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2年“退休潮”来临后,我们该找哪些工作?

2022-07-22 15:37 作者:蓝白argentina  | 我要投稿

前几个月,许多城市闹的沸沸扬扬的“超龄农民工清退令”,有了新变化。


《工人日报》的报道,安徽住建厅发通知,明确提出:


各地要实行柔性用工管理,分岗位确定用工年龄,避免建筑行业清退超龄农民工一刀切,并对超龄工人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加强安全教育。


什么叫“清退令”呢?


其实就是建筑行业用工年龄管理。


3月份的时候,全国不少地区都发文,要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用工年龄管理。


上海、天津、深圳、泰州、南昌、荆州等地,都有要求:


禁止18岁以下、60岁以上男性及50岁以上女性,这三类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作业。


禁止55岁以上男性、45岁以上女性工人,进入施工现场,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



清退高龄民工的原因,还是因为安全问题。


以上海为例,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该市全年建筑业安全生产事故造成死亡的人员里,超过60岁的占比达到15%。


而当时建筑从业工人中,超过60岁的占比仅有1%。


不到1%的超龄建筑工,占到了安全事故的15%。


但对那些宁可待在工地风吹日晒,也不愿意回家的老年建筑工来说,一刀切式地清退,有点残酷。


有句话形容,让人感到心酸:


超龄农民工,就像被咀嚼的甘蔗,等被榨完了糖汁,剩下的甘蔗渣就被随意丢弃。


正常情况下,一个职业到了一定年龄,按照“规定”退休就行。


但农民工群体的特殊之处在于: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没有交社保,这意味着:


被“清退”后,一些人就可能失去收入来源,甚至出现“城市留不住,乡村回不去”的尴尬。


另外,清退高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缺口会更大。


自从2010年开始,新增农民工就开始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2020年,我国农民工人口总量是2.86亿人,50岁以上农民工人口占26.4%。


平均年龄是41.4岁。



而在11年前,这个数字只有34岁。


在接下来的10年,将陆续有7540万农民工,达到60岁的退休线。


而16-30岁的农民工比例,已经从2016年的31.9%,逐年下滑到2020年的22.7%。


年轻人不去做,老年人又做不了。


建筑业的用工缺口尚在其次,大量低收入者没有合适的工作岗位,在特殊的2022年,对就业市场的冲击不可忽视。


7月15号的上半年国民经济发布会上,公布了一个数据:


6月份16-24岁城镇青年失业率达到了19.3%,又创出了年内新高。


与此同时,全国2022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了1076万人,创出历史新高。


有调查数据显示,在走访的61个建筑施工工地、18621名建筑工人中,30岁以下占比仅一成,50岁左右是绝对的主力军,年龄“断层” 现象严重。


工地不仅难以吸引新的年轻农民工进入,为数不多的人还正在“逃离”。


大多数环卫工不在编,绝大部分农民工没社保,没公积金。


作为草根,不被城市认同接纳,家乡又回不去,处于产业、城乡的边缘,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


家里子女在留守,城里群租又不是长久之计,工作时间长、流动性大、工作收入低。


所以,疫情之下的就业市场,年轻人找工作本来就已经很难了,如果再一刀切的执行清退令,超龄老人仅有的一份收入来源也被切断,居民的收入和消费,也会雪上加霜。


安徽放宽清退令的做法,让超龄建筑工有了喘息机会,也是“保就业”的务实选择。


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由政府牵头,针对建筑行业特点,根据工种划分用工年龄。


比如涉及登高作业、重体力劳动等工种,仍需要有严格的年龄界限;


而对于建筑业内勤岗位、部分管理岗位等,年龄可适当放宽。


2,工地保洁、保安、仓管等辅助性岗位,不受年龄限制的影响。


还有,江苏、浙江、广东,允许给超龄人员单独缴纳工伤保险,工程建设项目按照整个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先参保、后开工,可为项目上的所有人员提供保障。


放宽建筑工清退令的背后,还有老龄化对就业更深层的冲击。


时间是公平的,农民工衰老,其他行业的从业者,也在一天天的变老。


第一代“婴儿潮”,在2022年开始大量退休。


去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达到了18.9%,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达到了14.2%,已经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越来越多的人,告别劳动力市场。


