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生活的前提——认识命运(六)

三、世界主要宗教的命运观
1、佛教
佛教不说命运说因果。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豆不可能变成瓜,什么样的因得到什么样的果,丝毫不差。什么都“空”,因果不空,关系不空。
因是哪来的呢?就是前面的果,比如,你因为有学历所以找了个好工作,学历是因,好工作是果。那么学历这个因是哪里来的呢?是因为你头脑不傻,家里有条件支付学费。这样一来,不傻和家庭条件就是因,学历就变成果了。再追下去,基因是因,不傻是果;父母是因,基因是果;祖父母是因,父母是果······因果循环没有尽头,这就是命运注定。
世界几何力学之父威勒博士也说:“假使没有佛教因果律,宇宙就只有混乱。”佛经关于因果的论述非常详尽,佛陀当初的觉悟,是在悟解出四谛、十二因缘的情形下成就的。因此,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的最有效方法自然就是以四谛、十二因缘为基础的“八正道”了。
《增一阿含经》云:“今有四谛法,如实而不知,转轮生死中,终有不能脱。如今有四谛,已觉已晓了,已断生死根,更亦不受有。”可见,四谛为佛教生死智慧的关键所在,而十二因缘则是对于四谛的更为明确的诠释。
佛学有六神通: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其中宿命通指的是具备这种神通的人能够看到自己以及别人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命运。所谓命运就是宿命。“宿”是旧有、过去的意思。宿命,生来注定的命运。即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在出世之前已由天意注定,人只能服从上天的安排。神通并不神奇,宣化上人说:“假如有人显神通,乃大惊小怪地说:‘在末法时代,人不可以有神通!’说出这种话,多么的幼稚!简直是地狱的种子,对佛法一点也不懂。各位注意!无论对什么事情,在没有彻底的明白之前,不可随便乱批评,更不可随便下断语。”
唐白居易《自解》诗:“我亦定中观宿命,多生债负是歌诗。”定中就是禅定中,观宿命就是观察自己的前世今生。
宋李昌龄《乐善录》卷下:“颍川一异僧,能知人宿命。时欧阳永叔领郡事,见一女妓,口气常作青莲花香,心颇异之,举以问僧。僧曰:‘此妓前生为尼。’”说颍川有一很厉害的僧人能看别人的前世今生,这个妓女口吐莲花香,这个僧人说她的前世是尼姑。
要知道我们每个人现在的命运都是由于之前累世累劫的因果所叠加的结果,并不是能够改变的,要想跳出六道是一件非常非常艰辛的事情,这里面有宿命的存在。印光法师在《劝注重因果》中曰:“因果者,圣人治天下,佛度众生之大权也。”
佛教讲因缘聚合,一切唯心造,在算命中同样体现了这个道理,我们身边一切事物和我们的心识,都是有联系的。心念一动就可以开始算命,因为万物都是有联系且是一体的,所有的一切都不是偶然的,心念一到,任何事物都可以加以利用。学佛和学易是不矛盾的,易经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就是佛教的因果报应。
易经成书时间明显早于佛祖出世,所以因果和行善积德不是佛法的“知识产权”,而是“共法”。所以中国人不要妄自菲薄。儒释道三教同源,皆可触类旁通。如果学佛不懂甚至越学越迷糊,不妨回头多看看儒家道家的东西,反之亦然。
现在有些贪欲重的人喜欢拿《了凡四训》说事,因为《了凡四训》符合目前中国人的浮躁心理,人们除了要发财,要出名,还要长寿,子孙兴旺等等。一句话,人们无非是希望通过外在的手段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更多的名利罢了。
《了凡四训》既不是佛经,也不是高僧大德写的东西,它只是中国明朝的一个叫袁了凡的文人自己写的。他说的东西是违背佛法的,也是不符合逻辑的。为了让大家丢掉不切实际是幻想,回到现实,平静而快乐的生活,我这里谈一下这个问题。
(1)佛教的根本目的是希望人们觉醒。觉醒就是人要认识到自己(心灵)只是物质世界的寄住者、过客、以假修真者。假者,肉身也。“真我”不属于这个物质世界。人们的问题在哪里呢?就在于把自己这个肉身当成了自己,这就是“我执”。要知道,每个人的肉身只是这个物质世界的一个齿轮,被动地旋转着,这就是无可奈何的命运。你一旦把肉身这个“齿轮”当成自己就麻烦了,因为你是“有情”,即有喜怒哀乐的灵魂,这个“齿轮”在运行的过程这难免有起伏坎坷,你把肉身当成了自己,这样就把“真我”拖进了烦恼之中,这就是“人生是苦”的道理。
(2)释迦摩尼通过心识可以看到宇宙这个“齿轮装置”运行的“成住坏空”四劫。即所有物质的过去、现在、未来,也即是宇宙、地球、人、动植物等等的生老病死过程。具有宿命通的人可以看到自己及别人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具有天眼通的人可以看见千里之外的事情等等。
如何才能具有神通呢?《四十二章经》说:“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即修习禅定(安那般那念,入出息念,止观等)可得宿命智。
如果按照《了凡四训》的说法,命运可以变来变去,未来充满变数,释迦摩尼怎么知道未来?宿命通如何通?可见《了凡四训》是违背佛法的。释迦摩尼不提倡算命是因为算命重视的是果,而佛家重视的是因,所谓“佛家畏因,俗人畏果。”。另外,释迦摩尼反对佛教徒运用神通是担心人们舍本求末,忘记了佛法。
(3)《了凡四训》里说,命运是存在的,但有两种人不受命运拘束,一种是大恶之人,一种是大善之人,这个说法是荒唐的,一则如何界定大善大恶?二则,你袁了凡因为学佛多活了21年,但因为你的存在把身边人的命运都改变了,难道这些人都是学佛的?亦或都是大善大恶之人?你又搞了一个《了凡四训》,这又改变了多少人的行为?所有人都是大善大恶之人?那么你到底承认不承认命运呢?
