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大鹅”羽绒服的店铺却排起了长队
在烈日炎炎的夏季,谁也想不到大鹅羽绒服的专卖店竟然挤满了人。几天前,在北京北四环DT51商场中,加拿大鹅羽绒服的门口早已排起了长队。原因没有别的,就是大鹅羽绒服降价了。

据说自七月大鹅羽绒服打折以来,门店几乎每天都是大排场龙。而且在小红书上,有好多网友总结的抢货攻略,表示去排队的话怎么着也要等上两个小时才能买到,而且每人限购两件,选购时间只有20分钟。
加拿大鹅的羽绒服并不便宜,基本上每件羽绒服的价格都在万元以上。就算打折也基本在六七千元之间,即使这样也挡不住消费者的热情。

1. 加拿大鹅的前身
丹尼·雷斯是大鹅如今的掌权人,他小的时候经常在祖父的纺织厂帮忙,那时候的工厂不是很大,但是制造的产品质量上乘,有着很好的口碑。而且纺织厂还经营着自己的品牌——雪雁。
1992年,雷斯进入多伦多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和哲学。夏天的时候,他的父母付钱让他在自家工厂打零工,主要的工作就是拖地、给大衣充绒、在袖子上贴缝纫标签、包装和装车等工作。

雷斯当时的梦想却是当一个作家,而不是掌握自己家的工厂,进入商界。1997年毕业后,他计划周游世界,写短篇小说,但由于缺钱,他不得不回到多伦多的家族工厂,在那从事销售工作,靠打电话招揽生意。
在工作的过程中,他了解到自己家工厂的品牌雪雁在航空公司中非常出名,几乎在加拿大机场工作的飞行员和地勤人员都知道这个品牌。
大家对“雪雁”的热爱也让雷斯心中萌发了一个念头——重新给自家羽绒服定价。因为当时的马丁博士和橘滋等品牌同时崛起,它们虽然定价高,但是仍然有很多消费者愿意购买。而且城市的居民穿的北面(North Face)和巴塔哥尼亚(Patagonia)的大衣价格已经比较高了。雷斯认为他们可能会花更多的钱买北极探险者穿的衣服四处走动。于是雷斯想将自家的羽绒服外套价格抬高到1000美元左右,比the north face高却又比Moncler低。


在和父亲的争论中,雷斯以父亲全权退出为前提,接任了自己家的工厂。上任之后,雷斯便放弃了代工的模式,选择建立自己的品牌。
2. 大鹅“出海”
雷斯接管工厂的时候,自有品牌雪雁的年收入仅200万美元。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加拿大当地人对这个品牌的羽绒服并不感兴趣。在他把商品介绍到多伦多市中心皇后街的商店时,每一个店家都拒绝了他。
但是雷斯背负着重大的压力,他不能放弃也不会放弃。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带着自己的品牌出国看看,也就是这样,雷斯带着“雪雁”出国了。
雷斯带着自己品牌的产品来到了欧洲和日本的贸易展览会上,在那里他说服了几家高端零售商,其中就有巴黎的Colette(巴黎柯莱特时尚店)和14 oz(柏林时尚精品店)。而雪雁改名为“加拿大鹅”就是因为雪雁这个名字在国外已经被注册了。

出国后的雪雁,摇身一变成了现在羽绒服品牌中的佼佼者——加拿大鹅。
而更为戏剧性的是,在大鹅上市后不久,加拿大多伦多市中心vice精品店的老板在欧洲发现了这批外套,于是便找到雷斯订购。后来,这个商店在大鹅出生的第一个冬天就卖出了300件外套。这个销量在当时来说算是很客观的了,在这之后大鹅便“开了挂”。

到了2008年,公司的业绩更加现眼,销售额一度达到了1700万美元。但是这对于雷斯来说只是一个开始。
3. 巧妙的营销,让大鹅“出圈”
在大鹅前期的营销中,因为没有足够的营销费用,雷斯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将大鹅的外套免费发给那些在寒风中工作的人——比如夜总会的保镖、酒店的服务员和一些小商贩。
之后在多伦多枫叶队的比赛中,他将大衣送给球员带回家。而他的赞助经费并不多,几笔都赞助给了极地探险家,他希望这些探险家能出现在《国家地理》的杂志页面上,这样他的品牌就能得到更好的曝光。

尽管付出了很多努力,雷斯还是很难打入美国本土的48个州。而好莱坞则给了他取得突破的机会。
在还是他父亲经营生意时,好莱坞的电影工作人员就一直穿着“加拿大鹅”的大衣。2004年,丹尼斯·奎德在《后天》中、尼古拉斯·凯奇在《国家宝藏》中都穿过这种大衣。 2012年,雷斯开始赞助圣丹斯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和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等多个电影节,并向数百名电影制作人和参会者赞助大衣。
雷斯明白了这些大V在营销中的作用,于是“加拿大鹅”开始在娱乐界中频繁出现。这个有着倒置北极地图标志的红白蓝相间大衣,开始出现众多明星的狗仔照中。

2012年,像布鲁明戴尔这样的百货商店(高档连锁百货公司,是梅西百货的子公司)也开始销售“加拿大鹅”。 一年后,凯特·阿普顿穿着“加拿大鹅”登上了《体育画报》的封面。 2013年的销售额超过了1亿美元,2018年的销售额达到了4.6亿美元。
4. 大鹅在国内的境地
2017年,在乌镇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马云就穿了一件加拿大鹅的羽绒服。大家对其的讨论莫过于价格,1000美元的羽绒服在当时很多人是想都不敢想的。

也正是在那一年,加拿大鹅正式入驻中国。在北京三里屯的第一家门店门口,有的消费者排队2小时就为了买一件马云同款的羽绒服。这也掀起了一波跟风潮,当时10个人中有6件是大鹅,3件是north face,其余的就是北京电影学院或中央戏剧学院的戏服。
也是大鹅的入场,让国内的羽绒服品牌纷纷涨价。据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9年,国内羽绒服平均单价由452.6元涨到596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5.66%。而到了2020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羽绒服的平均单价上涨到656元,涨幅甚至超过了工资幅度。其中,大型防寒服的成交价更是突破1000元,2000元以上的占比已经接近70%。

其中反应最大的就是波司登。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波司登布局转型期前,其吊牌价均价在1000至1100元左右。2021年起,波司登价格开始持续上涨,当年提价幅度达30%-40%,而单价1000-1800元的羽绒服比例上升至63.8%,单价1800元以上的羽绒服占比则从4.8%上涨至24.1%,千元以下的羽绒服从原来的占比超一半下滑至不到二成。
除此之外,鸭鸭和雅鹿等国产品牌也都走起了高端化之路。不少网友都纷纷表示,大家的羽绒服自由没了。

结语
国内很多人选择在夏季购买打折的羽绒服就是不想被薅羊毛,羽绒服的款式其实也就那些,在反季打折可以用之前买一件的买到两件,何乐不为呢?
不过高价羽绒服,对很多人来说真的是可望不可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