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组胚(人卫第九版)(2)

2023-08-20 12:04 作者:纯鱼得力  | 我要投稿

第七、八章神经组织和神经系统(非重点单元)

1.神经组织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2.神经元构成

胞体

①细胞核位于中央,大而圆,核仁明显

细胞质内有尼氏体(嗜碱性颗粒状或斑块状),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参与合成细胞递质,细胞调质,蛋白质,分布于胞体和树突

细胞质内还有神经元纤维(微管+神经丝)参与物质运输

树突

有尼氏体,神经元纤维,树突棘,功能同胞体

轴突(轴索)

无尼氏体,高尔基复合体,传导神经冲动

3.神经元分类

①包括多级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或者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数量最

4.突触

①突触是一种特殊的细胞连接

②细胞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轴-树,轴-胞体,为主

③包括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

5.神经胶质细胞

①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单核细胞分化),室管膜细胞

②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施万细胞(周围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卫星细胞

6.神经纤维

神经元的长轴突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中央少突胶质细胞,周围施万细胞)

②周围神经系统有郎飞节

7.神经末梢

有环层小体,参与产生压绝和振动觉


 

第九章  循环系统

1.动脉

 

大动脉(弹性动脉)

①内膜(内皮+内皮下层)最薄,内弹性膜不明显,w-p小体丰富(止血)

②中膜(40-70层弹性膜)最厚

③外膜(疏松结缔组织),外弹性膜不明显

④保证血液的连续性,将心脏间断射血变为持续血流

 

中动脉(肌性动脉)

①内膜,最薄 内弹性膜明显

②中膜,10-40层环形平滑肌纤维构成

③外膜,厚度与中膜相同,外弹性膜明显

④控制某一部位血流量以便危机情况进行血流重新分配,保证心脑供血

 

小动脉和微动脉(肌性动脉)

①小动脉,内弹性膜明显,没有外弹性膜

②微动脉无内外弹性膜

③总容积大,又称阻力血管,调节血流量和血压

 

2.毛细血管

①由内皮,基膜,周细胞构成,横断面一般为1-3个内皮细胞围绕

 

 

【问答,毛细血管的基本功能和分类】

功能:

作为血液和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透性屏障,决定通透性功能的主要是内皮细胞

分类:

连续毛细血管(内皮无孔,基膜连续),管壁厚,通透性小,腔小,有紧密连接,质膜小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方式

有空毛细血管(内皮有孔,基膜较连续),管壁较薄,通透性中,腔小,也有紧密连接,主要分布于肠胃黏膜,肾血管球,内分泌腺

血窦(内皮有孔,基膜不连续),管壁最薄,通透性大,腔大,储存血液,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


 

3.静脉

①三层膜分界不明显,中膜为平滑肌,腔大

内膜折叠形成静脉瓣

 

 

4.微循环(了解)

①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②微动脉,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迂回通路),通血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动静脉通路),微静脉

 

 

5.心脏

 

①心内膜(内皮,内皮下层),内皮下层分为内层(薄)和外层(又称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心室的心内膜下层有浦肯野纤维)

 

②心肌膜,致密结缔组织构成支架,称心骨骼,分隔心房肌和心室肌

 

③心外膜(浆膜)

 

④心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起搏点,心外膜深部),房室结和房室束(次级起搏点,心室心内膜下层),浦肯野纤维

 

⑤心脏传导系统细胞(特殊心肌细胞)

起搏细胞,位于窦房结和房室结中央的结缔组织中,心肌兴奋的起搏点

移行细胞,肌浆网发达

浦肯野纤维,闰盘丰富,通过缝隙连接是心肌同步收缩,传导冲动


 

第十章  免疫系统

1.免疫系统由淋巴器官,淋巴组织,淋巴细胞,免疫活性分子

2.免疫系统功能①免疫防御(对外)②免疫监视(对内)③免疫自稳

3.淋巴细胞再循环(①效应T细胞,效应B细胞,NK细胞不参与②记忆性B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参与)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巨噬细胞,破骨细胞,小胶质细胞,肝库普弗细胞,肺尘细胞)

5.抗原呈递细胞:①树突状细胞(交错突细胞,面纱细胞,朗格汉斯细胞,DC细胞)②巨噬细胞③B淋巴细胞

6.淋巴组织

①弥散淋巴组织(主要为T淋巴细胞,细胞免疫应答,内外均可)

②淋巴小结(主要为B淋巴细胞,体液免疫应答,对外)

