员当幕僚,俗称师爷

③经商→当铺或者钱庄的掌柜


05:59

鲁迅的母亲

出生书香门第,但因为是女子,没有接受教育的资格,靠偷偷旁听,自学掌握读书能力


06:17

鲁迅的兄弟

六岁私塾读书,第一个老师是同族的叔祖周玉田,是一名秀才。

鲁迅的启蒙书是一本历史入门读物《鉴略》

没有选择《百家姓》或者《千字文》

这也是有祖父周福清的要求

周福清的教育思想上还是很先进的

他非常鼓励自家孩子

阅读被视为非正统文学的《西游记》

觉得先用趣味读物培养读书习惯

在进入《诗经》学习

否则读不进书再费时费力都是白扯



06:59

鲁迅的读物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清朝陈淏子《花镜》

动植物书籍

鲁迅最早的爱好花木培育

后来一直保持着批注关于动植物书籍的习惯

有一次鲁迅从老师周玉田那里得知

有一本画着人面兽、九头蛇、三足鸟的绘本《山海经》

鲁迅是想尽了办法想要独读到《山海经》

但在正统观念里《山海经》就是本怪力乱神的荒唐书

保姆长妈妈虽然不知道《山海经》是什么?

但暗暗记在心里,长妈妈探亲回来之后,给鲁迅寻来一包刻印粗略的《山海经》

步入中年后,他把这个经历写进了回忆录《朝花夕拾》,最后被选进了语文课本。

鲁迅小时候很喜欢绘本

24个关于孝道的故事,封建时代而从必读的绘本,让鲁迅产生了恐惧。

最为震惊的是《郭巨埋儿》的故事,这样一个惨无人道的故事,却是封建时代广为传颂的孝道故事,这对于鲁迅幼小的心灵是个巨大冲击。

多年后鲁迅讲述到,读到这个故事的心境:“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父亲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吗?”



08:57


1892年,11岁,鲁迅进入了著名的三味书屋就读,当时绍兴城里最严格的私塾。老师寿镜,吾以为人方正质朴博学著称。

鲁迅学的是四书五经,就是为了写好科举应试的八股文。

在三味书屋学习的6年时间,始终以参加科举考试,作为读书和练习的最终目标。

鲁迅从广泛的阅读兴趣又延伸到了野史、民间随笔杂记,还有绍兴民间流传的戏剧。

思想跳脱了就无法融入到科举考试的社会结构中

1893年鲁迅12岁,周家遭遇了大变故,鲁迅的曾祖母病逝,按规矩当京官的祖父周福清要回乡守孝三年

同年秋天,恰逢乡试,被任命为浙江省主考官的殷如璋是周福清的旧时识。

于是有五户家中有考生的绍兴人家知道此事后,便凑了洋银一万两托周福清把钱转赠给殷如璋以求考中。

周福清已几经犹豫,最后还是同意了。并且他在给殷如璋的信中,加上了长子周伯宜,也就是鲁迅父亲的名字。















我,周树人,努力活成一个人,并向人间喊了一声“别跪着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