比如,1962年至1973年间出生的人。



在1962年之后,我国出现了第一轮婴儿潮。


这期间,年平均出生人数超过2700万人。


以女性55岁退休、男性60岁退休计算,60至70年代婴儿潮一代,正逐渐走向退休。


我们将迎来新一轮,60岁以上人口暴增的高峰。


这一批人退休,影响是巨大的。


劳动力不足,可能是未来我们将面临的常态。


我们按照国际惯例,将15-64岁人口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


兴业证券报告指出:


以此口径,2020年50-54岁、55到59岁人口,占全部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分别是12.5%和10.5%,合计接近劳动年龄人口的四分之一。


在退休人数方面,如果我们假设女性55岁退休、男性60岁退休,每年出生人数中男女比例相等,且不考虑死亡率等可能导致劳动力下降的因素。


那么,受婴儿潮一代的影响,自2017年至2020年,我国每年达到退休年龄的人数超过2000万。


2022年后,达到退休年龄的人数将再上一个台阶。


粗略估算,2022年至2030年间,每年达到退休年龄的人数平均为2650万。



这个数字,比1076万毕业生,更令人担忧。


按照中信证券的测算,预计2022年的退休人口里:


60岁男性、55岁女干部、50岁女工人分别为1086万人、802万人、301.6万人,合计2189.6万人。


而从每年新参加工作的人员结构看,主要包括18岁、22岁、26岁三个群体,分别对应于高中中专、大专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这些2022年的求职者加一起,合计是1421万人。


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退休人口数量,多于新增就业人口数量。


这样的变化,会像一浪高过一浪的潮水一般,不断冲击着本就失衡的就业市场。


按理说,有人走,有人来,迎来送往,岗位与从业者的新陈代谢,再好不过了,为什么我们要担忧呢?


一方面,农林牧渔、水利环境、公共管理、建筑业、电力热力、居民服务业和采矿业,这些行业的劳动力,会更加短缺。


因为,一产和二产,吸纳了年龄偏大的劳动力。


尤其是农林牧渔、建筑业和采矿。


2019年,在城镇全部行业中,50-54岁和55-59岁就业人员的占比分别为10.7%和6.6%。


但在农林牧渔业中,50-54岁和55-59岁就业人员的占比,分别是16.6%和14.6%;



在建筑业中,上述占比分别为14.8%和8.3%;


在采矿业中,上述占比分别为15.6%和7.5%。


不过,在农林牧渔行业中,工作到60岁以上的现象,十分常见。


种地的,搞养殖的,还能有高龄劳动者的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企业经营管理者,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的岗位,也会出现大规模的腾退。


2019年的城镇就业人员,单位负责人中,50-54岁和55-59岁就业人员的占比分别为12.3%和7.3%。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中上述占比,分别是12.8%和6.8%。


这两个指标,全部高于城镇就业人员的平均水平。


结论就是:


1,从2022年开始,作为第一代婴儿潮的“谢幕之年”,尤其是建筑业和采矿业,这一类高度依赖体力劳动的行业,会出现大面积劳动力短缺,“招工难”的现象会持续加剧,这也是放宽建筑工清退令的重要背景。


2,单位里的岗位腾退会加速,尤其是机关事业编。


但因为众所周知的编制吸引力,这部分岗位肯定不会出现“招工难”,担心机关招工难是多余的。


可对大量制造业工厂,需要积累丰富工作经验的技术类工种来说,年轻人干不了,高学历不对口,老师傅又不干了,也会出现岗位缺口。


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第二产业的建筑业和制造业,对今年即将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看似岗位荒的时代来临,工作表面上是好找了。


但更要注意,自己是否适合,或者愿意,或者能力是否符合,去做建筑业、制造业、编制内的工作。


资料来源:


工人日报《安徽省住建厅:建筑行业清退超龄农民工要避免一刀切》


兴业证券《婴儿潮的老去:产业与金融资产结构的影响》


中信证券《60年代“婴儿潮”人口集中进入退休年龄背景下, 关注劳动力短缺带来的收入和利润新变化》


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城镇调查失业率统计


楚天都市报《建筑工地难觅年轻人,今后谁来修路盖房子?》


2022年“退休潮”来临后,我们该找哪些工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