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茶艺美学的五个特征
筑梦茶乡 福地湄潭 湄江印象 只为一杯好茶
湄江印象 好茶 好印象
中华茶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及中国古典美学的特征。中华茶艺美学侧重于审美主体(茶事活动参与者)的心灵感受及审美情趣。中华茶艺美学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美学思想。讲究自然、淡泊、简约、虚静、含蓄之美,是中华茶艺美学的特质。
(一)自然之美
自然观念是道家学说的精髓,亦是传统茶艺美学思想的本质所在。自然之美是“道法自然”、“顺其自然”, 就是平淡中显不凡,朴素中有真美。中华茶艺美学崇尚自然之美,协调之美,珍惜瞬间之美,残缺之美。

(二)淡泊之美
淡泊意指闲适、恬淡、隽永、超逸、悠然。中国古代文人,不重外在而重精神,在茶事活动中崇尚超逸淡泊的境界,是他们审美情感的表现。因此这种清淡之风、淡泊之风深刻影响中华茶艺精神及审美情趣。
(三)简约之美
品茶是日常生活的一种行为,一种习惯, 一种生理需要,一种文化需求,所以贵在简便,崇尚古朴。我国古代的茶艺,历来奉行尚俭之茶风,追求雅俗共赏的简约之美。

(四)虛静之美
虚静对于日常品茗而言,是指在品茗中仔细观察、闻香、品味,更好地获得对茶品质的感悟。静静领悟茶之色、香、味、形的种种美感,感悟茶事愉悦身心之灵气。
(五)含蓄之美
含蓄之美是指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就茶艺而言,含蓄之美讲究的是茶事活动中的深沉,体验“此时无声胜有声”及“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意境。

茶美学,是以美学的视野来审视和研究茶叶科学和茶产业的一门学科,是中国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茶美学的崛起,是中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现代茶业蓬勃发展和提高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一种必然趋势,是美学与茶学相互交叉、融合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茶文化研究的一种最高境界。著名茶文化专家蔡镇楚积多年之功,对中国茶文化进行哲学升华,将茶学与文化学、美学有机结合,以茶饮茶品、茶园茶香、茶诗茶论、茶联茶歌、茶韵茶礼、茶缘茶寿、茶律茶禅为主题,分别从民俗学、工艺学、艺术鉴赏、文化传播和茶的审美艺术载体等角度,对中国茶文化进行全面系统的美学阐释。
湄潭手筑黑茶 湄江印象领先
湄江印象 唯美黔茶 千年传承 大众口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