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影迷入门书单】Vol.1导论篇

2018-08-03 00:44 作者:Dear_Cosmos  | 我要投稿

写在前面:

想写这个专栏很久了,更多的是为了鞭策自己多读书,增加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电影鉴赏能力。何必又写专栏发出来呢,是想给对电影真正感兴趣的大家立个指向标:要成为真正的影迷,我们需要好好的努力,才能够建立属于自己的电影库、审美体系和鉴赏标准,才能够真正与电影背后的创作者们对话交流,才能够三倍延长自己的生命。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电影就是一种讲故事的形式,只不过比文字、音频来得更直观更悦目,B站里的电影解说大部分也都是针对“故事”(剧情)进行整理、复述和发散。那我们何必需要电影呢?优秀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好故事多了去了,多读还能腹有诗书自华才气,如果只看故事,我们不需要电影,顶多是图个省事,看完了还捞不着什么文笔。电影之所以能独立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的艺术形式,是因为其有着属于它自己的艺术体系,从形而下的实践操作到形而上的理论总结,百余年来电影艺术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只有去了解、去窥探这个体系,才能成为一个懂得电影的真正的影迷。

一个真正的影迷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养,在这里需要引用马小褂老师的说法,普通的影迷叫movie-goer,真正的影迷叫cinephile,后者能像导演一样去思考,能有着深刻的电影鉴赏力,能思考这部作品在电影史中的定位等等,总之,真正的影迷对电影有着更深的感悟能力。这种能力的来源,一是来自观影的积累:在一位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生的眼里,看过1000部才能勉强被称作入门,其中大部分还必须得是影史经典,3000部才能称得上资深影迷。昆汀·塔伦蒂诺在拍电影之前当过录像带店员,期间躲在小房间里阅片无数,逾7000部的观影量为他之后的电影创作打下了基础;电影社会学家马丁·斯科塞斯片量超过了10000部,法国新浪潮的旗手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也都有过废寝忘食看电影的经历。看电影,看好的电影,好好地看电影,才能提高自己的鉴赏力。二是来自理论的储备,这也就是今天的主题。电影理论是指导电影人进行创作的,影迷读这类书能更好地建立对电影的系统认识,也就能明白电影的更多层面、更多维度。阅片和读书时相辅相成的,找好的片子要靠读书,而读透一本书也得通过观影经验。真正的影迷在这两个地方都要下苦工。

当你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你就会发现电影的世界是如此的辽阔旷远、缤纷多彩,那种思维的碰撞、灵光的闪现、视觉设计的雕琢、技术上的开拓和思想上的探索都是那么令人着迷。这是一种超脱现实束缚的精神享受,是缪斯女神的亲吻,是审美的愉悦。我们,是在感受美,探寻美,传递美。——这便是一个影迷的最高纲领。

那么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提纲挈领、领人入门的导论书籍,对于我们系统认识电影艺术,建立批评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认识电影》(全彩插图第12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认识电影
rens

《认识电影》:

书如其名,简明扼要。作者系美国著名电影学者、影评人路易斯·贾内梯,该书初版于上世纪70年代,行销40余年,已经成为哈佛大学、纽约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的教科书,作者凭借着自己充沛的热情和精力不断与时俱进地再版,最新一版为第12版2016年在大陆发行(目前较流行的也有2007年出版的插图第11版)。译者焦雄屏则是台湾著名电影学者、现任台湾电影金马奖主席,她对于好的系统的电影教材的渴求不亚于作者的创作热情,她通过这种方式来推动电影艺术的大众普及与发展。

这本书集中在电影创作的内部,讲电影的层面分为摄影、场面调度、运动、剪辑、声音、表演、戏剧、故事、编剧、意识形态、理论十一个部分,并在最后附以对《公民凯恩》的综论,系统阐释如何解读一部电影。《认识电影》最大的特点是将电影赏析与电影概论相结合,大量的电影实例,深入浅出的电影理论提点,非常适合影迷入门建立电影批评框架,了解该从什么角度入手去“看”一部电影。但《认识电影》对电影的层面各个击破的方式也会导致读者对一部电影的评判缺乏整体性。尽管如此,这本书依旧是最好的影迷入门书之一。同时本书附有电影图片举例片单和参考书目,对于进一步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笔者读的是插图第11版,读完之后的感觉就是一部电影拥有了更多的维度,镜头的多义性和导演的表达意图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呈现出来,我对电影的热爱从此更加深了。读完此书不容易(共584页的大开本),但绝对值得。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插图修订第8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