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毛岸英学佛导致多活21年,那么今天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子?全国人民的命运都改了,难道大家都是大恶大善之人?如果肯尼迪学佛也不会被暗杀了?那么美国人民的命运都改变了,难道美国人都是学佛的?都是大善大恶之人?所以,我说袁了凡瞎扯了,如果非要说袁了凡说的是真的,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孔先生的道家算命功夫还不够,没能算准。
(4)袁了凡(袁黄)这个人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他的经义说法在当时便受到了很多大学问家的批评,大学问家王夫之批评他说:“经义之有茅鹿门、汤宾尹、袁了凡,皆画地成牢以陷人者”。《明史·陈幼学传》上说袁了凡“妄批削‘四书’、《书经集注》,名曰《删正》,刊行于时”,后经陈幼学“驳正”,“镂板尽毁”。由此可见,袁了凡是“画地为牢”的“陷入”者,“妄批”经典者,其书的刻板全部被销毁。
袁了凡宣扬的就是通过吃斋念佛就可以长寿,获得荣华富贵。他说他通过行善积德多活了21年,我不知道是哪家的鬼神收了他的贿赂,真是荒诞不经。这就是与鬼神做生意,即:我这样做了你得回报我长寿和荣华富贵。
袁了凡还大力提倡记功过格,推行其《功过格>》。大思想家黄宗羲说奉行《功过格》者是“与鬼神交手为市”,明清著名经学家张尔岐也说袁了凡“与天地鬼神为市”,这种批评是中肯而严厉的。明末大儒刘宗周对其亦有驳斥。可见其人的学问并不十分纯正。现在中国人不去认真阅读和领会《佛经》的真谛,而是去读违背佛法的《了凡四训》,是非颠倒,这暴露的难道不是人们的贪婪之心吗?
(5)佛陀让大家去“我执”,就是要去除执着于肉身这个“假我”的长寿和荣华富贵,而《了凡四训》恰恰是违背了佛陀这个根本教导。在《了凡四训》中,袁了凡讲了许多劝善的故事,人们行善手段各不相同:如赈灾、救命、减税、持戒、供佛等等,结果都是获得了功名富贵。因为动机不纯,如此劝善只能劝出伪善,人们一旦行善便会变本加厉的讨要回来。要知道,真正的行善是不求回报的。所以,大家要警惕这种看似行善其实是为了满足私欲的迷信。佛教是科学不是迷信。
今天社会上的一些有名的佛家人物在这个问题上也糊涂无明的。也许他们宣传《了凡四训》的目的是为了唤起人们的善心,认为这是一种方便说法,而实际上却换来了人们的伪善,助长了人们的贪婪之心,让人们与鬼神做生意就是一种误导。这让真正有心向佛的人无所适从。
佛家说“有心为善虽善不赏”,但到了袁了凡这里却变成了“有心为善大赏特赏”,如此“谤佛”,岂不可恶?法师在乱讲,人们在乱听,这个现象充分体现了今天“末法时代”的典型特征。
(6)如果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是自主的,动物没有命运的制约,星体的轨迹可以随意改变,那么地球以及地球上的一切,包括人类就不可能存在到今天。任何细节的变化都会导致混乱,而混乱带来的就是失控,失控的结果就是毁灭。只要稍有天文学和生物学知识的人都可以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只要宇宙的星体都在按部就班地执行自己的使命,人类就必然也要严格地执行自己的使命。
总之,如果《了凡四训》是正确的话,那么,《佛经》、《易经》、《道德经》、《圣经》、《古兰经》等所有经典,几乎包括东西方人类文化都是胡说八道了。一个庸俗文人袁了凡有那么大能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