7.淋巴器官

中枢淋巴器官(无免疫应答):胸腺(T)和骨髓(B)

外周淋巴器官(机体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淋巴结,脾,扁桃体

8.胸腺

9.淋巴结

10

总结

细胞连接:

上皮组织(桥粒,缝隙连结,紧密连接,黏着小带)

骨组织(缝隙连结)

心肌组织(闰盘横:黏着小带和桥粒;纵:缝隙连结)

平滑肌组织(缝隙连结)

神经细胞轴突(突触,特殊的细胞连接)

吞噬功能:

①巨噬细胞②破骨细胞③小胶质细胞④单核细胞⑤肺巨噬细胞(尘细胞)⑥肝巨噬细胞(库普弗细胞)⑦中性粒细胞⑧朗格汉斯细胞

过敏反应:

引起: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抗过敏:嗜酸性粒细胞

 

第十二章  眼与耳(不考察)


 

第十一章  皮肤(非重点单元)

1.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感觉器官和分泌器官),由表皮和真皮构成

 

2.表皮(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组织,角质形成细胞和非角质形成细胞)

①表皮层由深到浅以此为:基底层(表皮干细胞,角蛋白丝)→棘层(角蛋白丝,桥粒,板层颗粒,黑素颗粒)→颗粒层(板层颗粒,透明角质颗粒)→透明层→角质层

②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黑色素,吸收紫外线),朗格汉斯细胞(吞噬功能,抗原呈递),梅克尔细胞(接受刺激的感觉细胞)

 

3.真皮(致密结缔组织,乳头层+网织层)

①乳头层(皮内注射),有触觉小体

②网织层,有环层小体

③皮下组织(皮下注射)

 

4.皮肤的附属器

①毛②汗腺③皮脂腺④指(趾)甲


 

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

1.内分泌系统包括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组织

 

 

2.激素可分为含氮激素和类固醇激素(性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

 

 

3.甲状腺(包括甲状腺滤泡,滤泡旁细胞)

 

甲状腺滤泡(单层立方上皮的滤泡上皮细胞)

①含有嗜酸性胶质

②合成甲状腺素(主要以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储存在滤泡腔内)

③小儿:缺少易得呆小症   成人:过多易得甲亢;缺碘易得甲状腺肥大(大脖子)

 

滤泡旁细胞

①合成分泌降钙素,使血钙降低

②骨:加速成骨细胞,抑制破骨细胞;胃肠:抑制钙离子吸收;肾小管:抑制钙离子重吸收

 

 

4.甲状旁腺(主细胞,嗜酸性细胞)

 

主细胞最多,分泌甲状旁腺激素,使血钙升高(骨:抑制成骨细胞,促进破骨细胞;胃肠:促进钙离子吸收;肾小管:促进钙离子重吸收)

 

 

5.肾上腺(包括被膜和实质,实质又分为皮质和髓质)

 

皮质:

①皮质分区由浅到深为:球状带(最薄),束状带(最厚),网状带(细胞体积比最小)

②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醛固酮),刺激促进肾小管和胃吸钠排钾,升高血压

③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皮质醇),促使蛋白质和糖分解变糖,抑制免疫应答,抗炎症

④网状带,分泌雄性激素,少量雌性激素和糖皮质激素

 

髓质:

髓质细胞(嗜铬细胞)分为肾上腺素细胞(分泌肾上腺素,强心药物)和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分泌去甲肾上腺素)

 

 


 

6.垂体(包括腺垂体和神经垂体)

 

腺垂体:

 

①远侧部(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嫌色细胞):

(1)嗜酸性细胞分为生长激素细胞(分泌生长激素,幼年不足易得侏儒症)和催乳激素细胞(分泌催乳激素)

(2)嗜碱性细胞分为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为糖皮质)和促性腺激素(分泌卵泡刺激素,卵泡发育精子形成;黄体生成素,又称间质细胞刺激素,促排卵黄体形成,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性激素)

 

②中间部,嗜碱性细胞分泌黑素细胞刺激素,促进黑色素形成

③结节部:腺细胞,主要为嫌色细胞,少量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

④下丘脑与腺垂体为上下级关系,调控腺垂体激素,包括释放激素和释放抑制激素

 

神经垂体(由神经纤维构成,无尼氏体,本身不合成激素,但贮存有激素)

①有弱嗜酸性团块,称赫林体

②储存释放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和缩宫素(催产素)

 

7.松果体,分泌褪黑素


 



组胚(人卫第九版)(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