这本书也是绝对的必读书目。作者系代美国重要的电影理论家,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传播艺术系荣誉教授大卫·波德维尔及其夫人克里斯汀·汤普森,波德维尔夫妇执教多年、著作等身、享誉世界,此书初版于1979年,对于整个电影学界而言是一次震撼,它摆脱了长久以来的僵硬观念,将多种艺术观念融会贯通,呈现出更加完整的电影艺术观。本书内容宏广,从对电影制作的技术性解说、对构成电影各元素的系统化评介,到电影分析方法的示范、电影史的梗概提要,无不做到深入浅出、思虑缜密而观点周全。全书分为电影艺术与制片、电影形式、电影风格、电影的种类、电影分析与批评、电影史六大部分,可谓是一册在手,有关电影的林林总总了然于胸。

《电影艺术》在《认识电影》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阐释了更多的视觉设计原理和电影理论,将对电影的研究感悟引向深入,总体上仍旧保持着笔触细腻而又深入浅出的风格,同时涉及到了电影创作的外部(即制片),对于读者了解电影的商业、产业属性有很大帮助。

《看电影的艺术》北京大学出版社

《看电影的艺术》

如果说前面两本书倾向于创作人员一方,那么《看电影的艺术》则更聚焦于观众一方。作者瑟夫·M.博格斯丹尼斯·W.皮特里都是美国名校教授,这本书也更加带有教科书性质,每张附有自测题与学习影片列表,对于提升电影鉴赏能力提供了一个比较可观的台阶。本书对于电影观众心理的剖析比重增加,对于理解电影创作者的心理也具有指导作用,囊括和分析的电影也更加丰富,因为会考虑到不同种类的电影有着不同的观影群体,这种受众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在电影学中有专门的电影观众学和电影接受美学,这对于分析当下电影市场的现状、国民观影习惯和受众群体以及对电影整体创作风气的批评都是很有价值的。看这本书,你或许会更高能感受到自己的蜕变。


《电影概论》(第2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电影概论》

《电影概论》是所有电影导论书籍中内容最广的一部,全书分为媒介特质、创作流程、生产机制、历史过程、国族特色、批评框架六个部分,可谓是将电影的整个创作机制、艺术体系里里外外说了个遍,从源头到制作到呈现到批评,一部电影的全部生命历程都在这部书中。主编杨远婴是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联合众多中国电影学者共同编撰此书,为不同程度的电影爱好者提供纲要式的认知轮廓

这部书与前面的书关系也不甚疏远,经常对《认识电影》和《电影艺术》进行引用。读此书对于了解国内电影学者思维动向也有很大的意义。

导论篇的书籍就介绍到这里了,尽管只有四本书,但是每一部都是大部头(最少的有514页,最多的有)。笔者只读过《认识电影》和《电影概论》,也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不是不求甚解而是难得真知,要想真正读透还得多多积累、多多回顾。但只要肯下功夫,啃下这几部书,对电影的理解力、鉴赏力必然有质的飞跃。

P.S.

  1. 译者因为大陆与港台翻译习惯的不同,对同一片名和人名的翻译常常有出入,在阅读时需要注意。台湾译者常用归化意译,人名更贴近汉语发音,而大陆译者常用异化直译,人名更贴近西文发音,如“戈达尔”台译名为“高达”,“特吕弗”台译名为“楚浮”,美国电影The Grapes of Wrath大陆译作《愤怒的葡萄》而台译名为《愤怒之花》。实乃翻译习惯之异,并无长短高低之分,拾而取之略为谈资也未尝不可。

  2.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会有“影印版”书籍出版: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影印第10版)

“影印版”都是纯英文,是先行于中文译本的出版书目,大家如果买书一定要看清楚。不过,你对自己的英语水平很有自信,挑战原汁原味的原文也未尝不可,同时也可以了解到更多更国际化的电影术语。

希望大家(包括我)早日读完导论 (*◎v◎*)  

【影迷入门书单】Vol.1导论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