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大坝裂开?中国高人造出智能钉子,可保证大坝几十年安全

近些年来,中国一直在国内各处修建大量的大型水利工程,其中使用的技术更是厉害了,为了保持山体的稳固,中国研制出智能钉子,在给大坝钉上之后,能保证几十年的安全,工程修建完成之后,如何防止大坝裂开?面对这个问题,中国高人造出智能钉子,有了它的存在,即可保障大坝几十年的安全。

图为两河口水电站修建现场
如果要在国内水电设施当中评选出一份规模最大的水电大坝的榜单,那么两河口水电站毫无疑问榜上有名,并且其排名还会相当靠前,因为这座水电站足有9项指标位居世界第一,仅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填筑的土石量就达到4300万立方米,左岸边坡高度最高甚至达到684米,比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还要高出50米。
同时其山体内还隐藏了长度达到276米,宽29米的厂房,面积达到8004平方米,甚至可以停满8列编组的动车还绰绰有余,这样的一座水电站在建成之后每年可以为国家减少1330万吨的煤炭消耗量,相当于减少了213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如此超级工程的修建必然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这座大坝的建设过程中,工程人员也使用了一系列新技术,对于土石坝来说,最为重要的结构就是心墙,这个结构不仅要承受巨大的水压,还要做到严格防水,避免水分子渗透导致大坝崩塌,因此修建过程中需要使用压路机等设备对其进行不断的碾压,而工程团队为这一工程设计并制造了大量的无人碾压设备,使用姿态传感器来让碾压机的大脑感受到车体的实时姿态变化并作出调整,从而让每一台压路机都能够精确按照预先划定的轨迹进行持续不断地碾压,保证了安全性。
除了大坝本身之外,两侧的山体要同时承受巨大的水压和大坝传导而来的力量,因此保障两侧山体在水压下不发生变形,也是确保大坝和水库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为了做到这一点,工厂团队向山体内部打入了大量的锚索,总数达到了1.6万根,每根都有70米长一吨重,仅这些锚索使用的钢铁量就相当于整个鸟巢,并且工程还需要在海拔3千米的高山上进行,难度甚至比鸟巢的建设还要高,并且这些锚索当中还安装了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这一范围内边坡面临的拉张力,从而方便运营和工程人员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预防。

可以说在这座大坝建成之后,中国工程人员不仅可以通过它控制两河口流域的洪水,为周边居民的农业生产作出贡献,还能够发出大量的清洁电能,供给本地或者东部地区的城市用电需求,同时工程的建设本身也大大地刺激了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发展,在多个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