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拜登的“去风险”更阴毒,将进攻与防守混为一谈,不让中国好过

2023-08-03 13:46 作者:瞩望云霄  | 我要投稿

在中美战略竞争的大背景下,从特朗普政府时期开始打压华为,对华发动贸易战,标志着美国推动“脱钩”战略的开始。然而,细心的朋友应该注意到,自从2023年3月开始,包括拜登和沙利文在内的美国官员公开表示不推动对华脱钩,而是强调“去风险”。

你不要以为“去风险”是美国人发明的,其实这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来,表达欧盟对国家安全与对中国贸易担忧的新名词。现在,拜登政府放下面子,为了团结欧洲,竟然主动采纳这种说法。美国处理对华关系的首选词之变,一个看似温和的概念,可能暗示遏制中国高科技发展的努力有所软化,但是不等拜登于会放弃遏制中国的努力。


可以这么讲,就算是同样的“去风险”,由拜登政府说出来,与冯德莱恩提出来,其含意有着根本性不同。美国无法掩盖其与中国关系中的裂痕,欧盟和美国之间在中国问题上的分歧依然存在, 欧盟对华“去风险”更多的只会停留在表面。

对中国来说,美国对华脱钩战略当前并未改变。因为美国对中国的芯片战争仍在加剧,拜登政府以芯片技术能帮助中国发展军事力量为由,想整合西方国家的力量。用沙利文的话说,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是基于国家安全考虑,以确保“美国和盟国的技术不被用来对付我们”。但是从本质上看,美国的主要战略意图是延缓中国在高端制造业上的发展速度,让美国在中美竞争之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分析中心执行主任贝茨吉尔表示,拜登政府策略的改变表明美国政府采取了更加务实的做法。也就是说,美国认识到‘脱钩’不切实际,更准确地说是美国及其盟国希望实现的目标不是脱钩。而“去风险”看上去有无可抗拒的合理性,是普京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给欧洲带来的深刻教训。“去风险”这个词本身不一定针对中国,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又是针对中国,显得非常有技巧。

中国对“去风险”的态度也非常明确。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说“世界面临的真正风险是煽动集团对抗、酝酿新冷战等做法”。中国同样没有提及美国,但是强调新冷战会导致了地区动荡、贸易和科技问题的政治化以及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不稳定。


当然,中国明白美国“去风险”的本质仍然是脱钩,或者说是“缓慢”脱钩,目的仍然是“胁迫他人”遏制中国。

中国现在更关注美国会不会实打实的调整具体政策,因为也不能排除拜登政府的“脱钩”战略玩过头之后,发现最终伤害自己。美国的绝大多数芯片企业都反对政府的对华贸易限制,而失去中国市场的远景正在“反噬”拜登的决策。

目前,美国正在制定针对中国的新对外投资限制,其中可能包括更先进的芯片、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并敦促其盟友也这样做,但是并未能与欧盟达成协议。荷兰准备效仿对中国实施芯片出口管制的同时,法国等国家要求欧洲追求更多的战略自主权,不会成为美中竞争的“附庸”。所以,中国破解美国战略打压的关键是对欧关系。


欧盟对中国的“去风险化”策略从本质上看是被俄罗斯刺激之后的“防御性”策略,而美国的“去风险”本质仍然是缓慢脱钩,是一种“进攻性”策略。拜登的阴毒之处在于,故意将美国的进攻性战略与欧洲的防御性战略混为一谈,想掩盖对华脱钩的本质。或者得说,美国正在利用一切手段塑对自己更有利的战略竞争态势,在利用欧盟时放下了身段。

总体而言,对美国不要抱任何幻想,独立自主发展高科技,与欧洲保持良好的关系,中国就完全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拜登的“去风险”更阴毒,将进攻与防守混为一谈,不让中国好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